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9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饰部件(2),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内部的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具有:具有可见前表面(14)的装饰层(4)、在装饰层(4)的背侧上的支撑件(20)、以及设置在支撑件(20)与装饰层(4)之间的用于背光照明装饰层(4)的至少一部分的光传导层(16),所述装饰部件分配有用于生成光的光传导元件(30)。为了装饰层(4)的更加均匀的背光照明,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光传导层(16)的背离装饰层(4)的背侧上设置有光传导圆顶(24),其从该装饰层突出,并且以光传导方式联接至光传导层(16)并在其自由端部处联接至光元件(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饰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饰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装饰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饰部件具有:带有可见前表面的装饰层、设置在装饰层的背侧上的支撑件、以及用于对装饰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背光照明的光传导层。光传导层布置在支撑件与装饰层之间。向其分配有用于产生光的光元件。
技术介绍
这样的装饰部件例如从DE102014100042A1或DE202015106328U1得知。在这些先前已知的装饰部件中,光元件位于光传导层的背离装饰层的背侧上,并且使光元件产生的光分布在其平面延伸部中。然而,装饰部件的顶部视角造成了与相对远离光元件的那些区域相比而言的直接在光元件的区域中的相对较高的光发射。因此,这造成在光传导层内不均匀的光分布,使得装饰层没有被均匀地背光照明。这意味着不能总是实现将要通过装饰部件传送的预期的光学和美学印象。从DE202017105880U1已知一种装饰部件,其中,光元件设置在挨着光传导层的一侧上,并且光照射在类似于光导体的光传导层的前侧与后侧之间,以便通过表面处的反射尽可能广泛且均匀地将光传播到光传导层中。根据该提议,在装饰层的背离前可见侧的背侧上设置有光传导附加层,其应该具有与DE202017105880U1期望的均匀背光装饰层的实际光传导层不同的折射率。然而,上面呈现的提议不能充分地满足对背光装饰部件的要求。布置在光传导层的一侧和高度处的光元件限制了装饰部件的设计选项。这必须具有某个侧向的照明元件布置在其中的非背光投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引言提及的类型的装饰部件,其能够对装饰层均匀地背光照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装饰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饰部件具有在光传导层的背离装饰层的背侧上从光传导层突出的光传导圆顶。该光传导圆顶以光传导方式与光传导层联接。在光传导圆顶的自由端部处,光元件以光传导方式连接到光传导圆顶。出于该目的,光元件通常直接应用于光传导圆顶的自由端部。出于该目的,光传导圆顶可以在其自由端部表面上设置有棱镜百叶窗,使得当光被引入到光传导圆顶中时,由光元件发射的光散射,并且由此均匀地穿透到光传导圆顶中。光传导圆顶通常具有对应于光传导圆顶的直径的约一至六倍的预定长度范围。在该长度范围上,光传导圆顶被构造为光传导柱状部段。该柱状部段可以是略微锥形的。柱状部段可以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表面。通常,柱状部段的自由端部在直径上小于柱状部段的相对端部。在该相对端部处,柱状部段优选地融合成相对于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形成的旋转对称的漏斗部段。该漏斗部段形成为光导体,该光导体使最初由光元件发射的光束在基本垂直于光传导层的平面延伸部的方向上偏转,以便将其扁平地引入到光传导层中。因此,漏斗部段具有一定曲率,该曲率通常有利于全反射,使得光束被漏斗部段内的反射部反射而不会逸出,以便最终将该光引入到光传导层中,而基本没有由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显著损失。出于此目的,漏斗部段通常以半双曲面的方式成形,并且优选地连续地进入光传导层,而没有任何断开。光传导圆顶和光传导层优选地材料相同,并且特别优选地彼此形成为一体件。例如,光传导层与光传导圆顶一起通常可以由塑料制造成一个单元,例如通过注射模制。光传导层通常在其背离装饰层的背侧上设置有结构栅格,以便分离光。该结构栅格通常具有设置在光传导层的背侧上的球形帽状物。这些球形帽可以具有0.8至1.3mm的直径以及0.2至0.4mm之间的高度。光传导层具有从光传导层的背侧突出的若干光传导圆顶,所述光传导圆顶设置在预定距离处,并且每个光传导圆顶都设置有光元件。单个光传导圆顶在基本上扁平的光传导层上方在主正交方向上突出。如果光传导圆顶设置在光传导层的在其呈现一定曲率或折叠的位置处,则光传导层的从光传导圆顶处延伸的平坦表面在各个情况中以相同角度包围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因此,光传导圆顶通常从围绕由光传导层形成的光传导圆顶的边缘区域以相等的角度量上升到所有侧。虽然光传导圆顶的柱状部段被形成光传导圆顶的材料完全填充,但是漏斗部段通常至少在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区域中保持中空。漏斗部段优选地具有大约与光传导层相同的厚度。为了改进光传导层中的光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进一步发展方案而提出了漏斗部段形成至少一个反射器。在这个意义上,反射器可以是形成反射器表面的任何构造,在该反射器表面上,特别地,由光元件发射并且最初通过柱状部段传输的光被反射。根据该进一步发展方案,反射器用于避免背光装饰层在光传导圆顶的区域中的过高的亮度。因此,反射器使引入的光束至少部分地传播回到光传导圆顶中,使得这些光可以在其中被再次反射并在光传导层的方向上被反射回去。反射器优选地成形为漏斗部段的面向装饰层的前表面中的切口。因此,反射器可以与光传导圆顶或光传导层形成为一体件并且材料相同。反射器可以延伸到扁平的光传导层的区域中。在反射器的区域中,漏斗部段的厚度和/或光传导层的厚度通常减小。反射器通常具有朝向光传导层锥化的反射器表面。在光传导层的俯视图中,即在沿着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的视图中,所述反射器表面通常具有弯曲形状。在沿着或平行于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而穿过反射器的剖视图中,反射器表面大致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延行。然而,反射器的具体构造是技术人员自行决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优选地通过切割并减少形成光传导圆顶或光传导层的材料来找到一种构造,从而通过光反射也在光传导圆顶的区域中实现光传导层的尽可能均匀的照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进一步发展方案,遮光元件设置在光传导圆顶与装饰层之间。遮光元件通常位于柱状部段与装饰层之间。特别地,遮光元件可以完全被漏斗部段围绕。防止装饰层在光传导圆顶的水平处过度照明的任何构造都适合作为遮光元件。因此,塑料插入件可以被提供作为遮光元件,其优选地旋转对称并且部分地遮挡和/或漫射经由光传导圆顶发射的光。插入件通常设置有允许光的一部分穿过遮光元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遮光元件可以作为注射模制部件安装在装饰层的背侧上和/或通过先前插入到漏斗部段中而与光传导层一起连接到装饰层。遮光元件可以由不透明、高度光吸收的塑料部件形成。上述孔的尺寸取决于要传输穿过遮光元件的光的量。替代地,遮光元件还可以由具有比形成光传导层和/或圆顶的材料更差的半透明度的半透明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配有一个或更多个孔。遮光元件优选地由几何形状简单的本体形成,该本体例如可以是旋转对称的、柱形的等。遮光元件的各部分可以覆盖先前讨论的反射器,并且因此,由遮光元件反射的光可以在反射器的区域中折射,和/或由反射器反射的光可以通过遮光元件朝向装饰层传播。增强层优选地由光漫射的半透明塑料构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饰部件的情况下,装饰层可以是任何单层或多层的装饰层。装饰层可以在可见侧上是均匀的并且包含材料织物、木材、塑料或金属中的至少一种。装饰层的装饰外观特别地由这些材料形成。该材料可以设置有透明涂层,以保护材料免受大气影响和磨损。特别地,支撑件用于加强光传导层和装饰层的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部件(2),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内部的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具有:具有可见前表面(14)的装饰层(4)、在所述装饰层(4)的背侧上的支撑件(2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0)与所述装饰层(4)之间的用于背光照明所述装饰层(4)的至少一部分的光传导层(16),所述装饰部件分配有用于生成光的光传导元件(30),其特征在于,具有光传导圆顶(24),所述光传导圆顶在所述光传导层(16)的背侧上从所述装饰层(4)突出,并且所述光传导圆顶以光传导方式联接至所述光传导层(16)并在其自由端部处联接至所述光元件(3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1 DE 102019201346.51.一种装饰部件(2),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内部的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具有:具有可见前表面(14)的装饰层(4)、在所述装饰层(4)的背侧上的支撑件(2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0)与所述装饰层(4)之间的用于背光照明所述装饰层(4)的至少一部分的光传导层(16),所述装饰部件分配有用于生成光的光传导元件(30),其特征在于,具有光传导圆顶(24),所述光传导圆顶在所述光传导层(16)的背侧上从所述装饰层(4)突出,并且所述光传导圆顶以光传导方式联接至所述光传导层(16)并在其自由端部处联接至所述光元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导圆顶(24)和所述光传导层(16)被构造成材料相同和/或被构造成一体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导圆顶(24)具有漏斗部段(28),所述漏斗部段相对于所述光传导圆顶的中心纵向轴线(L)旋转对称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部分(28)被构造成通向所述光传导层(16)的光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部段(28)形成至少一个反射器(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部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艾贝尔弗兰克·赫纳宾安卡特琳·迪尔斯蒂芬·德施纳
申请(专利权)人:均胜奎因自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