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优异加工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7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耐应力开裂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应用于耐高压加热管材、PE‑RT管材、大直径管材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优异加工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分别于2017年12月21日和2018年12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77534号和第10-2018-0166741号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优异加工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
技术介绍
用于大直径高压管的聚烯烃树脂通常需要耐高压特性和优异的加工性。耐高压特性是通常在高密度区域表示的物理性质,这是因为聚烯烃树脂中的结晶度越高,模量增加并且承受高压的强度增加。然而,管道通常必须确保至少50年的长期耐压稳定性,但是存在如下缺点:如果密度高,则对脆性断裂模式的耐性劣化并且长期耐压特性劣化。另外,当分子量低或分子量分布窄时,在大直径管材的加工期间会发生流挂现象(熔融流挂现象),并且难以加工该管材。应当应用具有高分子量和非常宽的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树脂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地,如果分子量高,则极大地产生挤出负荷并且管材外观变差,因此必须要求非常宽的分子量分布。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来改善这些问题,例如,韩国专利申请第2003-7007276号、第1999-0064650号、第2006-7005524号和第2003-7004360号描述了一种用于吹塑应用等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包含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物或用于制备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催化剂等。但是,存在不能同时满足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性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一直需要生产在物理性质和加工性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进一步提高耐应力开裂性的更优异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优异的耐应力开裂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乙烯/1-丁烯共聚物,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根据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30至6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21.6/MFR2.16)值,8至20的分子量分布(Mw/Mn,PDI),1至2的BOCD(宽正交共聚单体分布)指数,以及根据ISO16770在4.0MPa和80℃下通过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测量的1,000小时至20,000小时的耐应力开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以具有改善的加工性和优异的耐应力开裂性,从而被应用于耐高压加热管材、PE-RT管材、大直径管材等。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图2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图3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图4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图5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图6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以及图7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实施例中制备的共聚物的GPC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组分,并且这些术语仅用于将某种组分与其他组分区分开。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解释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无意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在上下文中不同地表示,否则单数表达可以包括复数表达。必须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术语“包括”、“配备”或“具有”仅用于表示所生效的特征、数量、步骤、组分或其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特征、数量、步骤、组分或其组合的事先存在或添加的可能性。尽管本专利技术易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是以下将详细说明和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该描述并非要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其意图是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根据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30至6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MFR21.6/MFR2.16),8至20的分子量分布(Mw/Mn,PDI),1至2的BOCD(宽正交共聚单体分布)指数,根据ISO16770在4.0MPa和80℃下通过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测量的1,000小时至20,000小时的耐应力开裂性。耐高压加热管材或PE-RT管材需要基本的机械性质,耐高压特性和优异的加工性。为了确保加工性,存在一种通过使具有6个以上碳原子的共聚单体(例如1-己烯和1-辛烯)共聚来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的方法。然而,其缺点在于难以控制1-己烯或1-辛烯的分子量分布,并且1-己烯或1-辛烯对于增加生产成本而言是昂贵的。因此,继续进行使用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的方法的研究。但是,当使用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制备共聚物时,为了满足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的物理性质,需要具有比使用1-己烯或1-辛烯制备的共聚物更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存在加工性降低的问题。为了在适合于耐高压加热管材、PE-RT管材等的水平上同时满足高加工性和耐应力开裂性,需要通过使分子量分布变窄来增加树脂的挤出量,以增加高分子量区域中的共聚单体含量,以显示高熔体流动速率比等。通过使用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不容易满足所有这些条件。因此,通过使用包含两种茂金属化合物的混杂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对于1-丁烯显示出在低分子量区域的低的共聚单体并入以及在高分子量区域的高的共聚单体并入),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与现有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相比显示出窄分子量分布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从而具有优异的耐应力开裂性,同时具有BOCD结构,在该结构中,在高分子量区域中SCB(短链支链)的含量高,并且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比,以显示优异的加工性和挤出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根据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30至6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MFR21.6/MFR2.16)。更优选地,熔体流动速率比为30以上、31以上、33以上、或35以上,以及60以下、55以下、50以下、或45以下。当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比时,可以适当地控制每种载荷下的流动性,从而同时改善加工性和机械性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8至20的分子量分布(Mw/Mn,PDI)。更优选地,分子量分布为9以上、或9.5以上、10以上、10.1以上、10.5以上、或11以上,以及20以下、15以下、14以下、13以下或12以下。根据所述分子量分布,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加工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1至2的BOCD指数。更优选地,所述BOCD指数可以为1以上、1.1以上、或1.2以上,以及2以下、1.9以下或1.7以下。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高的BOCD指数,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应力开裂性。如本文所用,B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烯/1-丁烯共聚物,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n根据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30至6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1 KR 10-2017-0177534;20181220 KR 10-2018-011.一种乙烯/1-丁烯共聚物,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
根据ASTM1238在190℃下测量的30至60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21.6/MFR2.16),
8至20的分子量分布(Mw/Mn,PDI),
1至2的BOCD(宽正交共聚单体分布)指数,以及
根据ISO16770在4.0MPa和80℃下通过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测量的1,000小时至20,000小时的耐应力开裂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SCB(短链支链)含量(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具有2至7个碳原子的支链的含量,单位:支链/1,000C)为5至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MFR2.16(根据ASTMD1238在190℃和2.16kg的负荷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g/10min至5g/10min,以及
MFR21.6(根据ASTMD1238,在190℃和21.6kg负荷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min至40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g/mol至400,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比(MFR21.6/MFR2.16)为30至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分子量分布(Mw/Mn,PDI)为10至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其中所述BOCD指数为1.2至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1-丁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重洙权赫柱崔二永李琪树朴种相洪大植李叡真郭晋盈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