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38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冷凝组件包括:盘管件,盘管件至少两条冷凝管,至少两条冷凝管并联设置;至少两条冷凝管绕制成弹簧管式,且螺旋半径不同;至少两条冷凝管中心线重合套设,相邻的冷凝管的螺旋半径从内向外依次递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盘管件采用螺旋状态管路换热,充分利用缸体内部的空间特点,冷凝管密度大,提高换热效率。相邻弹簧冷凝管旋向左右交错,以获得最佳换热效率。盘管件采用倾斜放置,垂直投影换热面积相较于竖直放置增大,光管的使用提高了风量有效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
本技术属于冷凝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
技术介绍
低温冷凝式油雾捕集器捕集效率高,且利用油雾低温冷凝成液体的原理,对油雾以及其他汽化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等废气环境进行净化和收集。在整个捕集过程中零耗材,无中间污染产物,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捕集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工业废气,油雾净化设备。研究发现,这种低温冷凝式油雾捕集器的净化回收效率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捕集腔缸体内冷凝管的空间布置方式是影响油雾捕集器捕集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冷凝组件普遍存在风阻大,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能够解决冷凝组件风阻大,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凝组件,包括:盘管件,盘管件包括至少两条冷凝管,至少两条冷凝管并联设置;至少两条冷凝管绕制成弹簧管式,且螺旋半径不同;至少两条冷凝管中心线重合套设,相邻的冷凝管的螺旋半径从内向外依次递增。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地,冷凝组件还包括冷媒进管、冷媒出管,盘管件连接在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之间,冷媒由冷媒进管流入,流经盘管件,从冷媒出管流出。优选地,盘管件还包括分液管、集液管,分液管与冷媒进管连通,集液管与冷媒出管连通,分液管与集液管之间并联至少两条冷凝管。优选地,盘管件还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在冷媒进管与进液管之间,出液管连通在冷媒出管与出液管之间。优选地,至少两条冷凝管均为紫铜或不锈钢材质的光管。优选地,至少两条冷凝管的螺距、管程相同。优选地,套设相邻的两个冷凝管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冷凝管内的冷媒沿相反方向螺旋流动。优选地,盘管件靠近气体入口的端部为第一端部,靠近气体出口的端部为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至少两条冷凝管端部对齐,在第二端部,至少两条冷凝管端部呈锥形结构。优选地,分液管设置在第二端部,集液管设置在第一端部,至少两条冷凝管内的冷媒由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的方向螺旋流动,气体沿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的方向流动,气体方向与冷媒方向相反。优选地,进液管沿至少两条冷凝管的中心线从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并与分液管连接,出液管设置在第一端部,并与集液管连接。优选地,盘管件通过导流件固定在缸体结构内进行油雾的捕集,盘管件中心线与缸体结构中轴线呈角度β装配,β≠0。优选地,冷凝组件包括感测装置,感测装置包括第一感测装置、第二感测装置,第一感测装置用于检测盘管件的第一端部的温度,和/或压力,第二感测装置用于检测盘管件的第二端部的温度,和/或压力。优选地,冷媒进管、冷媒出管与外部制冷系统连通,外部制冷系统向冷媒进管供入冷媒,并从冷媒出管回收冷媒。一种油雾捕集器,采用上述的冷凝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冷凝组件及油雾捕集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盘管件采用螺旋状态管路换热,充分利用缸体内部的空间特点,冷凝管密度大,提高换热效率。2、相邻弹簧冷凝管旋向左右交错,以获得最佳换热效率。3、盘管件采用倾斜放置,垂直投影换热面积相较于竖直放置增大,光管的使用提高了风量有效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雾捕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缸体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凝组件的装配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雾捕集器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缸体结构;2、冷凝组件;3、气体入口;4、气体出口;5、排液口;6、储油缸体;7、主缸体;8、接头组件;9、第一法兰组件;10、第二法兰组件;11、储油腔;12、进气腔;13、捕集腔;14、出气通道;15、隔气件;16、隔气件安装结构;17、导流件;18、导流件安装结构;19、冷媒进管;20、冷媒出管;21、盘管件;22、进液管;23、出液管;24、冷凝管;25、分液管;26、集液管;27、第一端部;28、第二端部;29、吊运结构;30、安装固定结构;31、密封过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雾捕集器,包括:缸体结构1;冷凝组件2,冷凝组件2设置在缸体结构1内,冷凝组件2通过外部的制冷系统提供冷媒,缸体结构1上设有气体入口3、气体出口4,含油雾的气体经气体入口3流入缸体结构1内,流经冷凝组件2,由气体出口4流出;缸体结构1还设有排液口5;隔气件15,隔气件15设置在缸体结构1内,隔气件15用于隔绝流入缸体结构1的气体与冷凝并储存在缸体结构1内的液体,防止液体再次汽化。本实施例的油雾捕集器,利用油雾在临界温度下冷凝成液态的特性,对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率高。同时,本实施例的油雾捕集器结构简单,零耗材,无污染,加工成本和维护成本低,解决了油雾捕集设备成本和耗材多,且回收难度大等问题。空气中的油雾或废气经过低温冷凝成液体油滴后集中在缸体结构1的底部,可以定期清理收集。采用模块化设计,冷凝组件2通过外接的制冷系统提供冷源,一套制冷系统可以为多台油雾捕集器供冷,能够实现多台油雾捕集器的串联使用,进一步提供气体的净化效率。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进气口同样位于换热器的底部,因此离捕集腔相对较近。从进气口高速流入的温度较高的气体容易直接与已经冷凝的液态油雾接触,造成已经部分已经冷凝成液态的油二次汽化成气态油雾,导致整体油雾捕集率不高。本实施例加装有隔气件15,能够保证液体通过而避免气体直接吹向液面,不会导致已经冷凝等液态的油因进气口的高温蒸汽作用而再次汽化,能够明显改善捕集效果,提高系统油雾捕集率。本实施例中,油雾捕集器还包括导流件17,导流件17设置在缸体结构1内,导流件17用于将流入缸体结构1的气体均流,使气体均匀流经冷凝组件2。含油雾的气体从侧面进入缸体结构1后,经过导流件17上开设的导流孔,能够均匀的流经冷凝组件2,从而改善了油气的流动状况,解决了油雾捕集器内气流分布不均,气流循环不畅问题,提高了整机捕集油雾的速率和效率。工作时,温度较高的油气经气体入口3进入缸体结构1后,在外部风机装置的作用下,经过导流件17导流后,形成均匀密布的气流流经冷凝组件2,冷凝成液体油,聚集在冷凝组件2表面,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隔气件15滴落到缸体结构1的底部,经过洁净空气经气体出口4排出。本实施例中,油雾捕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盘管件(21),所述盘管件(21)包括至少两条冷凝管(24),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并联设置;/n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绕制成弹簧管式,且螺旋半径不同;/n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中心线重合套设,相邻的冷凝管(24)的螺旋半径从内向外依次递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管件(21),所述盘管件(21)包括至少两条冷凝管(24),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并联设置;
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绕制成弹簧管式,且螺旋半径不同;
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中心线重合套设,相邻的冷凝管(24)的螺旋半径从内向外依次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2)还包括冷媒进管(19)、冷媒出管(20),所述盘管件(21)连接在所述冷媒进管(19)与所述冷媒出管(20)之间,冷媒由所述冷媒进管(19)流入,流经所述盘管件(21),从所述冷媒出管(20)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件(21)还包括分液管(25)、集液管(26),所述分液管(25)与所述冷媒进管(19)连通,所述集液管(26)与所述冷媒出管(20)连通,所述分液管(25)与所述集液管(26)之间并联至少两条冷凝管(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件(21)还包括进液管(22)、出液管(23),所述进液管(22)连通在所述冷媒进管(19)与所述进液管(22)之间,所述出液管(23)连通在所述冷媒出管(20)与所述出液管(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均为紫铜或不锈钢材质的光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条冷凝管(24)的螺距、管程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套设相邻的两个冷凝管(24)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冷凝管(24)内的冷媒沿相反方向螺旋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件(21)靠近气体入口(3)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正永赵桓武斌波胡锐黄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