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抽式后置滤芯和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142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抽式后置滤芯和净水系统,后置滤芯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夹有滤材,所述滤材限定出与所述出水口相通的过滤通道,所述滤材的外壁与所述滤筒的内壁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相通的送水通道,所述滤筒的直径为d,所述滤材的直径为l,径向差P=(d‑l),P大于20毫米。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置滤芯,通过在滤筒内设置与过滤腔相通的蓄压腔,使得蓄压腔内至少存储一部分压力水,从而在净水系统正常制水之前,净水系统可以连续稳定地出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抽式后置滤芯和净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净水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侧抽式后置滤芯和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净水技术在家用上的应用,反渗透膜过滤成为净水系统的主流,净水系统的启停往往通过高压开关来控制,该净水系统的问题之一在于:制水初期,无法快速且连续出水,具体地,在开启水龙头之后,会猛的对外输出一段水,随后水流变小或中断,直到RO正常制水,水龙头才会连续稳定地出水。上述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不佳的用水体验,特别地,在净水系统的使用初期,用户往往误认为机器质量问题,从而带来不必要客诉,带来人力和物力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侧抽式后置滤芯,该后置滤芯内存储了压力水,可以保证净水系统连续稳定地出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侧抽式后置滤芯的净水系统,净水系统可以连续稳定地出水。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抽式后置滤芯,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夹有滤材,所述滤材限定出与所述出水口相通的过滤通道,所述滤材的外壁与所述滤筒的内壁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相通的送水通道,所述滤筒的直径为d,所述滤材的直径为l,径向差P=(d-l),P大于20毫米。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置滤芯,通过在滤筒内设置与过滤腔相通的蓄压腔,使得蓄压腔内至少存储一部分压力水,从而在净水系统正常制水之前,净水系统可以连续稳定地出水。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抽式后置滤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P的取值范围为20-50毫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穿入所述过滤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过滤通道另一端,且通过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压接在所述滤材的端面。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压接于所述滤材的端面,另一侧贴合于所述滤筒的内端面。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压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滤筒的其中一个设有凸起,另一个设有凹槽。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压板还设有定位管,所述滤筒设有与所述定位管配合的套管,所述定位管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和所述出水口。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过滤通道连通。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外环板,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外环板,所述第一外环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限定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外环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柱限定出第二限位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滤筒的同一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后置滤芯,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置滤芯储备了压力水,因此,可以保证净水系统在使用初期可以连续稳定地出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后置滤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净水系统100;后置滤芯10;滤筒11;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套管113;送水通道114;第一支架12;第一压板121;凸起1211;第一定位柱122;第一外环板123;第二支架13;第二压板131;第二定位柱132;定位管133;第二外环板134;滤材14;过滤通道141;前置滤芯20;增压泵30;反渗透滤芯40;高压开关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净水系统100的水路通常设有增压泵30、反渗透滤芯40和后置滤芯10,其中,后置滤芯10的出水口112与水龙头连接。后置滤芯10与反渗透滤芯40之间设有高压开关50,水龙头开启时,随着水路压力的降低,高压开关50断开,并启动净水系统100制水。现有技术中的净水系统100的启动点至反渗透滤芯40向后置滤芯10送压力水的时间点具有延迟性,往往导致后置滤芯10与水龙头之间的压力水释放完之后,反渗透滤芯40的压力水还未送达至后置滤芯10,导致水龙头出现断水现象。即在反渗透滤芯40还未恢复向侧抽式后置滤芯10供水的情况,随着净水系统的出口压力水的排放,滤筒11内的水位会逐渐下降,导致一部分滤材浸泡在水中,而另一部分滤材则暴露在空气中。因此,一方面为了避免净水系统出现断水现象,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滤材无法全部浸泡在水中,专利技术人对后置滤芯的构造进行了改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净水系统100的净水能力,净水系统100还可以设置前置滤芯20,原水先通过前置滤芯20进行过滤,再被输送至反渗透滤芯40和后置滤芯10过滤。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后置滤芯10的出水口112也可以与出水管连接,并不限于通过水龙头方式出水。现参照图2-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抽式后置滤芯10。“侧抽式后置滤芯”指的是后置滤芯10侧向安装。相比于顶抽式后置滤芯而言,侧抽式后置滤芯安装和拆除比较方便。如图2所示,后置滤芯10包括具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滤筒11。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压力水,从进水口111进入滤筒11内过滤,过滤之后从出水口112流出。具体地,如图2所示,滤筒11内设有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第一支架12与第二支架13之间夹有滤材14,滤材14限定出与出水口112相通的过滤通道141,滤材14的外壁与滤筒11的内壁限定出与进水口111相通的送水通道114,滤筒11的直径为d,滤材14的直径为l,径向差P=(d-l),P大于20毫米。即通过合理设置滤筒11的直径及滤材14的直径,使得径向差足够大,从而可以容纳足够多的压力水,这样,在净水系统100被打开一段时间内都可以保证不断水,直到顺利接上反渗透滤芯再次输送的压力水,又可以使得滤材14总是浸泡在压力水中,避免滤材14因失水带来净化性能的改变。其中,滤筒11与滤材14的径向差与送水通道的截面尺寸相同,在滤筒11和滤材14轴向尺寸固定的情况,径向差越大,送水通道内可以容纳的压力水就越多,对外输送的压力水的时间也就越长。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选择滤筒11和滤材14的直径,以获得性能最佳的后置滤芯10。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抽式后置滤芯10,通过合理设置滤筒11及滤材14的直径,使得送水通道内可以存储充足的压力水,保证净水系统100使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抽式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夹有滤材,所述滤材限定出与所述出水口相通的过滤通道,所述滤材的外壁与所述滤筒的内壁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相通的送水通道,所述滤筒的直径为d,所述滤材的直径为l,径向差P=(d-l) ,P大于20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抽式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夹有滤材,所述滤材限定出与所述出水口相通的过滤通道,所述滤材的外壁与所述滤筒的内壁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相通的送水通道,所述滤筒的直径为d,所述滤材的直径为l,径向差P=(d-l),P大于2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抽式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P的取值范围为20-5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抽式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穿入所述过滤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过滤通道另一端,且通过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压接在所述滤材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抽式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压接于所述滤材的端面,另一侧贴合于所述滤筒的内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