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174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属于建筑排水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通过设置集水箱和集水机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置抽水设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过滤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箱中收集到的雨水抽取进过滤机构内进行过滤处理,然后过滤后的雨水沿着导水管道流进消防水箱内;通过设置循环机构,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给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总称。给排水系统是任何建筑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以及消防水系统,这几个系统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现有的给排水系统中的消防水系统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难度,普遍采用将消防系统中的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或着地表,一旦高层建筑的上层发生火灾,利用消防车和消防设备连接到消防水池,然后再将消防水池中用于灭火的水从消防水池喷洒进行起火楼层内,从而可以对起火楼层进行灭火。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消防水池中用于灭火的水从消防水池到达起火楼层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水的压力也会降低,这样会导致灭火的效率降低;同时,该消防水池的水一般只能用于消防应急,所以只要没有出现火灾等情况发生,是不能使用的,因此长期静止的消防水池底部往往会产生水垢以及堆积一些杂质,这样容易导致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从而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伤害以及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不但可以缩短消防水箱和起火楼层的时间间隔,提高水压和灭火效率;而且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楼顶上的消防水箱;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一侧的供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一侧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机构,所述集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箱内的水抽取到所述消防水箱内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水箱外侧壁的承载座;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抽水设备;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和所述集水箱之间的进水管道;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出水端的出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通的过滤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消防水箱之间的导水管道,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消防水箱进行水循环的循环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集水箱和集水机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置抽水设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过滤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箱中收集到的雨水抽取进过滤机构内进行过滤处理,然后过滤后的雨水沿着导水管道流进消防水箱内;通过设置循环机构,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消防水箱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水泵;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的排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消防水箱的第一排水管道;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箱的第一抽水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水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上、用于检测消防水箱内水位的浮球液位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之间的回流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供水箱内的水抽取到消防水箱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启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将供水箱内的水沿着第一抽水管道抽进第一排水管道上,然后水沿着第一排出管道排进消防水箱内,从而可以将供水箱内的水抽取到消防水箱内。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供水箱外侧壁上的第二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水泵;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水泵的排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箱的第二排水管道;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消防水箱的第二抽水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抽水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消防水箱内的水抽取到供水箱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启动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将消防水箱内的水沿着第二抽水管道抽进第二排水管道上,然后水沿着第二排水管道排进供水箱内,从而可以将消防水箱内的水抽取到供水箱内。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过滤罐;设置于所述过滤罐内侧壁上的第一过滤板;开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容置槽,多个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通过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过滤块;设置于所述过滤罐的内侧壁上、用于对所述过滤块进行挤压的挤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罐外侧壁上的密封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板和过滤块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一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挡水板;设置于所述挡水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板一侧上的液压缸;连接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的挡块;连接于所述挡块背离所述液压缸一侧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挡块一端的挤压板以及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上的第一伸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过滤块进行挤压时,启动挡水板上的液压缸,液压缸驱动伸缩杆进行移动,伸缩杆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挤压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挤压板对容置槽内的过滤块进行挤压。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过滤罐外侧壁上的密封口;延伸于所述密封口四周上的边沿;铰接于所述过滤罐外侧壁上、盖合于所述密封口上的密封门;安装于所述密封门上的把手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沿上的密封防水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口、边沿、密封门、把手以及密封防水条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过滤块进行安装和拆卸更换或者清理。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开设于所述容置槽槽壁四周上的腔体,滑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限位块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块上的第二伸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腔体、限位块以及第二伸缩弹簧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过滤块起到固定限位的效果,从而使得过滤块可以稳固放置在该容置槽内。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机构包括多块围设于所述集水箱集水口处的导水板;多个开设于所述导水板上的导水槽;设置于所述集水箱内的集水台;贯穿于所述集水台上的集水孔;一端连通于所述集水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集水箱池底的集水管道;多个贯穿于所述集水管道上的导水孔;设置于所述集水管道内、与所述集水管道相配合的泡沫球;设置于所述集水箱的内侧壁上、用于检测所述集水箱的最高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集水箱的内侧壁上、用于检测所述集水箱的最低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集水箱靠近所述导水板的内侧壁上、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楼顶上与所述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楼顶(1)上的消防水箱(2);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一侧的供水箱(3)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和所述供水箱(3)一侧的集水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4)内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机构,所述集水箱(4)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箱(4)内的水抽取到所述消防水箱(2)内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水箱(4)外侧壁的承载座(5);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上的抽水设备(51);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51)和所述集水箱(4)之间的进水管道(52);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51)出水端的出水管道(53);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上、与所述出水管道(53)相连通的过滤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消防水箱(2)之间的导水管道(69),所述消防水箱(2)和所述供水箱(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消防水箱(2)进行水循环的循环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楼顶(1)上的消防水箱(2);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一侧的供水箱(3)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和所述供水箱(3)一侧的集水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4)内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机构,所述集水箱(4)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箱(4)内的水抽取到所述消防水箱(2)内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水箱(4)外侧壁的承载座(5);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上的抽水设备(51);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51)和所述集水箱(4)之间的进水管道(52);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51)出水端的出水管道(53);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上、与所述出水管道(53)相连通的过滤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消防水箱(2)之间的导水管道(69),所述消防水箱(2)和所述供水箱(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消防水箱(2)进行水循环的循环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消防水箱(2)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板(21);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的第一水泵(22);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22)的排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消防水箱(2)的第一排水管道(23);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22)的抽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箱(3)的第一抽水管道(24);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水管道(24)上的第一电磁阀(25);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上、用于检测消防水箱(2)内水位的浮球液位传感器(26)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2)和所述供水箱(3)之间的回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供水箱(3)外侧壁上的第二支撑板(31);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1)上的第二水泵(32);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水泵(32)的排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箱(3)的第二排水管道(33);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水泵(32)的抽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消防水箱(2)的第二抽水管道(3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抽水管道(34)上的第二电磁阀(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上的过滤罐(6);设置于所述过滤罐(6)内侧壁上的第一过滤板(61);开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上的容置槽(611),多个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上、与所述容置槽(611)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612);通过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611)内的过滤块(62);设置于所述过滤罐(6)的内侧壁上、用于对所述过滤块(62)进行挤压的挤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罐(6)外侧壁上的密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上的第一支撑杆(6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63)上的挡水板(64);设置于所述挡水板(64)朝向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一侧上的液压缸(65);连接于所述液压缸(65)活塞杆上的挡块(651);连接于所述挡块(651)背离所述液压缸(65)一侧的伸缩杆(652),连接于所述伸缩杆(652)远离所述挡块(651)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卓添曹应龙刘伟坚朱思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