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远距离带式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采用基于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和中光纤中继器实现超远距离通讯传输,实现传输距离能超过20000米,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故障点定位能力,同时可实时监测每个开关点的开闭情况,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的特定的控制回路响应速度更快,动作精准度更好,有效解决的延迟动作、遗漏动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超远距离连续带式输送机,是实现超长距离物料连续输送的配套设备,是机、电、液、气等系统集成的工厂化流水线隧道施工的配套装备,具有出渣速度快、利于环保、可连续作业、综合效益高等优点,在中国铁道、水电、交通、矿山、市政等隧洞工程中应用正在迅猛增长。隧洞内超远距离皮带输送机因为工作线路长,正常运行过程中,确保能在发现安全隐患后能第一时间停机是是避免造成重大设备事故(长距离输送带撕裂、大面积皮带架塌落)的有效手段,能实现单个(每100米安装一个)急停开关工作状态可视化监测是实现快速检修的有效保障,能实现中控柜对单位急停开关的监测、投入及旁路切换是实现快速恢复故障设备生产能力的必需条件,能实现急停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实现整套皮带机高效稳定的前提高条件。目前在国内外超长距离皮带输送机急停系统应用上,目前在超长距离皮带输送机急停系统应用上,主要基于其它现场及安装总线进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1)传输距离超过5000米后抗干扰能力差。2)稳定性不能满足远距离设备正常运行需要。3)对长距离隧道施工湿热环境适应性差。4)应用成本高。5)控制回路电路设计繁琐、响应速度慢,已发生延迟动作、遗漏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隧洞内超远距离皮带输送机提供一种具有响应精准迅速、快速检测故障、快速恢复故障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所述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包括CC-LINK通信系统和控制回路系统,CC-LINK通信系统包括: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链的首部CC-LINK中继器链连接,其中,所述CC-LINK中继器链为通过CC-LINK通讯电缆相互串联的若干CC-LINK中继器;控制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一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其中,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的相和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的相不同;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柜急停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柜急停开关的第二端与急停回路继电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急停回路继电器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线圈的第二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线圈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断路器的第二端、断路器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的第一端与变频器制动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的第二端与电源适配器的第一端连接,变频器制动电阻的第二端和电源适配器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断路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的第二端与照明灯的第一端连接,照明灯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的第二端接地。优选的,所述变频器包括主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主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第二变频器连接,第二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第三变频器连接,第三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链的首部CC-LINK中继器链连接;优选的,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断路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开关的第二端与插座连接。优选的,CC-LINK中继器之间的CC-LINK通讯电缆的长度大于1200m。优选的,所述CC-LINK中继器连接有若干防跑偏开关和若干急停开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采用基于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和中光纤中继器实现超远距离通讯传输,实现传输距离能超过20000米,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故障点定位能力,同时可实时监测每个开关点的开闭情况,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响应速度更快,有效解决的延迟动作、遗漏动作的问题。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CC-LINK通信框架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控制回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所述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包括CC-LINK通信系统和控制回路系统,如图1所示,CC-LINK通信系统包括: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链的首部CC-LINK中继器104链连接,其中,所述CC-LINK中继器链为通过CC-LINK通讯电缆相互串联的若干CC-LINK中继器104;所述变频器包括主变频器101、第二变频器102和第三变频器103,主变频器101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第二变频器102连接,第二变频器102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第三变频器103连接,第三变频器103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104链的首部CC-LINK中继器104链连接;如图2所示,控制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一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其中,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的相和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的相不同。所述CC-LINK中继器104连接有若干防跑偏开关和若干急停开关。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柜急停开关E-STOP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柜急停开关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所述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包括CC-LINK通信系统和控制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CC-LINK通信系统包括: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链的首部的CC-LINK中继器(104)连接,其中,所述CC-LINK中继器链为通过CC-LINK通讯电缆相互串联的若干CC-LINK中继器(104);/n控制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一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其中,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的相和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的相不同;/n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柜急停开关(E-STOP)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柜急停开关(E-STOP)的第二端与急停回路继电器(K03)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急停回路继电器(K03)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1)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2)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1)线圈的第二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2)线圈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n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断路器(Q09)的第二端、断路器(Q10)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Q09)的第一端与变频器制动电阻(E01)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Q10)的第二端与电源适配器(G01)的第一端连接,变频器制动电阻(E01)的第二端和电源适配器(G01)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n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与断路器(Q15)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Q15)开关的第二端与开关(S0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02)的第二端与照明灯(L02)的第一端连接,照明灯(L02)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所述皮带输送机急停控制系统包括CC-LINK通信系统和控制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CC-LINK通信系统包括:变频器通过CC-LINK通讯电缆与CC-LINK中继器链的首部的CC-LINK中继器(104)连接,其中,所述CC-LINK中继器链为通过CC-LINK通讯电缆相互串联的若干CC-LINK中继器(104);
控制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一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断路器开关(Q06)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其中一相连接;其中,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的相和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的相不同;
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柜急停开关(E-STOP)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柜急停开关(E-STOP)的第二端与急停回路继电器(K03)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急停回路继电器(K03)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1)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2)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1)线圈的第二端、第二变频器就绪继电器器(K02)线圈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源变压器(T01)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控制回路断路器(Q07)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断路器(Q09)的第二端、断路器(Q10)的第一端连接,断路器(Q09)的第一端与变频器制动电阻(E01)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就,阳争荣,谢祥明,徐文秀,甘大钦,王应龙,胡江涛,郑莉,杨浩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粤东三江连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