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3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涉及循环蒸发器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通过分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蒸发室、加热室、浓缩液收集室;加热室内设有一中央循环管以及围绕中央循环管设置的加热管束,浓缩液收集室底部中心安装有支撑座,中央循环管内沿中心轴线设有一主轴,主轴一端向上延伸贯穿蒸发室后穿出壳体顶部并连接壳体上方的电机,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浓缩液收集室并插入支撑座,主轴分别与壳体、支撑座可旋转连接;主轴上分别安装有螺旋叶轮和搅拌桨叶,螺旋叶轮位于中央循环管内,搅拌桨叶位于浓缩液收集室内;蒸发室的顶部还开设有真空口,真空口与用于抽真空的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显著提高蒸发效率和蒸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循环蒸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
技术介绍
内循环蒸发器是溶液蒸发器中的一种,是从水平加热室、蛇管加热室等蒸发器发展而来的,具有溶液循环好,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以提高传热效果、缓和溶液结垢情况。由于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自然循环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不同产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所述自然循环。然而实际生产中由于结构的限制,自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以下,流速低,且由于溶液的不断循环使加热管内的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导致溶液粘度增大,沸点升高。众所周知不同物性的溶液粘度、沸点升高值都不同,溶液粘度变高后在列管内停留时间长,容易在列管壁结垢,影响传热效率,那么此情况下自然循环就不适用于粘度大,沸点高的溶液。此外,无论是自然循环还是强制循环,其蒸发效果和蒸发效率始终无法满足现代工业高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显著提高蒸发效率和蒸发效果的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通过分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蒸发室、加热室、浓缩液收集室;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设有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一中央循环管以及围绕中央循环管设置的加热管束,中央循环管与壳体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加热管束与壳体的中心轴线平行,中央循环管、加热管束通过加热室上下两块分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蒸发室、浓缩液收集室连通,加热室的侧壁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所述浓缩液收集室的底部开设有浓缩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收集室底部中心安装有支撑座,所述中央循环管内沿中心轴线设有一主轴,主轴一端向上延伸贯穿蒸发室后穿出壳体顶部并连接壳体上方的电机,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浓缩液收集室并插入支撑座,主轴分别与壳体、支撑座可旋转连接;所述主轴上分别安装有螺旋叶轮和搅拌桨叶,螺旋叶轮位于中央循环管内,搅拌桨叶位于浓缩液收集室内;所述蒸发室的顶部还开设有真空口,真空口与用于抽真空的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叶为弯折向下的L状搅拌桨叶。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轮设置于中央循环管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调速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安装有支撑架,用于支撑整个壳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对于粘度大、沸点高的溶液,螺旋桨叶推动中央循环管内的溶液向下运动并从周围的加热管束向上循环流动,从而加快了溶液的循环速度,避免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加热管束内壁形成结垢甚至改变溶液的性质,降低了成本,可适用于各种粘度和沸点的溶液浓缩。2、通过设置支撑座,可防止主轴晃动,也可防止主轴因重力作用从与电机脱离,向下坠落。3、通过设置真空口,在物料处理前对蒸发器内腔抽真空,一来减少了装置内部空气,方便蒸发产生的蒸汽的上升,二来在真空环境下,可降低溶液的沸点,提高了蒸发效果和蒸发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分隔板2、蒸发室3、加热室4、浓缩液收集室5、溶液进口6、蒸汽出口7、中央循环管8、加热管束9、通孔10、加热介质进口11、加热介质出口12、浓缩液出口13、支撑座14、主轴15、电机16、螺旋叶轮17、搅拌桨叶18、真空口19、支撑架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通过分隔板2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蒸发室3、加热室4、浓缩液收集室5;蒸发室3的顶部开设有溶液进口6和蒸汽出口7;加热室4内设有一中央循环管8以及围绕中央循环管8设置的加热管束9,中央循环管8与壳体1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加热管束9与壳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中央循环管8、加热管束9通过加热室4上下两块分隔板2上开设的通孔10与蒸发室3、浓缩液收集室5连通,加热室4的侧壁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口11和加热介质出口12;浓缩液收集室5的底部开设有浓缩液出口13,浓缩液收集室5底部中心安装有支撑座14,中央循环管8内沿中心轴线设有一主轴15,主轴15一端向上延伸贯穿蒸发室3后穿出壳体1顶部并连接壳体1上方的电机16,电机16为调速电机,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浓缩液收集室5并插入支撑座14,主轴15分别与壳体1、支撑座14可旋转连接;主轴15上分别安装有螺旋叶轮17和搅拌桨叶18,搅拌桨叶18为弯折向下的L状搅拌桨叶18,螺旋叶轮17位于中央循环管8内,螺旋叶轮17设置于中央循环管8的下部,搅拌桨叶18位于浓缩液收集室5内;蒸发室3的顶部还开设有真空口19,真空口19与用于抽真空的泵连接;壳体1外安装有支撑架20,用于支撑整个壳体1。工作时,先通过真空口19将壳体1内腔抽成真空状态,然后溶液从溶液进口6依次进入蒸发室3、加热室4以及浓缩液收集室5,电机16启动,螺旋叶轮17推动中央循环管8内的溶液向下运动,再从周围的加热管束9向上作循环流动,搅拌桨叶18将浓缩液收集室5中的溶液浓度混合均匀,这个过程中,蒸汽从加热室4的加热介质进口11和加热介质出口12不停进入流出,对中央循环管8及加热管束9内的溶液进行热交换,由于真空环境,溶液被不断被加热蒸发产生的蒸汽更容易上升,同时沸点下降,加速蒸发,达到一定程度时,蒸汽出口7打开,送走蒸汽;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蒸发过程中,溶液不断被浓缩,最终浓缩完成的溶液从浓缩液出口13流出。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通过分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蒸发室、加热室、浓缩液收集室;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设有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一中央循环管以及围绕中央循环管设置的加热管束,中央循环管与壳体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加热管束与壳体的中心轴线平行,中央循环管、加热管束通过加热室上下两块分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蒸发室、浓缩液收集室连通,加热室的侧壁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所述浓缩液收集室的底部开设有浓缩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收集室底部中心安装有支撑座,所述中央循环管内沿中心轴线设有一主轴,主轴一端向上延伸贯穿蒸发室后穿出壳体顶部并连接壳体上方的电机,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浓缩液收集室并插入支撑座,主轴分别与壳体、支撑座可旋转连接;所述主轴上分别安装有螺旋叶轮和搅拌桨叶,螺旋叶轮位于中央循环管内,搅拌桨叶位于浓缩液收集室内;所述蒸发室的顶部还开设有真空口,真空口与用于抽真空的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式内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通过分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蒸发室、加热室、浓缩液收集室;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设有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一中央循环管以及围绕中央循环管设置的加热管束,中央循环管与壳体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加热管束与壳体的中心轴线平行,中央循环管、加热管束通过加热室上下两块分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蒸发室、浓缩液收集室连通,加热室的侧壁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所述浓缩液收集室的底部开设有浓缩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收集室底部中心安装有支撑座,所述中央循环管内沿中心轴线设有一主轴,主轴一端向上延伸贯穿蒸发室后穿出壳体顶部并连接壳体上方的电机,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浓缩液收集室并插入支撑座,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君蒋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纵横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