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4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丝杠,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且与丝杠螺纹连接,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绕线装置和丝杠转动,使移动平台沿丝杠移动,同时使绕线装置绕输电导线转动以对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带动绕线装置动作的同时,完成绕线装置沿着被修补导线轴向进给的功能。并且利用支撑装置对输电导线进行支撑,无需人员接触,整个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很好的解决了目前绕线器或绕线工具存在的操作复杂、危险、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绕线修补工具自动化水平低,一般由人工手动完成,具有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缺点。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377607A,专利名称为《一种带电作业手动棘轮式绕线器》公开了一种绕线器结构,该结构包括中空圆柱体的绕线管、棘轮盘、支撑臂和拉杆,绕线管与棘轮盘固定为一体;拉动绝缘绳,拉杆绕绕线管逆时针转动,拉杆上的销钉带动棘轮盘和绕线管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手动拉动拉杆使铝绑线缠绕在主干导线和分支引导线上。这种机构利用了棘轮结构原理,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将铝扎线缠绕在主干导线和分支引导线上,从而将两股导线绑扎在一起。缠绕工作过程全都通过工人手动操作完成,使用该装置进行作业,自动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另外,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为CN106972405B,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修补输电线路导线的单丝绕线器及其使用方法》公开了另一种绕线器结构,该机构包括有手柄、底板和盖板,在底板的U形槽口四周分别设置固定轴、橡胶滚轮轴、弹片轴和定位轴,底板上设置有线盘轴,线盘安装在线盘轴上,用阻力螺栓固定。用阻力螺栓固定的三个橡胶滚轮夹住导线。旋转底板前进,将修补点导线修补完成。该单丝绕线器机构可以实现修补输电线路导线,但是工作过程全部通过手动作业完成,该机构只是起到了辅助做作业的功能,不能独立进行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绕线修补工具自动化水平低,全由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所述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丝杠,所述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绕线装置和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丝杠移动,同时使所述绕线装置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以对所述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带动绕线装置动作的同时,完成绕线装置沿着被修补导线轴向进给的功能。并且利用支撑装置对输电导线进行支撑,无需人员接触,整个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很好的解决了目前绕线器或绕线工具存在的操作复杂、危险、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旋转齿、若干传动齿轮和绕线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齿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所述绕线器安装在所述旋转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传动齿轮驱动旋转齿绕输电导线转动,并将绕线器安装在旋转齿上,可使绕线器绕输电导线转动,实现对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进一步,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与传动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一端固定有驱动带轮,所述传动带轮与所述驱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若干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与传动带轮进行连接,可以利用传动齿轮带动驱动带轮,实现丝杠上移动平台水平移动的同时,绕线器也同步转动,可以实现对输电导线的连续缠绕修补。进一步,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包括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并驱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旋转齿和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啮合。进一步,所述旋转齿呈C型,其中部设有用于置线通道,所述旋转齿上设有使输电导线进出所述置线通道的缺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C型的旋转齿,可使输电导线置于所述置线通道内,方便绕线器对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也方便将修补好的输电导线从置线通道内取出。进一步,当所述缺口经过所述传动齿轮时,位于所述缺口至少一侧的旋转齿啮合有所述传动齿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使旋转齿时刻都被至少一个传动齿轮驱动,避免出现绕线中止的情况。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竖直平行布置的线缆引导板,其中一个线缆引导板上设有用于定位修补线初始端的定位件一,另一个线缆引导板上设有用于定位修补线中部的定位件二,所述定位件一和定位件二分别位于两个线缆引导板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定位件的设置,可将修补线一端固定在定位件一上,中部固定在定位件二上,使绕线器在围绕输电导线进行修补时,将定位件一和定位件二之间的修补线与输电导线缠绕在一起,避免修补线初始端散落在外而出现修补不牢固的问题。进一步,所述绕线器包括绕线轴和回转连接支架,所述绕线轴安装在所述回转连接支架中,所述回转连接支架安装在所述旋转齿上,所述回转连接支架上开设有出线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线孔的设置,方便绕线轴上修补线的伸出。进一步,所述绕线器为阻尼绕线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阻尼绕线器可防止绕线过快。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夹持住输电导线的定位夹具。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夹具的设置,可对输电导线进行定位夹紧,使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过程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绕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移动平台;3、支撑装置;31、线缆引导板;32、定位件一;33、定位件二;4、绕线装置;41、旋转齿;42、绕线器;43、驱动齿轮;44、第一从动齿轮;45、第二从动齿轮;46、置线通道;47、缺口;48、绕线轴;49、回转连接支架;490、出线孔;5、驱动装置;51、驱动电机;52、传动带轮;53、驱动带轮;54、同步带;55、惰轮;56、电机接口;6、丝杠;7、输电导线;8、定位夹具;81、夹具导轨座;82、上夹块;83、下夹块;84、导向轴;85、夹具电机;86、丝杆;9、修补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包括底座1、移动平台2、驱动装置5、支撑装置3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7,所述底座1上水平安装有丝杠6,所述移动平台2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丝杠6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分别驱动所述绕线装置4和所述丝杠6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2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所述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与所述输电导线平行布置的丝杠,所述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绕线装置和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丝杠移动,同时使所述绕线装置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以对所述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所述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与所述输电导线平行布置的丝杠,所述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绕线装置和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丝杠移动,同时使所述绕线装置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以对所述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旋转齿、若干传动齿轮和绕线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齿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所述绕线器安装在所述旋转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与传动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一端固定有驱动带轮,所述传动带轮与所述驱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包括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并驱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旋转齿和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雪吴文镜王风杰赵盛赵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