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091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上方开设有存纳槽,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支撑部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所述底座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将患者手心向上,前臂置于支撑部上,手腕部位于隆起部,通过捆绑带紧固手指,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在调节柱、工作直齿轮和旋转直齿轮作用下将抬升板缓慢抬起,使患者腕部挺起足够高以充分暴露,使医生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科器械、装置或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桡动脉位于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至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桡动脉穿刺常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及麻醉科有创血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液气体分析。但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明显增加,按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现有技术通过改变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不同,现有的支撑装置使用时不能调节高度,有的患者腕部能够充分暴露,有的则不能,经常需要在手腕处垫毛巾、纱布卷之类的物品进行支撑,很不方便,尤其是紧急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支撑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支撑装置无法进行调节高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上方开设有存纳槽,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支撑部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所述底座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带。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腔内侧壁上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工作直齿轮,所述工作直齿轮啮合连接有旋转直齿轮,两个所述旋转直齿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一端伸出所述调节腔外并连接调节旋钮。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所述存纳槽底部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抬升杆,所述抬升杆穿过矩形通孔向调节腔内延伸,所述抬升杆上位于调节腔内的部分开设有直齿槽。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所述捆绑带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上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块,所述支撑部侧壁上开设有与L型块适配的连接槽。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部一侧的捆绑带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圆毛层,另一侧的捆绑带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刺毛层。本技术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部一端设有向上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与患者腕部曲线贴合,所述抬升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平常状态,抬升机构收纳于存纳槽及调节腔内,不妨碍正常使用,需要时,通过旋钮将抬升板缓缓抬起,托起腕部,保证腕部充分暴露,适用于不同患者,使医生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中抬升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中抬升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中固定条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部、3捆绑带、4固定带、5固定轴、6工作直齿轮、7旋转直齿轮、8调节柱、9抬升板、10抬升杆、11连接槽、12固定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2,支撑部2一端设有向上的隆起部,以便患者将手臂放在支撑装置上后,该隆起部能够与患者腕部曲线贴合,方便穿刺且患者舒适。支撑部2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上方设有存纳槽,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机构。隆起部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3,通过捆绑带3将患者的四指进行固定。底座1远离隆起部的一端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带4,用于必要时将该支撑装置固定在手术床等特殊设备上。进一步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板9,抬升板9底部固定连接有4根抬升杆10,2根前后对称设置在抬升板9左侧,另2根前后对称设置在抬升板9右侧。优选的,抬升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通过设置海绵层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存纳槽底部开设有4个与抬升杆10形状适配且与之间隙配合的矩形通孔,抬升杆10能够在矩形通孔内上下滑动,抬升杆10穿过矩形通孔向调节腔内延伸,抬升杆10上位于调节腔内的部分设有直齿槽。抬升机构包括两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腔内侧壁上的固定轴5,固定轴5位于前后两组抬升杆10之间,且与抬升杆10垂直,固定轴5上固定连接两个工作直齿轮6,两个工作直齿轮6分别与位于前方的两个抬升杆10啮合连接。两个工作直齿轮6上还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旋转直齿轮7,两个旋转直齿轮7与位于后方的两个抬升杆10啮合连接,两个旋转直齿轮7之间通过调节柱8同轴固定连接,调节柱8与固定轴5平行,调节柱8一端伸出调节腔外并连接调节旋钮81。上述矩形通孔对抬升杆1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左右晃动,使其不会脱离旋转直齿轮7或工作直齿轮6。进一步地,捆绑带3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2,固定条12端头处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块121,支撑部2侧壁上开设有与L型块121适配的连接槽11,底座1与固定带4的连接方式也跟上述一致,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灵活运用。进一步地,支撑部2一侧的捆绑带3端部设置有魔术贴圆毛层,另一侧的捆绑带3端部设置有魔术贴刺毛层,固定带4上也做同样设置,通过魔术贴实现方便、快速连接。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将本技术的支撑装置放置在桌面上,将患者手心向上,前臂置于支撑部2上,手腕部位于支撑部2上的隆起部位。安装捆绑带3时,通过挤压使2个L型块121并拢,将其伸入连接槽11内后松开,L型块121回弹嵌入连接槽11内,实现简易、便捷、牢固安装,通过捆绑带3对患者的四指进行捆绑,固定手腕。同时,通过转动调节旋钮81使调节柱8转动,与调节柱8固定连接的旋转直齿轮7随着转动,使与旋转直齿轮7通过直齿槽啮合连接的抬升杆10向上移动,与此同时,与旋转直齿轮7啮合连接的工作直齿轮6也转动,与其通过直齿槽连接的另外两个抬升杆10也上移,进而使抬升板9稳定上升,患者腕部被托起足够高,充分暴露,方便桡动脉穿刺。当进行穿刺的场所(如手术床上)无法放置支撑装置时,可先通过固定带4将支撑装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上方开设有存纳槽,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支撑部(2)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3),所述底座(1)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带(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上方开设有存纳槽,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支撑部(2)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3),所述底座(1)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腔内侧壁上的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工作直齿轮(6),所述工作直齿轮(6)啮合连接有旋转直齿轮(7),两个所述旋转直齿轮(7)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柱(8),所述调节柱(8)一端伸出所述调节腔外并连接调节旋钮(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纳槽底部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所述存纳槽内设置有抬升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影刘芳芳于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