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275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乙烯外套、聚烯烃内套、铠装带、铠装条、主弹性板、接触条、副弹性板和绝水架,该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铠装条的底部具有斜齿,可在配个铠装条进行缠绕保护的同时,增加铠装带组合之间的预留盈存空间,可缓冲性好,有效降低控制电缆的机械损伤几率,抗压性提升,且在铠装条的底部粘接接触条,接触条利用斜板降低缠绕组合中的间隙,配合副弹性板上组合的绝缘架,可使绝缘架中携带干燥剂压缩套的吸水胶棍与缠绕组合的间隙进行填充,阻隔效果好,提高因受潮导致的损坏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为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控制电缆就是电缆中的一个分类,控制电缆是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伏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受使用场所范围的影响,控制电缆自身的性能稳定,在其日常组合使用中,是非常重要的考量范围,对使用稳定、经济节约和安全性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电力电缆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在控制电缆的使用过程中,受使用环境的影响,电缆极易出现机械损伤的情况,在受外力影响下,机械电缆的抗压性较差,电缆内部以铠装增强为主,组合间缺少盈余空间,同时在面对潮湿环境中,控制电缆对水源阻隔的方式较为单一,也极易受潮影响导芯的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电力电缆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在控制电缆的使用过程中,受使用环境的影响,电缆极易出现机械损伤的情况,在受外力影响下,机械电缆的抗压性较差,电缆内部以铠装增强为主,组合间缺少盈余空间,同时在面对潮湿环境中,控制电缆对水源阻隔的方式较为单一,也极易受潮影响导芯的实际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包括聚乙烯外套、聚烯烃内套、铠装带、铠装条、主弹性板、接触条、副弹性板和绝水架,所述聚乙烯外套的内部套接所述铠装带,所述铠装带的圆周内部缠绕所述聚烯烃内套,所述铠装带的内侧粘接所述铠装条,所述铠装条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铠装条的内腔底部粘接有主弹性板,所述铠装条的底部粘接所述接触条,所述接触条的底部粘接所述副弹性板,所述副弹性板的底部粘接所述绝水架,所述聚烯烃内套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内套,所述内套的圆周外壁缠绕有防水带,所述内套的圆周内壁套接有主芯套,所述主芯套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副芯套,所述铠装条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斜齿,所述接触条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斜板,所述绝水架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弧槽,所述弧槽的内部套接有吸水胶棍,所述吸水胶棍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干燥剂压缩套。优选的,所述铠装带的材质为金属编织带。优选的,所述主芯套的圆周内壁插接有主导芯,所述副芯套的圆周内壁插接有副导芯。优选的,所述斜齿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板,所述斜齿以发散状结构均匀连接在所述铠装条的外部。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的制备方法,该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聚乙烯:20~60份;硅胶阻燃粉:5~12份;无铅PVC:10~20份;脱模剂:0.5~0.6份;填充材料:20~30份,并采用机械混合方式,混合机电机的转速为2000r/min,混合时的温度为70℃~120℃,混合20min~45min后,冷置30min~50min,对混合物进行检视,对杂质或者色值不均位置进行挑除和二次搅拌,并配合挤出机装置挤出,得所述聚乙烯外套;S2:将聚烯烃绝缘料、抗氧化剂、阻燃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进行配比,称取物料,比例为80:5:5:8:1:1,并采用机械混合方式,混合的时间为30min~50min,混合时的温度为60℃~75℃,需保证杂物入侵,防止物料的脏化,确保配料无色值差别,无结块,压制后配合挤出装置挤出,得所述聚烯烃内套;S3:取所述聚乙烯外套,并在所述聚乙烯外套的内部套接组合聚烯烃内套,所述聚烯烃内套的圆周内壁插接内套;S4:拿取所述铠装带,配合卷取机缠绕于所述聚烯烃内套的圆周外壁,所述铠装带内侧的所述铠装条与所述聚烯烃内套的圆周外壁接触,绞头到绞合点的距离为13mm~20mm;S5:在所述铠装带组合中,需保证缠绕的角度均已一致,使所述铠装条底部的所述接触条可与前一缠绕位置紧贴,缠绕中所述斜板之间相互贴合;S6:所述副弹性板的底部粘接所述绝水架,所述绝水架的所述弧槽内部插接所述吸水胶棍,需保证所述吸水胶棍在配合所述接触条缠绕组合后,所述吸水胶棍的组合位置可对所述接触条的接触缝隙进行填充;S7:在所述内套中依次组合携带所述主导芯的所述主芯套以及携带所述副导芯的所述副芯套,需要保证组合过程紧密,对于间隙中可选择性填充吸水粉剂;S8:组件套接完毕后进行整体压制,采用2500Mpa等静压机,压制时间为25min~45min,压力为3GPa~7GPa,随后再次压制30min~45min,压力为6GPa~10GPa,确保无乱线、压线和松线等现象;S9:对电缆收卷成型后,进行外部包装,并进行表面标识,检查表面标识:厂名、加印内容、型号、规格、年份、缆号和米标;印字应清晰、牢固,无错印和漏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铠装带的底部连接铠装条,铠装条的底部具有斜齿,可在配个铠装条进行缠绕保护的同时,增加铠装带组合之间的预留盈存空间,可缓冲性好,有效降低控制电缆的机械损伤几率,抗压性提升,且在铠装条的底部粘接接触条,接触条利用斜板降低缠绕组合中的间隙,配合副弹性板上组合的绝缘架,可使绝缘架中携带干燥剂压缩套的吸水胶棍与缠绕组合的间隙进行填充,阻隔效果好,提高因受潮导致的损坏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铠装带缠绕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铠装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触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绝水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聚乙烯外套、110聚烯烃内套、120内套、130防水带、140主芯套、141主导芯、150副芯套、151副导芯、200铠装带、300铠装条、310斜齿、320主弹性板、400接触条、410斜板、500副弹性板、510绝水架、511弧槽、512吸水胶棍、513干燥剂压缩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的制备方法,可使控制电缆的机械损伤降低,抗压性提升,便于增加抗绝缘受潮的效果,请参阅图1-5,包括聚乙烯外套100、聚烯烃内套110、铠装带200、铠装条300、主弹性板320、接触条400、副弹性板500和绝水架510;请再次参阅图1,聚乙烯外套100的圆周内壁具有聚烯烃内套110,具体的,聚烯烃内套110的圆周内壁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外套(100)、聚烯烃内套(110)、铠装带(200)、铠装条(300)、主弹性板(320)、接触条(400)、副弹性板(500)和绝水架(510),所述聚乙烯外套(100)的内部套接所述铠装带(200),所述铠装带(200)的圆周内部缠绕所述聚烯烃内套(110),所述铠装带(200)的内侧粘接所述铠装条(300),所述铠装条(300)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铠装条(300)的内腔底部粘接有主弹性板(320),所述铠装条(300)的底部粘接所述接触条(400),所述接触条(400)的底部粘接所述副弹性板(500),所述副弹性板(500)的底部粘接所述绝水架(510),所述聚烯烃内套(11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内套(120),所述内套(120)的圆周外壁缠绕有防水带(130),所述内套(12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主芯套(140),所述主芯套(14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副芯套(150),所述铠装条(300)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斜齿(310),所述接触条(40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斜板(410),所述绝水架(51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弧槽(511),所述弧槽(511)的内部套接有吸水胶棍(512),所述吸水胶棍(512)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干燥剂压缩套(5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外套(100)、聚烯烃内套(110)、铠装带(200)、铠装条(300)、主弹性板(320)、接触条(400)、副弹性板(500)和绝水架(510),所述聚乙烯外套(100)的内部套接所述铠装带(200),所述铠装带(200)的圆周内部缠绕所述聚烯烃内套(110),所述铠装带(200)的内侧粘接所述铠装条(300),所述铠装条(300)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铠装条(300)的内腔底部粘接有主弹性板(320),所述铠装条(300)的底部粘接所述接触条(400),所述接触条(400)的底部粘接所述副弹性板(500),所述副弹性板(500)的底部粘接所述绝水架(510),所述聚烯烃内套(11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内套(120),所述内套(120)的圆周外壁缠绕有防水带(130),所述内套(12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主芯套(140),所述主芯套(140)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副芯套(150),所述铠装条(300)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斜齿(310),所述接触条(40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斜板(410),所述绝水架(51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弧槽(511),所述弧槽(511)的内部套接有吸水胶棍(512),所述吸水胶棍(512)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干燥剂压缩套(5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带(200)的材质为金属编织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芯套(140)的圆周内壁插接有主导芯(141),所述副芯套(150)的圆周内壁插接有副导芯(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310)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板,所述斜齿(310)以发散状结构均匀连接在所述铠装条(300)的外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B1级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聚乙烯:20~60份;硅胶阻燃粉:5~12份;无铅PVC:10~20份;脱模剂: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庆杭士邦肖飞叶亚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蒙特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