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98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包括活动板和活动板支撑座,该活动板用于固定模具的上模,该活动板支撑座用于固定和加强所述活动板。该活动板在其接触上模的底面设置了排气风道,且排气风道连通活动板的通风孔,该通风孔贯穿活动板的上下两面。于活动板支撑座上开设抽真空风道,该抽真空风道与通风孔相通。主动排气时,模具合模时产生的气流从排气风道汇集到通风孔,再由抽真空风道抽出。本设计藉由通过在活动板和活动板支撑座中设置主动排气结构,可以将模具合膜时产生的气流主动地排出模具外,无需在模具上设置排气槽,便可以达到排气效果,从而降低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锂电池冲壳机之主动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冲壳机用于冲压成型锂电池的外壳,核心部件在于冲壳机的模具,对于大小不同的锂电池,则需要配备不一样型号尺寸的模具,因此,换模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有的模具均是由上模和下模构成,当上模和下模可以“合模”和“分模”,合模时完成冲压作业。由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有型腔,合模时,型腔中的气流需要排出,因此目前的模具上都会设置排气槽,排气槽依据型腔的大小设置为一条或多条,是通过铣加工而成。当每套模具均需要铣加工多条排气槽时,造成模具加工耗时耗力,无法避免地增加了模具的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对此改进,以达到以下效果:即使频繁更换模具,在不需要在模具中开设排气槽时,亦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模具主动排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将排气结构转移到活动板和活动板支撑座,使得模具不需要开设排气槽,从而降低模具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包括一活动板,该活动板用于固定模具的上模,该活动板在其接触上模的底面设置了排气风道,且排气风道连通活动板的通风孔,该通风孔贯穿活动板的上下两面;一活动板支撑座,该活动板支撑座用于固定和加强所述活动板,于活动板支撑座上开设抽真空风道,该抽真空风道与通风孔相通;主动排气时,模具合模时产生的气流从排气风道汇集到通风孔,再由抽真空风道抽出。r>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风道是由通风孔向外发散的多条第一排气风道以连接在两两第一排气风道之间的多条第二排气风道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风道形成与模具型腔相匹配的矩形形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是通过活动板螺丝固定于所述活动板支撑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和活动板支撑座之贴合面上涂设密封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真空风道是从活动板支撑座的侧面通向中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真空风道是由位于活动板支撑座中心的抽真空孔和横向贯穿该抽真空孔和外界之间的引出孔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活动板和活动板支撑座上设置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使用时,活动板底部固定了模具的上模,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在二者的型腔形成气流,这些气流需要被排出,否则型腔中的气压过大无法成型产品的特定形状。因此,本技术直接在上模板相应于型腔的位置设置了排气风道,再加上连通了抽真空设备,从而型腔中的气流从排气风道汇集到通风孔,再由抽真空风道抽出,这样达到主动排气效果。并且,还免去在模具上开设排气槽的工序,从而降低模具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动排气结构应用于冲壳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动排气结构的分解图,其中A是排气风道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动排气结构的又一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动排气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活动板11、排气风道111、第一排气风道112、第二排气风道12、通风孔20、活动板支撑座21、抽真空风道211、抽真空孔212、引出孔30、活动板螺丝40、模具41、上模42、下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包括活动板10和活动板支撑座20,其中活动板10用于固定模具40的上模41,该活动板支撑座20用于固定和加强所述活动板10。通过在活动板10和活动板支撑座20中设置主动排气结构,可以将模具40合膜时产生的气流主动地排出模具40外,无需在模具40上设置排气槽,便可以达到排气效果。具体而言,该活动板10在其接触上模41的底面设置了排气风道11,且排气风道11连通活动板10的通风孔12,该通风孔12贯穿活动板10的上下两面。于活动板支撑座20上开设抽真空风道21,该抽真空风道21与通风孔12相通。主动排气时,模具40合模时产生的气流从排气风道11汇集到通风孔12,再由抽真空风道21抽出。参照图2所示,所述排气风道11是由通风孔12向外发散的多条第一排气风道111以连接在两两第一排气风道111之间的多条第二排气风道112组成。这样,可以使得气流均匀地被抽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风道11形成与模具40型腔相匹配的矩形形状。但是在一些其它的应用实例中,排气风道11所形成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还可以依据实现需要设计为国正方形,圆形等。所述活动板10是通过活动板螺丝30固定于所述活动板支撑座20。如本实施例中,采用了8个螺丝固定,达到支撑和加强活动板10的效果。因此,活动板支撑座20除了用于抽真空排气之外,还具有加强板的功能。除此之外,所述活动板10和活动板支撑座20之贴合面上涂设密封胶,使得二者之间的贴合面封闭,抽真空效果更为理想。如图5所示,所述抽真空风道21是从活动板支撑座20的侧面通向中心,从而将中心的空气抽向侧边,方便侧边与抽真空管道/设备连接,不会产生干涉,不会防碍冲壳机的正常冲压动作。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风道21是由位于活动板支撑座20中心的抽真空孔211和横向贯穿该抽真空孔211和外界之间的引出孔212组成。其中,抽真空孔211还可以制作为长槽,从而能够快速对位通风孔12。本技术的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其装配和使用过程如下:安装时,所述活动板10用多个螺丝固定到活动板支撑座20,活动板10和活动板支撑座20叠合后,加厚,从而增加强度和抗冲压能力。使用时,活动板10底部固定了模具40的上模41,当上模41和下模42合模时,在二者的型腔形成气流,这些气流需要被排出,否则型腔中的气压过大无法成型产品的特定形状。因此,本技术直接在上模41板相应于型腔的位置设置了排气风道11,再加上连通了抽真空设备,从而型腔中的气流从排气风道11汇集到通风孔12,再由抽真空风道21抽出,这样达到主动排气效果。并且,还免去在模具40上开设排气槽的工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活动板(10),该活动板(10)用于固定模具(40)的上模(41),该活动板(10)在其接触上模(41)的底面设置了排气风道(11),且排气风道(11)连通活动板(10)的通风孔(12),该通风孔(12)贯穿活动板(10)的上下两面;/n一活动板支撑座(20),该活动板支撑座(20)用于固定和加强所述活动板(10),于活动板支撑座(20)上开设抽真空风道(21),该抽真空风道(21)与通风孔(12)相通;主动排气时,模具(40)合模时产生的气流从排气风道(11)汇集到通风孔(12),再由抽真空风道(21)抽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活动板(10),该活动板(10)用于固定模具(40)的上模(41),该活动板(10)在其接触上模(41)的底面设置了排气风道(11),且排气风道(11)连通活动板(10)的通风孔(12),该通风孔(12)贯穿活动板(10)的上下两面;
一活动板支撑座(20),该活动板支撑座(20)用于固定和加强所述活动板(10),于活动板支撑座(20)上开设抽真空风道(21),该抽真空风道(21)与通风孔(12)相通;主动排气时,模具(40)合模时产生的气流从排气风道(11)汇集到通风孔(12),再由抽真空风道(21)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壳机主动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风道(11)是由通风孔(12)向外发散的多条第一排气风道(111)以连接在两两第一排气风道(111)之间的多条第二排气风道(112)组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技得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