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23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包括导管及针芯,针芯的长度为50mm~70mm,封盖设置有电源、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供电,压力传感器位于硬质安装管内并监测导管内气压,提醒装置位于硬质安装管外,导管内血液回流并使气压变大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变化并控制提醒装置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导管前端进入血管后及时提醒医护人员的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从而提高留置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留置针,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为了满足皮下更深处(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血管注射需求,也随着患者的肥胖程度越来越严重,需要更长的导管,传统方式是替换PICC置管术进行输液,该种输液方式所针对的则是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用于头静脉、贵要静脉的注射无疑大材小用,而且使用成本较高、操作步骤麻烦,给患者产生负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故将普通的静脉留置针的针芯及导管的长度加长,而随着针芯及导管的加长问题也随之而来,医护人员一般通过肉眼观察血液回流来判断导管前端是否进入血管,而由于导管的加长,当导管前端扎入血管开始回血的瞬间直至血液回到医护人员可观察位置(皮上位置)具有一定时长,如果医护人员因没及时发现回血并继续将针芯继续深入的话,极大可能将穿过血管,造成导管的留置失败,需要重新进行调整,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导管前端进入血管后及时提醒医护人员的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从而提高留置成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导管及针芯,所述的导管包括包覆于针芯外周并随针芯进入皮下的皮下部及位于体外并将皮下部与输液源联通的延伸部,所述的皮下部与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管基座,所述的针芯设置有与导管基座插配的针芯基座,所述的皮下部前端到达血管后由针芯基座将针芯从导管内拔出,所述的延伸部相对皮下部的另一侧联通设置有硬质安装管,所述的硬质安装管相对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将硬质安装管封闭的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的长度为50mm~70mm,所述的封盖设置有电源、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所述的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供电,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硬质安装管内并监测导管内气压,所述的提醒装置位于硬质安装管外,所述的导管内血液回流并使气压变大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变化并控制提醒装置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针芯长度至50mm~70mm,使其能够满足皮下更深处的输液需求,在延长长度的同时,为了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导管前端到达血管,利用封闭导管内在血液回流时的压力变化,增设压力传感器进行感应,在感应到差值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提醒装置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此时医护人员获知导管前端到达血管,即停止穿刺,使穿刺更为快速、准确,成功率高,从而避免因肉眼观察的滞后性导致导管穿过血管、留置失败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提醒装置为灯珠或者蜂鸣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灯珠或蜂鸣器作为提醒装置,效果直观、实施方便、造价低廉,很适合应用于留置针的大批量生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针芯前端呈中空设置,所述的针芯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针芯的中部部分联通的侧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导管内的针芯占据导管内大部分空间,阻碍血液回流进度,而将针芯前端设置呈中空,血液可通过中部部分流入,从侧孔流出,即增加回流流量,有效提高回流速率,从而提高导管内的压力变化量,缩短提醒装置的反应时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管基座侧面设置有食指按压位,所述的导管基座位于食指按压位前端设置有与食指相抵的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将针芯推入皮肤的过程中,往往通过食指推动导管基座实现,而增设导杆,使食指能够充分施力,从而保证针芯推入皮肤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管基座位于食指按压位设置有防滑凸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防滑凸点,增加食指与导管基座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脱手,进一步增加针芯推入皮肤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皮下部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刻度,用于指示皮下部插入皮肤的深度,便于记忆,在更换留置针时更为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管基座位于皮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人体皮肤贴合的贴合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贴合翼,在留置成功后由胶带将贴合翼固定于皮肤,增加限位面积,有效保证留置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封盖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针芯前端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包括导管1及针芯2,导管1包括包覆于针芯2外周并随针芯2进入皮下的皮下部11及位于体外并将皮下部11与输液源联通的延伸部12,皮下部11与延伸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管基座3,针芯2设置有与导管基座3插配的针芯基座4,皮下部11前端到达血管后由针芯基座4将针芯2从导管1内拔出,延伸部12相对皮下部11的另一侧联通设置有硬质安装管5,硬质安装管5相对延伸部12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将硬质安装管5封闭的封盖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封盖6通过螺纹旋于硬质安装管5端部,构成两者的可拆卸配合,针芯2的长度为50mm~70mm,封盖6设置有电源61、压力传感器62及提醒装置63,压力传感器62与提醒装置63及电源61的电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方式,电源61为压力传感器62及提醒装置63供电,压力传感器62位于硬质安装管5内并监测导管1内气压,提醒装置63位于硬质安装管5外,导管1内血液回流并使气压变大时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气压变化并控制提醒装置63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延长针芯2长度至50mm~70mm,使其能够满足皮下更深处的输液需求,在延长长度的同时,为了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导管1前端到达血管,利用封闭导管1内在血液回流时的压力变化,增设压力传感器62进行感应,在感应到差值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提醒装置63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此时医护人员获知导管1前端到达血管,即停止穿刺,使穿刺更为快速、准确,成功率高,从而避免因肉眼观察的滞后性导致导管1穿过血管、留置失败的情况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包括导管及针芯,所述的导管包括包覆于针芯外周并随针芯进入皮下的皮下部及位于体外并将皮下部与输液源联通的延伸部,所述的皮下部与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管基座,所述的针芯设置有与导管基座插配的针芯基座,所述的皮下部前端到达血管后由针芯基座将针芯从导管内拔出,所述的延伸部相对皮下部的另一侧联通设置有硬质安装管,所述的硬质安装管相对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将硬质安装管封闭的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的长度为50mm~70mm,所述的封盖设置有电源、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所述的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供电,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硬质安装管内并监测导管内气压,所述的提醒装置位于硬质安装管外,所述的导管内血液回流并使气压变大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变化并控制提醒装置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包括导管及针芯,所述的导管包括包覆于针芯外周并随针芯进入皮下的皮下部及位于体外并将皮下部与输液源联通的延伸部,所述的皮下部与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管基座,所述的针芯设置有与导管基座插配的针芯基座,所述的皮下部前端到达血管后由针芯基座将针芯从导管内拔出,所述的延伸部相对皮下部的另一侧联通设置有硬质安装管,所述的硬质安装管相对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将硬质安装管封闭的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的长度为50mm~70mm,所述的封盖设置有电源、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所述的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及提醒装置供电,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硬质安装管内并监测导管内气压,所述的提醒装置位于硬质安装管外,所述的导管内血液回流并使气压变大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变化并控制提醒装置向医护人员发出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刺提醒功能的中长款留置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