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7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包括绝缘纸和等间距胶接在绝缘纸一侧的若干个撑条;所述撑条包括与绝缘纸一侧胶接方形底板和等间距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方形底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若干个弹性条,所述方形底板远离绝缘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条,所述方形条远离方形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垫板,所述方形底板、方形垫板相对的一侧和方形条之间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弹性条对绝缘纸进行支撑,使得绝缘纸在两个撑条之间间距较大时也不会发生褶皱导致堵塞油道的现象产生,避免了散热油道堵塞而造成变压器铁芯温度上升而影响正常工作状态,且在撑条相同间距下增加了油道内同一时间通过油的体积,增强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油浸式自冷变压器是其中一种类型的新型高性能变压器,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为优良,只用于城乡、工矿企业电网改造以及组合式变压器和预装式变电站用变压器。对于变压器来说,控制温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会影响到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现有变压器的散热油道一般采用在0.25mm或0.13mm厚的电缆纸上以固定间距粘贴6mm宽×4mm厚的纸板矩形撑条,电缆纸在油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撑条的间距过大会使得变压器在短路时线圈得不到有效支撑,影响变压器抗短路的能力,且会使得电缆纸极易发生褶皱,堵塞油道,若撑条的间距较小则会使得撑条占据较多的散热面积,但可以防止电缆纸褶皱,但现有的变压器散热油道并不能在增加撑条间距提升散热的同时防止电缆纸褶皱,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解决了现有变压器的散热油道在提升散热面积的同时会使得电缆纸发生褶皱从而导致油道堵塞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包括绝缘纸和等间距胶接在绝缘纸一侧的若干个撑条;所述撑条包括与绝缘纸一侧胶接的若干个方形底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底板之间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条,所述方形底板远离绝缘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条,所述方形条远离方形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垫板,所述方形底板与方形垫板相对的两个侧壁和方形条之间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形底板和方形垫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均相同,且所述方形底板和方形垫板平行同中心线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形条的长度与方形底板的长度相同,且所述方形条的厚度小于方形底板宽度的三分之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形底板远离方形垫板的一侧边缘处为弧形,且所述方形底板的弧形表面远离绝缘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条的弹性模量小于0.2Mpa,且若干个所述弹性条靠近绝缘纸的一侧均与绝缘纸不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弹性条均为半圆柱,且所述弹性条的圆弧一侧远离绝缘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形条倾斜设置在对应的方形底板和方形垫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的两个方形底板之间的若干个弹性条上远离绝缘纸的一侧共同胶接有导热纸,且所述导热纸的长度与两个弹性条之间的最远距离相等,所述导热纸位于两个相邻弹性条之间的部分与绝缘纸胶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形底板、方形条和方形垫板的两端均为弧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纸远离绝缘纸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与方形底板远离绝缘纸的一侧所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弹性条对绝缘纸进行支撑,使得绝缘纸在两个撑条之间间距较大时也不会发生褶皱导致堵塞油道的现象产生,避免了散热油道堵塞而造成变压器铁芯温度上升而影响正常工作状态,且在撑条相同间距下增加了油道内同一时间通过油的体积,增强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撑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纸;2-撑条;3-导热纸;201-方形底板;202-方形条;203-方形垫板;204-油槽;205-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包括绝缘纸1和等间距胶接在绝缘纸1一侧的若干个撑条2;撑条2包括与绝缘纸1一侧胶接的若干个方形底板201,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底板201之间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条205,,方形底板201远离绝缘纸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条202,方形条202远离方形底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垫板203,方形底板201与方形垫板203相对的两个侧壁和方形条202之间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204。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绝缘纸1和撑条2直接缠绕在绕组硬纸筒上,相邻的两个撑条2支架形成散热油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撑条2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的相较于一般的散热油道上要大,在本专利技术中相邻的两个撑条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条205,在将绝缘纸1及撑条2安装缠绕时,弹性条205发生形变,对绝缘纸1进行支撑,避免绝缘纸1因为相邻的两个撑条2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发生褶皱导致形成的散热油道堵塞。相邻的两个撑条2,由于方形底板201、方形条202和方形垫板203之间的设置,使得方形底板201、方形条202和方形垫板203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204,在两个撑条2扩大间距的同时增大同一时间内变压器油通过散热油道的体积,即增加整个散热油道内部的体积大小,在同一时间内可以通过更多的变压器油,带走更多的热量,提升了散热油道的降温效果。在通过油槽204扩大散热油道内部的体积时,方形底板201对绝缘纸起一个支撑的作用,避免其发生褶皱,即使两个撑条2之间的间距与现有的散热油道间距相同,通过油槽204的设置在避免绝缘纸1褶皱的同时也可以提升降温散热的效果。且在变压器油通过形成的散热油道时,由于若干个弹性条205的设置,使得散热油道内存在多个规律性的凸起处,改变了现有的散热油道直进直出的运动方式,变压器油在散热油道内运动时,会不断遭遇弹性条205并与其碰撞发生状态的改变,使得散热油道内的变压器油的热量交换更多,能够带有更多的热量,得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方形底板201和方形垫板203的长度、宽度、厚度均相同,且方形底板201和方形垫板203平行同中心线设置。使得方形底板201、方形条202和方形垫板203形成相同的两个油槽205,用于扩大散热油道内部的体积大小,提升散热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纸(1)和等间距胶接在绝缘纸(1)一侧的若干个撑条(2);/n所述撑条(2)包括与绝缘纸(1)一侧胶接的若干个方形底板(201),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底板(201)之间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条(205),所述方形底板(201)远离绝缘纸(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条(202),所述方形条(202)远离方形底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垫板(203),所述方形底板(201)与方形垫板(203)相对的两个侧壁和方形条(202)之间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纸(1)和等间距胶接在绝缘纸(1)一侧的若干个撑条(2);
所述撑条(2)包括与绝缘纸(1)一侧胶接的若干个方形底板(201),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底板(201)之间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条(205),所述方形底板(201)远离绝缘纸(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条(202),所述方形条(202)远离方形底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垫板(203),所述方形底板(201)与方形垫板(203)相对的两个侧壁和方形条(202)之间形成两个相同的油槽(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底板(201)和方形垫板(203)的长度、宽度、厚度均相同,且所述方形底板(201)和方形垫板(203)平行同中心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条(202)的长度与方形底板(201)的长度相同,且所述方形条(202)的厚度小于方形底板(201)宽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散热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底板(201)远离方形垫板(203)的一侧边缘处为弧形,且所述方形底板(201)的弧形表面远离绝缘纸(1)。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李应光陈斌陶柏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