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74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其包括本体、风道壳、风轮以及负离子发生器,风道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壳侧壁上凸设有进风管道,风道壳内腔腔壁上设有出风管道,负离子发生器在出风管道上,进风管道与出风管道连接,进风管道内腔与出风管道内腔构成负离子通道,负离子通道与风道壳内腔隔离,负离子通道两端形成进风孔和出风孔,出风口端面与出风孔端面共面。风轮转动,气体进入风道壳的内腔中,气体与冷媒融合,从出风口排出,使得本体周围形成低压,从进风孔进入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内的气体流动,裹挟负离子从出风孔排出。出风口的端面与出风孔的端面共面,使得负离子与冷媒不会在风道壳内混合爆炸,不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电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除湿机内会使用冷媒和负离子发生器,有些冷媒在使用时会污染环境,因此,一些天然清洁的冷媒(例如,R290)受到厂家的青睐,但是,这些天然清洁的冷媒具有可燃性,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与天然清洁的冷媒在风道壳内腔中接触混合后会发生爆炸,导致安全性较差,同时,有些工厂为了冷媒不与负离子发生爆炸,将负离子通道设置在风道壳的外部,影响美观,且增加了除湿机的体积,从而占用更多的空间,不便于放置,并且,一般带有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都设有单独的引风装置,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较好且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所述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风道壳、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壳内的风轮,以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风道壳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壳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壁上凸设有进风管道,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出风管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且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共同构成负离子通道,所述负离子通道与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相互隔离设置,所述负离子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道壳上具有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负离子通道上具有所述出风孔的端面共面。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壳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远离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开口处,所述出风孔设置在所述出风管道远离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开口处,所述进风孔及所述出风孔与所述负离子通道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遮挡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孔以及所述出风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风轮转动,外部气体由进风口进入至风道壳的内腔中,外部气体与泄漏在风道壳内腔的冷媒融合,在风轮的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从而使得本体周围形成低压区域,进而使得从进风孔进入至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内的外部气体流动,同时裹挟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从出风孔排出,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引风装置,节约成本。同时,风道壳上具有出风口的端面与出风管道上具有出风孔的端面共面,从而使得负离子与冷媒不会在风道壳的内腔中混合爆炸,安全性较好,也不会占用空间,便于放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中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中风道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本体1风道壳2进风口21出风口22进风管道23出风管道24负离子通道210负离子发生器4格栅5风轮3安装孔242进风孔231出风孔241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其包括本体1、风道壳2、风轮3以及负离子发生器4,风道壳2设置在本体1上,风轮3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壳2内,负离子发生器4安装在风道壳2上。风道壳2大致呈两端贯通的箱体结构,风道壳2的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21,风道壳2的另一端开口形成出风口22,进风口21及出风口22均与风道壳2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风道壳2上靠近进风口21的一侧壁上凸设有进风管道23,风道壳2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出风管道24,进风管道23与出风管道24连接,且进风管道23的内腔与出风管道24的内腔相互连通,进风管道23的内腔与出风管道24的内腔共同构成负离子通道210,负离子通道210与风道壳2的内腔相互隔离设置。进风管道23远离出风管道24的一端开口设置形成进风孔231,出风管道24远离进风管道23的一端开口设置形成出风孔241,进风孔231及出风孔241与负离子通道210均连通,另外,风道壳2上具有出风口22的端面与出风管道24上具有出风孔241的端面共面,从而使得负离子与冷媒不会在风道壳2的内腔中混合爆炸,也不会占用空间。工作时,外部气体从进风孔231进入,外部气体经过进风管道23与出风管道24的内腔后从出风孔241流出。进一步地,出风管道24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242,安装孔242与出风管道24的内腔相连通,负离子发生器4安装在安装孔242上。工作时,负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离子进入出风管道24的内腔后,与外部气体混合后从出风孔241流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体1上设置有格栅5,格栅5能够将进风口21、出风口22、进风孔231以及出风孔241遮挡,且能够过滤外部环境中比较大的杂质。所述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还包括电机(图未示),所述电机设置在本体1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风轮3连接,工作时,所述电机驱动风轮3转动,从而使得风道壳2内腔中可能带有冷媒的气体由出风口22排出,也可以使得本体1周围形成低压区域。工作时,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风轮3转动,外部气体由进风口21进入至风道壳2的内腔中,外部气体与泄漏在风道壳2内腔的冷媒融合,在风轮3的作用下从出风口22排出,从而使得本体1周围形成低压区域,进而使得从进风孔231进入至进风管道23和出风管道24内的外部气体流动,同时裹挟负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离子从出风孔241排出。本技术提供的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风轮3转动,外部气体由进风口21进入至风道壳2的内腔中,外部气体与泄漏在风道壳2内腔的冷媒融合,在风轮3的作用下从出风口22排出,从而使得本体1周围形成低压区域,进而使得从进风孔231进入至进风管道23和出风管道24内的外部气体流动,同时裹挟负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离子从出风孔241排出,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引风装置,节约成本。同时,风道壳2上具有出风口22的端面与出风管道24上具有出风孔241的端面共面,从而使得负离子与冷媒不会在风道壳2的内腔中混合爆炸,安全性较好,也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便于放置。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风道壳、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壳内的风轮,以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风道壳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壳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壁上凸设有进风管道,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出风管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且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共同构成负离子通道,所述负离子通道与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相互隔离设置,所述负离子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道壳上具有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负离子通道上具有所述出风孔的端面共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风道壳、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壳内的风轮,以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风道壳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壳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壁上凸设有进风管道,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出风管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且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腔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共同构成负离子通道,所述负离子通道与所述风道壳的内腔相互隔离设置,所述负离子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道壳上具有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负离子通道上具有所述出风孔的端面共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成才付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