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超胜专利>正文

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11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包括窗体,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所述窗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车辆的迎风侧,且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条形腔内,所述导气管位于条形腔内的部分侧壁开设有多个细小通孔,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腔相通的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公交车行驶时将车外的冷空气高速流入导气管内,并产生负压将车内的暖空气抽入导气管内与冷空气混合,使得冷空气的温度升高再排入车内,既实现了车内外的空气的交互,同时也可使排入的空气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引起乘客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车零部件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
技术介绍
公交车时公共交通工具常见的运输车辆,具有人流量大的特点,尤其是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车厢内人口密度大,车内空气难以流通。在寒冷的冬季时,为保持车内温暖的环境,公交车车窗始终为紧闭状态,这使得空气原本就难以流通的车内环境变的更加恶劣。在大量的乘客不断的呼吸下,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使得同行的乘客易感到缺氧等不适情况,同时也易增加肺部疾病的传播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包括窗体,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所述窗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车辆的迎风侧,且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条形腔内,所述导气管位于条形腔内的部分侧壁开设有多个细小通孔,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腔相通的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风轮,且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在圆形槽的内底部,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圆形槽相通的出气口,所述圆形槽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弧形块,且所述弧形块焊接在风轮的其中一个扇叶上。优选地,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且所述出气口将条形槽与圆形槽连通,所述条形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条形磁铁,所述条形槽的内壁上嵌设有螺旋线圈,所述窗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槽相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嵌设有空气滤芯,所述空气滤芯内嵌设有与螺旋线圈耦合的电热丝,所述空气滤芯由耐热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条形槽的内顶部开设有气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车窗上的迎风侧设置导气管,可在公交车行驶时车外的冷空气高速流入导气管内,并产生负压将车内的暖空气抽入导气管内与冷空气混合,使得冷空气的温度升高再排入车内,既实现了车内外的空气的交互,同时也可使排入的空气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引起乘客不适;2、通过使空气在排入圆形槽内时将推动风轮转动,可消耗一部分空气的流动的动能,使得排入车内的空气流速较为缓慢,不会对车内的乘客猛烈吹拂而导致乘客不适;3、通过风轮转动时带动弧形块不断沿圆形槽内壁转动,可间歇性的将出气口堵住,使得空气间歇式的排入车内,既进一步降低了排入车内的空气流速,同时也延长了空气在导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可使冷空气能够充分的与暖空气混合,并上升到较高温度后才排入车内;4、通过设置条形磁铁、螺旋线圈、电热丝等部件,可空气间歇性排入条形槽内时推动条形磁铁不断进出螺旋线圈,并产生感应电流使电热丝发热,进一步提高排入车内空气的温度,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感;5、通过设置空气滤芯,可使排入车内的空气较为洁净,同时空气间歇性排入车内时还会引起空气滤芯不断的抖动,以将空气滤芯上吸附的灰尘等污物抖落,大大提升空气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空气滤芯的更换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窗体、2条形腔、21进气口、211单向阀、3导气管、31细小通孔、4圆形槽、5风轮、51弧形块、6出气口、7条形槽、71排气口、72气孔、8条形磁铁、9螺旋线圈、10空气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参照图1-2,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包括窗体1,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2,窗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3,导气管3的进气端设置在车辆的迎风侧(如图1所示),以保证公交车前进时,风由导气管3的进气端进入导气管3内。且导气管3延伸至条形腔2内,导气管3位于条形腔2内的部分侧壁开设有多个细小通孔31,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腔2相通的进气口21,且进气口21内安装有单向阀211。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211只允许空气从进气口21流向条形腔2内,如此可保证冷空气无法直接从细小通孔31排出而进入车内。进一步的,由于细小通孔31的孔径较小,导气管3内的冷空气大多直接通过导气管3排入圆形槽4内,且因导气管3内外空气流速差异而产生压强差,迫使车内的暖空气进入条形腔2内,如此可对条形腔2内的导气管3进行保温,使导气管3的空气的温度不会降低。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4,圆形槽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风轮5,且导气管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在圆形槽4的内底部,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圆形槽4相通的出气口6,圆形槽4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弧形块51,且弧形块51焊接在风轮5的其中一个扇叶上。本实施例中,公交车在行驶时,车外冷空气高速从导气管3的进气端流入导气管3内,此时导气管3内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导气管3外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导气管3内外产生压强差,车内的暖空气不断由进气口21流入条形腔2内,并通过细小通孔31进入导气管3,与导气管3内的冷空气混合后成为较为柔和的温空气排入圆形槽4内,并推动风轮5转动,消耗部分动能后,低速由出气口6排入车内,可大大减缓冷空气直接排入车内时而导致车内乘客的不适感,同时也完成车内外的空气交互,使得车内空气保持较为新鲜的状态,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感并降低肺部疾病传播的概率。进一步的,当风轮5转动时还会带动弧形块51沿圆形槽4的内壁转动,弧形块51在转动过程中可间歇性的将出气口6的进气端堵住,从而使得从出气口6排入车内的空气也呈间歇式排放,如此既进一步降低了排入车内空气流速,以减缓对车内乘客的冲击,同时还会延长空气在导气管3内的驻留时间,使得导气管3的内的冷、暖空气能够充分混合,使导气管3内的冷空气能够上升至较高温度后再排入车内,大大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感。实施例二: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7,且出气口6将条形槽7与圆形槽4连通,条形槽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条形磁铁8,条形槽7的内壁上嵌设有螺旋线圈9,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槽7相通的排气口71,排气口71内嵌设有空气滤芯10。空气滤芯10内嵌设有与螺旋线圈9耦合的电热丝,空气滤芯10由耐热的弹性材料制成,具体的,空气滤芯10采用活性炭材料制成,条形槽7的内顶部开设有气孔72,气孔72可保证条形磁铁8上下移动时不受阻碍。本实施例中,从出气口6间歇式排出的温空气将流入条形槽7内并推动条形磁铁8上移,最终经空气滤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2),所述窗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进气端设置在车辆的迎风侧,且所述导气管(3)延伸至条形腔(2)内,所述导气管(3)位于条形腔(2)内的部分侧壁开设有多个细小通孔(31),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腔(2)相通的进气口(21),且所述进气口(21)内安装有单向阀(211),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4),所述圆形槽(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风轮(5),且所述导气管(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在圆形槽(4)的内底部,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圆形槽(4)相通的出气口(6),所述圆形槽(4)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弧形块(51),且所述弧形块(51)焊接在风轮(5)的其中一个扇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换气的公交车车窗,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2),所述窗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进气端设置在车辆的迎风侧,且所述导气管(3)延伸至条形腔(2)内,所述导气管(3)位于条形腔(2)内的部分侧壁开设有多个细小通孔(31),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条形腔(2)相通的进气口(21),且所述进气口(21)内安装有单向阀(211),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4),所述圆形槽(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风轮(5),且所述导气管(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在圆形槽(4)的内底部,所述窗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圆形槽(4)相通的出气口(6),所述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胜汪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超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