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25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所述前车架包括:主板部和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部两侧的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其中,所述主板部的下端由前之后间隔设置第一V型板部和第二V型板部,所述加工工装包括:底座;主板支撑组件,所述主板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主板部相连接;定位机构,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V型板部和/或第二V型板部相连接;侧板支撑组件,所述侧板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且对称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相连接。该加工工装安装工件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二次装夹,加工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
本技术涉及工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前车架总成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前车架总成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时,例如,镗孔、铣面等,没有专门的加工工装,工人是在没有专用工装的情况进行加工作业,会导致二次装夹,进而影响了加工精度,同时制约了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该加工工装安装工件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二次装夹,加工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所述前车架包括:主板部和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部两侧的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其中,所述主板部的下端由前之后间隔设置第一V型板部和第二V型板部,所述加工工装包括:底座;主板支撑组件,所述主板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主板部相连接;定位机构,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V型板部和/或第二V型板部相连接;侧板支撑组件,所述侧板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且对称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主板支撑组件支撑固定所述主板部,通过定位机构支撑固定所述第一V型板部和/或第二V型板部,通过侧板支撑组件支撑固定第二侧板部和第二侧板板,从而可以将前车架总成进行固定,继而可以对其进行机加工;该加工工装安装工件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二次装夹,加工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主板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一连接板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丝杆沿着底座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底座中轴线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一丝杆之间,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母进行连接,用以支撑固定所述主板部。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第一套管。进一步地,所述侧板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底座的前端,包括第二支撑管、第三支撑管、第二连接板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第三支撑管依次偏离所述底座中轴线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和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母进行连接,用以支撑固定所述第一侧板部或第二侧板部的前端,所述第三支撑管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腔;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底座的中部,包括第四支撑管、第五支撑管、第三连接板和第三丝杆,所述第四支撑管、所述第三丝杆和所述第五支撑管均垂直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五支撑管和所述第三丝杆,所述第四支撑管位于所述第三丝杆下端,且与第三丝杆之间形成第二夹腔,所述第三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三螺母连接,用以支撑固定所述第一侧板部或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后端。优选地,所述第二丝杆上设有第二套管。优选地,所述第三丝杆上设有第三套管。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平板、至少两个耳板和插销,其中,所述平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耳板沿着前后方向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板上,且所述耳板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销依次插接于两个耳板的插接孔内。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为两个,且分别置于所述主板支撑组件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V型板部和第二V型板部。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耳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定位螺栓的自由端适于抵止在所述第一V型板部或所述第二V型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上安装前车架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前车架总成200;主板部2010;第一V型板部2011;第二V型板部2012;第一侧板部2020;第二侧板部2030;加工工装100;底座10;底座中轴线101;主板支撑组件20;第一支撑管201;第一连接板202;第一丝杆203;第一套管2031;定位机构30;平板301;耳板302;插销303;定位螺栓304;侧板支撑组件40;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管411;第二连接板412;第二丝杆413;第二套管4131;第三支撑管414;第一夹腔41A;第二支撑件42;第四支撑管421;第五支撑管422;第三连接板423;第三丝杆424;第三套管4241;第二夹腔42A;地面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当元件被提到为“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时,这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或耦合至其他元件,但应当理解的是,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可替代地,当元件被提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另一元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之间不存在中间元件。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200的加工工装100,如图4~图6所示,所述前车架包括:主板部2010和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部2010两侧的第一侧板部2020和第二侧板部2030,其中,所述主板部2010的下端由前之后间隔设置第一V型板部2011和第二V型板部2012,如图1~图3所示,所述加工工装100包括:底座10、主板支撑组件20、定位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所述前车架包括:主板部(2010)和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部(2010)两侧的第一侧板部(2020)和第二侧板部(2030),其中,所述主板部(2010)的下端由前之后间隔设置第一V型板部(2011)和第二V型板部(20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装(100)包括:/n底座(10);/n主板支撑组件(20),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与所述主板部(2010)相连接;/n定位机构(30),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的前端和/或后端,与所述底座(10)相连接且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V型板部(2011)和/或第二V型板部(2012)相连接;/n侧板支撑组件(40),所述侧板支撑组件(40)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且对称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第一侧板部(2020)和第二侧板部(203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所述前车架包括:主板部(2010)和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部(2010)两侧的第一侧板部(2020)和第二侧板部(2030),其中,所述主板部(2010)的下端由前之后间隔设置第一V型板部(2011)和第二V型板部(20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装(100)包括:
底座(10);
主板支撑组件(20),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与所述主板部(2010)相连接;
定位机构(30),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的前端和/或后端,与所述底座(10)相连接且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V型板部(2011)和/或第二V型板部(2012)相连接;
侧板支撑组件(40),所述侧板支撑组件(40)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且对称配置在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第一侧板部(2020)和第二侧板部(203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管(201)、第一连接板(202)和第一丝杆(203),
所述第一支撑管(201)、所述第一连接板(202)和所述第一丝杆(203)沿着底座(10)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底座(10)中轴线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02)水平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201)和所述第一丝杆(203)之间,所述第一丝杆(20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2)通过第一螺母进行连接,用以支撑固定所述主板部(2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203)上设有第一套管(20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车架总成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支撑组件(40)包括: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
所述第一支撑件(41)位于所述底座(10)的前端,包括第二支撑管(411)、第三支撑管(414)、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二丝杆(413),
所述第二支撑管(411)、所述第二丝杆(413)和所述第三支撑管(414)依次偏离底座中轴线(101)且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12)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411)和所述第二丝杆(413),所述第二丝杆(413)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