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结构和具有其的风冷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和具有其的风冷冰箱。
技术介绍
传统冰箱冷风由下方风扇吹入背部风道进风口,再随机吹入背部左右风道,再经由背部风道上开有的与箱室每层对应的出风口吹入箱室,整个过程难以控制各出风口风量,从而垂直以及水平温度均匀性难以保证,温差较大。冰箱冷藏箱室内温度均匀性较差,温差可达9℃,不利于食物储存;而冷藏室空间大,一般设定温度在2-5℃,几度的温差将直接影响食物的保鲜周期。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在冷藏室温度较高的一层设置的出风口面积较大,改方案的优点是其结构简单,易实施,但是该方案中的风量不可控,即使同一层都存在由于左右出风口风量不同产生的温度不均问题,并且出风口直接集中吹风不均匀,箱室内存在冷风未吹到的局部温度较高的区域。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因冷藏室内温度均匀性较差,会影响食物保鲜周期,降低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和具有其的风冷冰箱,通过对风道结构的设置,解决了传统冰箱风道结构,使风量自由分配,难以控制风的分布、各层风量,从而温度均匀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道结构,用于向冷却设备的冷却间室提供冷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主风道、主风室、子风道;其中主风道,用于向冷却间室提供总冷风;主风室,形成在所述主风道的末端或连接在所述主风道的一出风口处,用于将所述总冷风分配到各子风道中;子风道,连接在所述主风室的出风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用于向冷却设备的冷却间室提供冷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主风道、主风室(3)、子风道;其中,/n主风道,用于向冷却间室提供总冷风;/n主风室(3),形成在所述主风道的末端或连接在所述主风道的一出风口处,用于将所述总冷风分配到各子风道中;/n子风道,连接在所述主风室(3)的出风侧,用于将流进所述主风室(3)的总冷却空气以不同的方向独立地向所述冷却间室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用于向冷却设备的冷却间室提供冷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主风道、主风室(3)、子风道;其中,
主风道,用于向冷却间室提供总冷风;
主风室(3),形成在所述主风道的末端或连接在所述主风道的一出风口处,用于将所述总冷风分配到各子风道中;
子风道,连接在所述主风室(3)的出风侧,用于将流进所述主风室(3)的总冷却空气以不同的方向独立地向所述冷却间室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间室由门体以及至少包括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后壁在内的多个壁围成一个储物空间,所述子风道至少包括:沿着后壁向上延伸到顶壁,实现顶壁送风的第一子风道(4);沿着后壁向左侧延伸到左侧壁,实现后壁和左侧壁送风的第二子风道(5);沿着后壁向右侧延伸到右侧壁,实现后壁和右侧壁送风的第三子风道(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间室为冷藏室(1),所述冷却设备在所述冷却间室底壁的下方还设置有冷冻室(2),所述冷冻室(2)的后壁构成至少部分所述主风道,所述主风室(3)设置在所述冷却间室后壁与底壁连接的端侧或设置在所述冷冻室(2)后壁与底壁连接的端侧。
4.如权利要1-3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风道(5)和第三子风道(6)相对的设置在第一子风道(4)的左右两侧,且两者在左、右侧壁的不同层高处形成一一对应的送风单元。
5.如权利要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壁在冷却间室储物空间的不同层高处形成多个沿储物空间深度方向延伸的凸楞对,在每一所述凸楞对上,设有用于支撑储物空间的搁物架,所述凸楞对的每一凸棱包括三个送风面,所述三个送风面形成朝向门体方向送风的第一送风单元(7)、朝向储物空间送风的第二送风单元(8)、朝向搁物架下方提供贴壁流的第三送风单元(9)。
6.如权利要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单元(7)由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孔组成,所述第二送风单元(8)由多个第二送风孔组成,所述第三送风单元(9)由多个第三送风孔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送风孔、第二送风孔、第三送风孔均为微孔送风,且所述第一送风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送风孔的孔径,所述第三送风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送风孔的孔径。
7.如权利要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道(4),在所述冷却间室顶壁形成储物空间深度方向分布的第四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雅欣,陈小辉,毕然,胡雪音,赵树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