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巍专利>正文

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16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预加热模块和艾灸加热模块,由所述预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第一发热体加热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第二发热体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预加热模块来对凝胶层进行预加热,然后再进行艾灸加热,可使得凝胶层在与人体皮肤接触前被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给用户更好的理疗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艾灸
,特别涉及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艾灸仪,可对艾条、艾柱或艾饼进行加热后,将灸头直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缚带固定在被灸穴位上,为了保证安全,一般在灸头上设置有凝胶层,接触皮肤的部分为凝胶层,但是,在天气较冷时,由于温度较低,凝胶层在接触用户皮肤后,会使用户产生冰凉的感觉,给用户不好的理疗体验。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可在进行艾灸理疗前对凝胶层进行预热,使凝胶层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再接触人体皮肤,给用户更好的理疗体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与艾灸仪内设置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预加热模块和艾灸加热模块,由所述预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一发热体加热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二发热体加热。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微处理器的PC4端连接所述预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PB7端连接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VDD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预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C4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发热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第二端与供电电源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艾灸加热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B7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电源。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IS2302。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NMOS管。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包括语音处理芯片、第三电容和扬声器,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6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B0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7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B2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5脚和第三电容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4脚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2脚和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扬声器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K020。一种艾灸仪,包括艾灸仪本体,所述艾灸仪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所述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预加热模块和艾灸加热模块,由所述预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第一发热体加热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第二发热体加热。本技术通过设置预加热模块来对凝胶层进行预加热,然后再进行艾灸加热,可使得凝胶层在与人体皮肤接触前被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给用户更好的理疗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预加热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艾灸加热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图5为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语音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艾灸仪的结构框图,所述艾灸仪包括艾灸仪本体,所述艾灸仪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发热体1、第二发热体2以及与第一发热体1和第二发热体2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3、预加热模块4和艾灸加热模块5,其中,所述预加热模块4和艾灸加热模块5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所述预加热模块4还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体1,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还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体2。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发热体1用于对灸头的凝胶层进行预加热,使所述灸头的凝胶层在预热后再接触人体皮肤,避免因凝胶层温度过低而给用户冰凉的感觉,保证用户具有良好的理疗体验;所述第二发热体2用于发热以对艾灸仪内设置的艾条、艾柱或艾饼进行加热;所述预加热模块4用于给所述第一发热体1加热;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用于给所述第二发热体2加热;所述控制模块3用于控制所述预加热模块4给所述第一发热体1加热以及控制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给所述第二发热体2加热。具体实施时,在理疗前,由所述预加热模块4接收所述控制模块3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一发热体1加热,本实施例中,预加热的时间为15秒,15秒后再进行艾灸加热,在预加热完成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接收所述控制模块3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二发热体2加热,从而实现了对凝胶层的预热后再采用艾灸加热理疗,给用户更好的理疗体验。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微处理器U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微处理器U1用于发出第一加热信号至所述预加热模块4以及发出第二加热信号至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U1的型号为IS2302,性能稳定,处理速度快,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U1还可采用其它可实现本技术功能的芯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为滤波电容。具体实施时,所述微处理器U1的PC4端连接所述预加热模块4,所述微处理器U1的PB7端连接所述艾灸加热模块5,所述微处理器U1的VDD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与艾灸仪内设置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预加热模块和艾灸加热模块,由所述预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一发热体加热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二发热体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9 CN 20182176131581.一种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与艾灸仪内设置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预加热模块和艾灸加热模块,由所述预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一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一发热体加热后,由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二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给所述第二发热体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微处理器的PC4端连接所述预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PB7端连接所述艾灸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VDD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C4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发热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第二端与供电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加热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
申请(专利权)人:陈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