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包括:安装管、至少一个连接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至少一个限位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夹持组件;安装管上设置有测量仪,且安装管通过连接组件与对应的连接管相连;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第一连接法兰设置在连接管上,第二连接法兰设置在安装管上;限位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限定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的连接位置;夹持组件夹持在对应的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的边缘区域,以固定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可以便于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进行安装,有效提高对安装管和测量仪安装效率以及拆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石油管道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流量计(简称EMF)是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流量测量仪表;电磁流量计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根据导电流体通过外加磁场时感生的电动势来测量导电流体流量的一种仪器。目前,对于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常通过螺栓将两个法兰进行固定限位,在使用螺栓对两个法兰固定时,要保证两个法兰保持一致,以便于安装。目前没有较好的方式将两个法兰一直处于对准状态,如此在安装螺丝的时候需要对法兰进行调整,降低了电磁流量计的安装效率;其次,螺栓均是贯穿两个法兰将其进行连接,螺栓均靠近法兰连接处,若连接处出现滴漏的情况,容易使螺栓锈蚀,对电磁流量计拆卸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电磁流量计拆装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以旨在至少克服两个法兰无法一直处于对准状态,降低管道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管、至少一个连接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至少一个限位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所述测量仪,且所述安装管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管相连;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安装管上;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连接位置;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边缘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杆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一侧;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一侧;并且,每个所述限位杆插置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所述限位杆和多个所述限位槽,其中,所述多个限位杆沿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周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多个限位槽沿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夹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密封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可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其中,所述密封圈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所述第一内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内套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管内并与所述连接管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内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内套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管内并与所述安装管内侧壁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套管、所述第二内套管和所述密封圈为注塑一体成型的塑胶结构。可选地,每个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包覆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外侧壁;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连接件上,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壁自所述第一连接壁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安装管的中心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三连接壁自所述第一连接壁的第二端向所述安装管的中心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并且,所述第三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外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壁至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外侧壁抵接,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可选地,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多个所述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夹持组件沿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所述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以及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其中,所述两个连接管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安装管的两个端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通过所设置的限位组件的限位,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稳定的对准,从而可以便于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进行安装,有效提高对安装管和测量仪安装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借助在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边缘区域所设置的夹持组件,可以在保证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稳定的连接基础上,若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处滴漏也不会腐蚀该夹持组件,从而不会对测量仪的拆卸造成困难。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管与第一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管与第二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密封组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管;2:连接管;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法兰;32:第二连接法兰;4:限位组件;41:限位杆;42:限位槽;5:夹持组件;51:连接件;511:第一连接壁;512:第二连接壁;513:第三连接壁;52:紧固件;6:测量仪;7:密封组件;71:密封圈;72:第一内套管;73:第二内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管道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管1、至少一个连接管2、至少一个连接组件3、至少一个限位组件4以及至少一个夹持组件5。其中,安装管1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安装管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管、至少一个连接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至少一个限位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夹持组件;/n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测量仪,且所述安装管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管相连;/n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安装管上;/n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连接位置;/n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边缘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管、至少一个连接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至少一个限位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夹持组件;
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测量仪,且所述安装管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管相连;
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设置在所述安装管上;
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连接位置;
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边缘区域,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杆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槽;
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一侧;
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一侧;并且,
每个所述限位杆插置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所述限位杆和多个所述限位槽;
所述多个限位杆沿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所述多个限位槽沿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夹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以密封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
所述密封圈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之间;
所述第一内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内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奋王志芳高智泉冯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