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把手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86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把手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所述锅把手包括:把手安装座、把手主体、螺杆以及螺帽,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卡固至所述把手安装座,所述把手主体为空心套状结构,所述把手主体外套于所述螺杆且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安装座插接适配,所述螺帽从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把手主体内以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螺接。由此,采用上述快拆式把手,手动拧下螺帽就能将把手主体、螺杆从把手安装座上拆下,拆装更便捷、省时;无需借助安装工具的锅把手设计无需借助安装工具便可快速简便的完成拆装,且容易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把手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本技术涉及烹饪用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把手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技术介绍
市面上已有的锅把手多采用普通螺钉固定,这样,当锅把手被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就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安装工具进行安装,导致拆装流程复杂、便利性较差、不易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锅把手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锅把手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把手包括:把手安装座、把手主体、螺杆以及螺帽,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卡固至所述把手安装座,所述把手主体为空心套状结构,所述把手主体外套于所述螺杆且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安装座插接适配,所述螺帽从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把手主体内以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螺接。由此,采用上述快拆式把手,手动拧下螺帽就能将把手主体、螺杆从把手安装座上拆下,拆装更便捷、省时;无需借助安装工具的锅把手设计无需借助安装工具便可快速简便的完成拆装,且容易收纳。可选地,所述螺杆包括主杆以及横向限位杆,所述横向限位杆位于第一端且与所述主杆垂直连接,所述把手安装座的端部具有供所述螺杆插入的插口,所述插口下方形成有与所述主杆的一部分和所述横向限位杆相适配的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在所述把手安装座的纵向截面为T形。可选地,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端具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伸入所述插口内以与所述插口插接配合,且所述限位凸块止档在所述横向限位杆以及一部分主杆上方。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块和所述插口的形状相一致,且两者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可选地,所述插口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扇形,且所述扇形的直线边与所述T形凹槽相对。可选地,所述T形凹槽在所述把手安装座的横截面上位于中部,所述插口位于所述T形凹槽的一侧且所述插口沿所述把手主体的轴向突出于所述T形凹槽。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块在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端覆盖所述把手主体的内孔的一部分。可选地,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二端具有沉头孔,所述螺帽具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螺帽止抵在所述沉头孔的底壁。可选地,所述螺帽包括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部的螺帽头以及连接于所述螺帽头的捏持部,所述螺帽头的外端与所述沉头孔的外端相齐平,所述捏持部为心形片状结构,所述捏持部的尖端与所述螺帽头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锅包括:锅体以及所述的锅把手,所述锅把手的把手安装座与所述锅体一体形成。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以及烹饪锅具有如下优点:1)把手安装座与锅体为一体化设计;2)把手安装座内部为内嵌T形凹槽,与T形螺杆吻合,螺帽的头部为突出的立体扇形设计,与把手安装座内部的扇形插口吻合,可使T形螺杆、把手安装座与把手本体起到固定作用,而且能避免T形螺杆在把手安装座内部的晃动;3)螺帽尾部的心型螺丝帽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十字、一字螺丝帽,无需借助任何安装工具,通过顺时针旋转即可完成锅把手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拆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一个截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左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的右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锅的示意图。图中,锅把手100,锅体200,烹饪锅300,把手安装座10,插口11,T形凹槽12,把手主体20,限位凸块21,内孔22,沉头孔221,螺杆30,主杆31,横向限位杆32,螺帽40,螺纹部41,螺帽头42,捏持部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锅把手100以及具有它的烹饪锅。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把手100包括:把手安装座10、把手主体20、螺杆30以及螺帽40。结合图2所示,螺杆3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卡固至把手安装座10,把手主体20为空心套状结构,把手主体20外套于螺杆30且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与把手安装座10插接适配,螺帽40从把手主体20的第二端插入把手主体20内以与螺杆30的第二端螺接。由此,采用上述快拆式把手,手动拧下螺帽40就能将把手主体20、螺杆30从把手安装座10上拆下,拆装更便捷、省时;无需借助安装工具的锅把手100设计无需借助安装工具便可快速简便的完成拆装,且容易收纳。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螺杆30包括主杆31以及横向限位杆32,横向限位杆32位于第一端且与主杆31垂直连接,把手安装座10的端部具有供螺杆30插入的插口11,插口11下方形成有与主杆31的一部分和横向限位杆32相适配的T形凹槽12,T形凹槽12在把手安装座10的纵向截面为T形。换言之,螺杆30的第一端为与T形凹槽12相吻合的T形。这样,将螺杆30的第一端设置成T形,螺杆30的第一端从插口11插入把手安装座10并落入T形凹槽12内,以实现螺杆30在把手安装座10的轴向上的限位和稳定定位。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此,螺杆30的第一端的形状也不限于T形,还可以是S形、U形、L形等形状,凡是能够实现螺杆30在把手安装座10内轴向定位的形状都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畴内。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具有限位凸块21,限位凸块21伸入插口11内以与插口11插接配合,且限位凸块21止档在横向限位杆32以及一部分主杆31上方。优选地,T形凹槽12在把手安装座10的横截面上位于中部,插口11位于T形凹槽12的一侧且插口11沿把手主体20的轴向突出于T形凹槽12。由此,限位凸块21能够进一步防止把手主体20从T形槽内窜出。为防止把手主体20发生转动,可以将限位凸块21设置成非圆形。具体而言,限位凸块21和插口11的形状相一致,且两者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插口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扇形,且扇形的直线边与T形凹槽12相对。优选地,限位凸块21在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覆盖把手主体20的内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安装座(10)、把手主体(20)、螺杆(30)以及螺帽(40),所述螺杆(3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卡固至所述把手安装座(10),所述把手主体(20)为空心套状结构,所述把手主体(20)外套于所述螺杆(30)且所述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安装座(10)插接适配,所述螺帽(40)从所述把手主体(20)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把手主体(20)内以与所述螺杆(30)的第二端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安装座(10)、把手主体(20)、螺杆(30)以及螺帽(40),所述螺杆(3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卡固至所述把手安装座(10),所述把手主体(20)为空心套状结构,所述把手主体(20)外套于所述螺杆(30)且所述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安装座(10)插接适配,所述螺帽(40)从所述把手主体(20)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把手主体(20)内以与所述螺杆(30)的第二端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0)包括主杆(31)以及横向限位杆(32),所述横向限位杆(32)位于第一端且与所述主杆(31)垂直连接,所述把手安装座(10)的端部具有供所述螺杆(30)插入的插口(11),所述插口(11)下方形成有与所述主杆(31)的一部分和所述横向限位杆(32)相适配的T形凹槽(12),所述T形凹槽(12)在所述把手安装座(10)的纵向截面为T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主体(20)的第一端具有限位凸块(21),所述限位凸块(21)伸入所述插口(11)内以与所述插口(11)插接配合,且所述限位凸块(21)止档在所述横向限位杆(32)以及一部分主杆(31)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21)和所述插口(11)的形状相一致,且两者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旭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浩泱明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