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11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心内科门诊诊断床,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可前后翻转的第一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左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前后两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的扶手;所述支撑板上端表面安装有可控制第一主板前后翻转的结构,所述第一主板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安装有可控制第二主板向上翻转的结构;通过医护人员的操作可直接使患者进行翻身和上身向上倾斜,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诊断,且床的两端设置有可转动的扶手,防止患者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内科门诊诊断床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心内科门诊诊断床。
技术介绍
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在检查或诊断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多为翻身不便或弯腰不便,现有的一些诊断床很少有能帮助患者辅助翻转,有些诊断床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翻转但造价成本太高,且控制繁琐等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心内科门诊诊断床,能够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检查,同时还能进行对患者进行上体倾斜,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诊断,造价成本低,易控制,且操作简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可前后翻转的第一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左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前后两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的扶手;所述支撑板上端表面安装有可控制第一主板前后翻转的结构,所述第一主板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安装有可控制第二主板向上翻转的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主板下端安装有翻转调节手柄,所述翻转调节手柄右端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第一主轴外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右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下端啮合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左端前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前后两端同轴固接有两个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下端均啮合有第一弧形齿轨,第一弧形齿轨外表面左端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第一弧形齿轨上端表面左侧均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下端表面,所述弧形块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盒内壁。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端左侧安装有旋转调节手柄,旋转调节手柄右端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主轴,第二主轴外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右端前侧啮合有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下端啮合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右端同轴固接有两个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下端均啮合有第二弧形齿轨,第二弧形齿轨上端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主板下端表面前后两侧,第一弧形齿轨外表面下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槽箱,滑槽箱下端表面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端表面。优选的,所述扶手下端表面均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壁右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下端均铰接在第一主板前后两端表面;所述矩形槽内壁左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端均铰接在第一主板前后两端表面;所述第一连杆上端对应的扶手处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杆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心内科门诊诊断床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辅助翻身,还能对不方便弯腰的患者进行上身倾斜,通过医护人员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便于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例详情,旁边还安装有可转动的安全扶手,防止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滑落下来,整个装置成本低,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第二主板翻转调节结构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第一主板旋转调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第一主板旋转调节结构部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扶手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的扶手正剖视图。图中标号:1-第一主板、2-第二主板、3-扶手、4-支撑板、5-滑槽箱、6-第一连杆、7-翻转调节手柄、8-第一主轴、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第一蜗杆、12-第一蜗轮、13-第三锥齿轮、14-第四锥齿轮、15-第一直齿轮、16-第一弧形齿轨、17-弧形块、18-安装盒、19-旋转调节手柄、20-第二主轴、21-第五锥齿轮、22-第六锥齿轮、23-第二蜗杆、24-第二蜗轮、25-第二直齿轮、26-第二弧形齿轨、27-脚刹万向轮、28-卡块、29-第二连杆、30-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端安装有可前后翻转的第一主板1,所述第一主板1左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主板2,所述第一主板1前后两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的扶手3;所述支撑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可控制第一主板1前后翻转的结构,所述第一主板1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18,所述安装盒18内部安装有可控制第二主板2向上翻转的结构。支撑板4下四角处固定连接有脚刹万向轮27,脚刹万向轮27可以前后左右移动,方便医生移动诊断床,支撑板4的作用是支撑整个诊断床的重量以及病人的重量,是安装和支撑整个装置的核心板,第一主板1可前后翻转,第二主板2可向上翻转,当第一主板1翻转时,会带动第二主板2一起前后翻转,当第二主板2翻转时,会围绕第一主板1的铰接处向上翻转;通过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翻转,可解决自身不方便翻转的病人完成翻转,医生可通过控制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翻转,来观察患者详情,更准确的诊断;扶手3是保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不被滑落下去,扶手3可左右翻转至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上表面平齐,在使用时,方便患者上诊断床。所述第二主板2下端安装有翻转调节手柄7,所述翻转调节手柄7右端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8,第一主轴8外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右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11,第一蜗杆11下端啮合有第一蜗轮12,第一蜗轮12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13,第三锥齿轮13左端前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4,第四锥齿轮14前后两端同轴固接有两个第一直齿轮15,第一直齿轮15下端均啮合有第一弧形齿轨16,第一弧形齿轨16外表面左端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17,第一弧形齿轨16上端表面左侧均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2下端表面,所述弧形块17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8内壁。第一主轴8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8低端表面,第一蜗杆11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均固定连在安装盒18低端表面,第一蜗轮12和第三锥齿轮13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8低端表面,第四锥齿轮14和第一直齿轮15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8低端表面;第一弧形齿轨16的圆心在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铰接位置,第一弧形齿轨16是做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铰接处的位置为圆心旋转;通过转动翻转调节手柄7,翻转调节手柄7转动会带动第一主轴8转动,第一主轴8转动会带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会通过啮合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会带动第一蜗杆11转动,第一蜗杆11转动通过啮合会带动第一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包括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上端安装有可前后翻转的第一主板(1),所述第一主板(1)左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主板(2),所述第一主板(1)前后两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的扶手(3);所述支撑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可控制第一主板(1)前后翻转的结构,所述第一主板(1)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18),所述安装盒(18)内部安装有可控制第二主板(2)向上翻转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包括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上端安装有可前后翻转的第一主板(1),所述第一主板(1)左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主板(2),所述第一主板(1)前后两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的扶手(3);所述支撑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可控制第一主板(1)前后翻转的结构,所述第一主板(1)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18),所述安装盒(18)内部安装有可控制第二主板(2)向上翻转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门诊诊断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板(2)下端安装有翻转调节手柄(7),所述翻转调节手柄(7)右端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8),第一主轴(8)外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右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11),第一蜗杆(11)下端啮合有第一蜗轮(12),第一蜗轮(12)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13),第三锥齿轮(13)左端前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4),第四锥齿轮(14)前后两端同轴固接有两个第一直齿轮(15),第一直齿轮(15)下端均啮合有第一弧形齿轨(16),第一弧形齿轨(16)外表面左端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17),第一弧形齿轨(16)上端表面左侧均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2)下端表面,所述弧形块(17)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美荣张春艳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