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二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三类辊子、至少一个第四类辊子和至少一个第五类辊子;第一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两侧和中部压弯,且两侧和中部弯曲方向相反;第二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中部反向压弯,将钢带形成整个弧形,第三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第四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中部进行成型,第五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平行的钢带依次经过第一至第五类辊子,由平行转变为大圆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此孔型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轧辊的更换,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制造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直径的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钢管制造厂家,在生产φ140~φ194钢管时,每种规格的钢管在其钢管成型的粗成型段均采用每一种规格的单一轧辊孔型成型方式,这种成型方式的缺点是:一、钢管在成型过程中会出现平面现象,影响钢管的椭圆度质量。二、每次更换产品时,其粗成型轧辊均需要全部更换,费时费力。三、钢管在粗成型段中成型不充分,易产生较大的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交替变形,使钢带充分成型消除平面。降低了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降低了工作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二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三类辊子、至少一个第四类辊子和至少一个第五类辊子;所述第一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两侧和中部压弯,且两侧和中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中部反向压弯,将钢带形成整个弧形,所述第三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所述第四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中部进行成型,所述第五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辊子包括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所述第一水平上辊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对第一上凸辊,所述第一水平下辊包括第一下凸辊和一对第一下凹辊,所述第一下凹辊和第一上凸辊相配合,且第一下凸辊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下凹辊之间,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波浪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类辊子包括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所述第二水平上辊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对第二上凸辊,所述第二水平下辊包括一对相互连接的第二下凹辊,所述第二上凸辊与第二下凹辊一一对应,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类辊子和第五类辊子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斜立辊,两个所述斜立辊外圆为弧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类辊子包括第六水平上辊与第六水平下辊,所述第六水平上辊包括第六上辊子,所述第六水平下辊包括一对第六边凹辊,两个第六边凹辊之间安装有第六下凹辊,所述第六上辊子与所述第六下凹辊相配合,所述第六边凹辊与所述第六下凹辊的成型面成弧形平滑过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类辊子设置有2组,沿钢带行进方向,两个第二类辊子上辊子的成型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三类辊子设置有2组,沿钢带进行方向,两个第三类辊子上辊子的成型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五类辊子设置有4组,沿钢带进行方向,四个第五类辊子上辊子的成型直径依次减小。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三类辊子中的每一对斜立辊成10°的V型放置。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五类棍子中的每一对斜立辊成倒V型放置,角度依次为10°、20°、30°、40°。平行的钢带依次经过第一至第五类辊子,由平行转变为大圆弧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此孔型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轧辊的更换,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三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四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五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六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七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八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9是本实施例中第九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图10是本实施例中第十类辊子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二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三类辊子、至少一个第四类辊子和至少一个第五类辊子,装置本体是实现本装置所必要的支架、动力部件等外部零件,由于支架与动力部件等是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具体介绍其结构。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一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两侧和中部压弯形成,且两侧和中部弯曲方向相反,得到孔型为“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辊子为第一棍子组,包括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所述第一水平上辊包括通过第一水平上轴1-2连接的一对第一上凸辊1-1,所述第一水平下辊包括第一下凸辊1-5和一对第一下凹辊1-3,所述第一下凹辊1-3和第一上凸辊1-1相配合,且第一下凸辊1-5通过第一水平下轴1-4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下凹辊1-3之间,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波浪形。平行的钢带依次经过第一至第五类辊子,由平行转变为大圆弧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此孔型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轧辊的更换,降低了生产成本.当需要更改其他直径的管材时,只需更换其他直径辊子即可成型对应直径的管材。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第二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中部反向压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辊子设置有2个,沿钢带行进方向,两个第二类辊子上辊子的成型直径依次减小,两个第二类辊子分别为第一类辊子和第二类辊子,第一类辊子和第二类辊子其结构大体相同,均包括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所述第二水平上辊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对第二上凸辊(2-1,3-1),所述第二水平下辊包括一对相互连接的第二下凹辊(2-2,3-2),同一组棍子组的第二上凸辊(2-1,3-1)与第二下凹辊(2-2,3-2)一一对应,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弧形。通过两个棍子组对钢带进行压弯,得到孔型“︶”。参阅图4、图5所述第三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得到孔型“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辊子设置有2个,沿钢带进行方向,两个第三类辊子上辊子的成型直径依次减小,两个第三类辊子分别为第四棍子组和第五棍子组,其结构大体相同,均包括一对斜立辊,两个所述斜立辊(4-1,5-1)外圆为弧形凹槽,同一组中的一对斜立辊成10°的V型放置。从两侧挤压钢带,将钢带孔型收缩。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四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中部进行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类辊子设置有1个,为第六棍子组,包括第六水平上辊与第六水平下辊,所述第六水平上辊包括第六上辊子6-1,所述第六水平下辊包括一对第六边凹辊6-2,两个第六边凹辊6-2之间安装有第六下凹辊6-3,所述第六上辊子6-1与所述第六下凹辊6-3相配合,所述第六边凹辊6-2与所述第六下凹辊6-3的成型面成弧形平滑过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二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三类辊子、至少一个第四类辊子和至少一个第五类辊子;/n所述第一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两侧和中部压弯,且两侧和中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中部反向压弯,将钢带形成整个弧形,所述第三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所述第四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中部进行成型,所述第五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二类辊子、至少一个第三类辊子、至少一个第四类辊子和至少一个第五类辊子;
所述第一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两侧和中部压弯,且两侧和中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类辊子用于将钢带中部反向压弯,将钢带形成整个弧形,所述第三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所述第四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中部进行成型,所述第五类辊子用于对弧形钢带进行收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辊子包括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所述第一水平上辊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对第一上凸辊,所述第一水平下辊包括第一下凸辊和一对第一下凹辊,所述第一下凹辊和第一上凸辊相配合,且第一下凸辊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下凹辊之间,第一水平上辊和第一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共用粗成型轧辊孔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辊子包括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所述第二水平上辊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对第二上凸辊,所述第二水平下辊包括一对相互连接的第二下凹辊,所述第二上凸辊与第二下凹辊一一对应,第二水平上辊和第二水平下辊能够将钢带压成弧形。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曹善国,王继磊,靳顺东,李成,李猛,杨志强,李真,胡顺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丰钢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