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54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包括侧边模具和底模,所述侧边模具上间隔设有若干位于模腔外部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连杆,第一固定单元与侧边模具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底模固定连接,连杆一端与第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单元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闲置时侧边模具与底模始终处于精准拼接状态,即每次使用时该模具的模腔空间尺寸一致性好,保证了混凝土叠合板工件的尺寸精度,避免了每次使用时侧边模具与底模的拼装定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体加工效率,且该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实施方便,经济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成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叠合板是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板整体性好,叠合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施工过程包括:第一步,在底部安放预制底模;第二步,在底模上端面四周依次放置侧边模具,并采用固定组件将侧边模具与底模固定连接,即侧边模具与底模围合成与混凝土叠合板工件尺寸规格相等的模腔;第三步,浇筑混凝土浆、振捣、固化形成混凝土叠合板工件;第四步,将用于固定侧边模具与底模的固定组件拆除,然后拆除侧边模具并将叠合板吊装移出。其中,由于侧边模具与底模是灵活组装的,每次组装叠合板模具时都需要将相邻的侧边模具、侧边模具和底模间进行定位调节,一方面仅影响了叠合板模具的拼装效率,另一方面每次拼装的叠合板模具中模腔的尺寸精度较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叠合板整体生产效率不高,且混凝土叠合板成品工件精度较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侧边模具与底模通过定位组件旋转式固定连接,使该模具闲置时侧边模具与底模始终处于精准拼接状态,即每次使用时该模具的模腔空间尺寸一致性好,保证了混凝土叠合板工件的尺寸精度,避免了每次使用时侧边模具与底模的拼装定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体加工效率,且该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实施方便,经济实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包括侧边模具和底模,所述侧边模具上间隔设有若干位于模腔外部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连杆,第一固定单元与侧边模具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底模固定连接,连杆一端与第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单元铰接连接。本技术模具的侧边模具与底模通过定位组件旋转式固定连接,使该模具闲置时侧边模具与底模始终处于精准拼接状态,即每次使用时该模具的模腔空间尺寸一致性好,保证了混凝土叠合板工件的尺寸精度,避免了每次使用时侧边模具与底模的拼装定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体加工效率,且该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实施方便,经济实用性高。为了提高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水平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座的上端面,且第一套筒的轴向中心线与侧边模具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固定孔,第一套筒的内直径与所述连杆相适配,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来实现对模腔内部尺寸的调节,从而提高了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为了便于该工装的顺利制备和应用实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底模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侧边模具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座上间隔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板,两个竖直板均与侧边模具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两个竖直板间的间距与第二套筒的外直径相适配,两个竖直板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贯穿板体的第一水平通孔,第二套筒两侧壁中部分别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水平通孔,第二套筒平铺于两个竖直板之间并通过两个销轴与两个竖直板铰接连接,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固定孔,第二套筒的内直径与所述连杆相适配,所述连杆远离侧边模具的一端插接于第二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插接于第二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或连杆与第二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均可以实现对模腔内部尺寸的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为了保证使用该模具所浇筑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精准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连杆为异型“Z”字型结构。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或连杆与第二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均可以实现对侧边模具和底模所围成模腔的内部尺寸进行调节,在调节侧边模具的过程中,该连杆结构不会对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产生向上的翘曲力,从而保证了侧边模具与底模的贴合密封性,防止混凝土叠合板制作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浆的大量外溢,从而保证了使用该模具所浇筑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精准度。为了便于该模具的顺利制备和应用实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侧边模具为角钢结构,第一固定座焊接固定于侧边模具的横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底模焊接固定连接。该模具结构简单,制备实施可行性高,提高了该模具的普适性。为了提高该模具的灵活适用性,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侧边模具为角钢结构,第一固定座焊接固定于侧边模具的横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固定设有永磁板,第二固定单元通过永磁板与底模磁性固定连接。该模具中的第二固定单元通过永磁板与底模磁性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二固定单元与底模的固定连接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该模具的灵活适用性。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模具的侧边模具与底模通过定位组件旋转式固定连接,使该模具闲置时侧边模具与底模始终处于精准拼接状态,即每次使用时该模具的模腔空间尺寸一致性好,保证了混凝土叠合板工件的尺寸精度,避免了每次使用时侧边模具与底模的拼装定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体加工效率,且该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实施方便,经济实用性高。2、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来实现对模腔内部尺寸的调节,从而提高了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3、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插接于第二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或连杆与第二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均可以实现对模腔内部尺寸的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工装的灵活适配性。4、将该模具用于制备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叠合板工件时,通过调节连杆与第一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或连杆与第二套筒的固定锁紧位置均可以实现对侧边模具和底模所围成模腔的内部尺寸进行调节,在调节侧边模具的过程中,该连杆结构不会对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产生向上的翘曲力,从而保证了侧边模具与底模的贴合密封性,防止混凝土叠合板制作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浆的大量外溢,从而保证了使用该模具所浇筑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精准度。5、所述侧边模具为角钢结构,第一固定座焊接固定于侧边模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模具和底模,所述侧边模具上间隔设有若干位于模腔外部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连杆,第一固定单元与侧边模具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底模固定连接,连杆一端与第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单元铰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模具和底模,所述侧边模具上间隔设有若干位于模腔外部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连杆,第一固定单元与侧边模具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底模固定连接,连杆一端与第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单元铰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水平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座的上端面,且第一套筒的轴向中心线与侧边模具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固定孔,第一套筒的内直径与所述连杆相适配,连杆一端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一套筒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底模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侧边模具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拼装定位的叠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还包括第二套筒,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锦程李龙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杰通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