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98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包括用于贴合下颌骨表面的导板本体,导板贴合部包括第一导板贴合件、第二导板贴合件和多个连接件,第一导板贴合件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4~8mm,第二导板贴合件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5~9mm,第一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和第二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导板贴合件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颏成型手术的截骨导板通过贴合面及多个定位孔实现骨体相对距离和位置的固定,其可以基于骨组织表面特征进行就位,术中定位准确,固定位置唯一,与设计偏差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颏成形手术是通过改变颏部骨块原有的大小和位置,来改变患者颏部形态,矫正患者的颏部畸形,改善患者面下部美观。在传统手术中,手术医生需要在术中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来确定截骨线位置,以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和颏神经,完成截骨。术中往往存在一次截骨过深过多,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及大量出血;或截骨量不够,需要反复多次调磨,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而后,用手把持截下的骨块,通过术中的测量和评估,将其移动摆放到理想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复杂的颏成形手术,往往较难在术中准确地进行截骨和骨块定位,同时对于颏部骨块的旋转也较难把控。既往的涉及颏成形手术的专利是基于患者的牙列的单一位置来进行导板就位,手术医生需要术前患者取出下颌模型印模,将牙列模型替换原有患者CT中的牙列,根据牙列的特殊性来确定患者的导板就位。这对于术前患者由于开口受限或开口痛患者而言,较为困难。且由于牙支持式导板是通过树脂3D打印而成,由于材料性质所限,导板的厚度及宽度较大,需切开及分离组织较多,手术时间人为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提供下颌骨三维模型,所述下颌骨三维模型包括下颌骨本体和颏部游离部;基于下颌骨本体表面构建第一导板贴合部;基于颏部游离部表面构建第二导板贴合部;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一导板贴合部和第二导板贴合部;分别在第一导板贴合部和第二导板贴合部上构建定位孔。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下颌骨本体表面构建第一导板贴合部的具体方法为:基于下颌骨本体表面构建第一导板基准面,基于第一导板基准面构建第一导板贴合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截骨线下颏侧的下颌骨表面构建第二导板贴合部的具体方法为:基于颏部游离部表面构建第二导板基准面,基于第二导板基准面构建第二导板贴合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位于截骨断面和牙槽弓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位于两个下颌孔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距离截骨断面的距离为4~8mm,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的宽度为2.5~3.5cm。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板贴合部位于截骨断面和下颌下缘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位于两个下颌孔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板贴合部距离截骨断面的距离为5~9mm,所述第二导板贴合部的宽度为2.5~3.5cm。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板贴合部和/或第二导板贴合部的厚度为0.4~1mm。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和第二导板贴合部之间设有多个沿截骨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穿设于第一导板贴合部和/或第二导板贴合部,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导板贴合部上设有多个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板贴合部上设有三个以上定位孔,所述第二导板贴合部上设有三个以上定位孔。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为1.5~2.5mm,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导板贴合部和/或第二导板贴合部。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制备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由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或由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三维模型提供模块,用于提供下颌骨三维模型,所述下颌骨三维模型包括截骨线;第一导板贴合部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下颌骨本体表面构建第一导板贴合部;第二导板贴合部构建模块,用于基于颏部游离部表面构建第二导板贴合部;连接部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一导板贴合部和第二导板贴合部;定位孔构建模块,用于分别在第一导板贴合部和第二导板贴合部上构建定位孔;可选的,还包括:导板制备模块,用于根据构建获得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模型,制备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包括用于贴合下颌骨表面的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包括第一导板贴合件、第二导板贴合件和多个连接件,第一导板贴合件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4~8mm,第二导板贴合件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5~9mm,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和第二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和第二导板贴合件上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对应于截骨断面与牙槽弓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对应于两个下颌孔之间。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板贴合件对应于截骨断面与下颌下缘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对应于两个下颌孔之间。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板贴合件和/或第二导板贴合件的厚度为0.4~1mm,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和第二导板贴合件的截骨断面侧之间通过三个以上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宽度为1~4mm。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以连接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弯折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穿设于第一导板贴合件和/或第二导板贴合件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上设有三个以上定位孔,所述第二导板贴合件上设有三个以上定位孔。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为1.5~2.5mm,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导板贴合件和/或第二导板贴合件。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构建模型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构建模型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构建模型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构建模型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导板本体11第一导板贴合件12第二导板贴合件13连接件2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探索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及其构建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合下颌骨表面的导板本体(1),所述导板本体(1)包括第一导板贴合件(11)、第二导板贴合件(12)和多个连接件(13),第一导板贴合件(11)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4~8mm,第二导板贴合件(12)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5~9mm,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11)的截骨断面侧和第二导板贴合件(12)的截骨断面侧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13)连接,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11)和第二导板贴合件(12)上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合下颌骨表面的导板本体(1),所述导板本体(1)包括第一导板贴合件(11)、第二导板贴合件(12)和多个连接件(13),第一导板贴合件(11)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4~8mm,第二导板贴合件(12)沿截骨断面延伸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为5~9mm,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11)的截骨断面侧和第二导板贴合件(12)的截骨断面侧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13)连接,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11)和第二导板贴合件(12)上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贴合件(11)对应于截骨断面与牙槽弓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对应于两个下颌孔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贴合件(12)对应于截骨断面与下颌下缘之间,且在冠状轴方向上对应于两个下颌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颏成形手术固定导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板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飞姜腾飞吴锦阳张文斌史俊于洪波王旭东沈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