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45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将多组励磁线圈分别缠绕于对应的端部连接于导磁内环且呈周向排布的偶数个磁偶结构上,相邻磁偶结构上的励磁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将活塞杆穿过导磁内环并与导磁内环过渡配合,磁偶结构外依次周向设有导磁外环、磁流变液间隙和导磁缸筒,导磁外环上设有多个阻磁间隙,阻磁间隙设于相邻的磁偶结构之间,从而在该阻尼器中形成多条依次穿过导磁内环、磁偶结构、导磁外环、磁流变液间隙和导磁缸筒或相反方向的闭合磁路,相邻的闭合磁路的方向相反,由此增加了活塞的有效长度和有效工作面积,从而输出增大输出的阻尼力,并且由于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输出的阻尼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磁流变阻尼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减振领域中,随着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领域的继续扩大,对磁流变阻尼器设备小型化、轻量化以及输出阻尼大的要求逐渐提高,以满足对磁流变阻尼器小型化、轻量化和高阻尼力的需求。图5为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往往将活塞杆上的活塞设计为工字型轮廓,将单组或多组励磁线圈缠绕于活塞中间区域的线圈槽上,从而使磁流变液发生流变。但是,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一方面因为线圈槽在活塞轴向上占用的长度较大,使得活塞的有效长度和有效工作面积变小,从而影响输出较大的阻尼力,另一方面因为励磁线圈周围的磁力线分布较密集,而远离励磁线圈的磁力线分布较稀疏,从而使得活塞侧表面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活塞侧表面的较大面积达不到磁饱和状态,影响输出均匀的阻尼力。因此,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励磁线圈缠绕于工字型轮廓的活塞的中间区域的线圈槽,使得活塞在轴向上的有效长度和有效工作面积变小,影响输出较大的阻尼力,以及由于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使得输出的阻尼力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的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励磁线圈缠绕于工字型轮廓的活塞的中间区域的线圈槽,使得活塞在轴向上的有效长度较小且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影响输出较大的阻尼力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多个磁偶结构、多组励磁线圈、导磁内环、导磁外环、活塞杆和导磁缸筒。其中,多个磁偶结构通过导磁内环周向排布于导磁缸筒的中空区域内,导磁内环设于多个磁偶结构排布的周向以内,导磁内环与导磁缸筒之间周向设有导磁外环和磁流变液间隙,导磁外环设于导磁内环与磁流变液间隙之间并与磁流变液间隙接触;磁偶结构的一端与导磁内环相连,另一端与磁流变液间隙接触;导磁外环上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阻磁间隙,阻磁间隙设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磁偶结构之间;磁偶结构和阻磁间隙的个数均为偶数;活塞杆垂直穿过导磁内环的中孔并与导磁缸筒轴向平行,活塞杆与导磁内环过渡配合;每组励磁线圈轴向缠绕于对应的每个磁偶结构上,相邻磁偶结构上的励磁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将多组励磁线圈分别缠绕于对应的端部连接于导磁内环且呈周向排布的偶数个磁偶结构上,相邻磁偶结构上的励磁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将活塞杆穿过导磁内环并与导磁内环过渡配合,磁偶结构外依次周向设有导磁外环、磁流变液间隙和导磁缸筒,导磁外环上设有多个阻磁间隙,阻磁间隙设于相邻的磁偶结构之间,从而在该阻尼器的任一磁偶结构上的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依次通过任一磁偶结构、导磁内环、与任一磁偶相邻的磁偶结构、磁流变液间隙和导磁缸筒,或相反的方向,以形成闭合磁路,相邻的闭合磁路的方向相反,由此增加了活塞的有效长度和有效工作面积,从而输出增大输出的阻尼力,并且由于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输出的阻尼力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俯视局部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四个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六个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侧视图;图5为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阻磁间隙;2,导磁内环;3,磁偶结构;4,磁流变液间隙;5,导磁缸筒;6,励磁线圈;7,高磁阻区;8,导磁外环;9,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俯视局部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3的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多个磁偶结构3、多组励磁线圈6、导磁内环2、导磁外环8、活塞杆9和导磁缸筒5。其中,多个磁偶结构3通过导磁内环2周向排布于导磁缸筒5的中空区域内,导磁内环2设于多个磁偶结构3排布的周向以内,导磁内环2与导磁缸筒5之间周向设有导磁外环8和磁流变液间隙4,导磁外环8设于导磁内环2与磁流变液间隙4之间并与磁流变液间隙4接触;磁偶结构3的一端与导磁内环2相连,磁偶结构3的另一端与磁流变液间隙4接触;导磁外环8上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阻磁间隙1,阻磁间隙1设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磁偶结构3之间;磁偶结构3和阻磁间隙1的个数均为偶数;活塞杆9垂直穿过导磁内环2的中孔并与导磁缸筒5轴向平行,活塞杆9与导磁内环2过渡配合;每组励磁线圈6轴向缠绕于对应的每个磁偶结构3上,相邻磁偶结构3上的励磁线圈6的缠绕方向相反。具体地,从导磁缸筒5的外部向导磁缸筒5的内部看,导磁缸筒5内依次设有磁流变液间隙4、导磁外环8、周向排布的多个磁偶结构3、导磁内环2以及活塞杆9,每个磁偶结构3在轴向上缠绕有一组对应的励磁线圈6,且相邻磁偶结构3上的励磁线圈6的缠绕方向相反,以使得相邻磁偶结构3中分布的磁力线方向相反,防止由于相邻磁偶中分布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使得该阻尼器中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该阻尼器输出的阻尼力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地,在导磁外环8上设有多个阻磁间隙1,每个阻磁间隙1均设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磁偶结构3之间,阻磁间隙1能防止励磁线圈6产生的磁力线直接导通,从而使得磁力线依次穿过磁偶结构3、磁流变液间隙4、导磁缸筒5和导磁内环2形成闭合磁路。需要说明的是,磁偶结构3和阻磁间隙1的个数均为偶数,使得多条闭合磁路成对分布,防止磁偶结构3和阻磁间隙1的个数为奇数时,其中一条闭合磁路为独立分布,使得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输出的阻尼力不均匀。进一步地,导磁内环2中心设有中孔,活塞杆9垂直穿过导磁内环2的中孔并与导磁缸筒5轴向平行,活塞杆9与导磁内环2过渡配合。由此,当励磁线圈6通电之后,在该阻尼器中形成多条依次穿过导磁内环2、磁偶结构3、导磁外环8、磁流变液间隙4和导磁缸筒5的闭合磁路,且相邻的闭合磁路的方向相反,由此增加了活塞的有效长度和有效工作面积,从而输出增大输出的阻尼力,并且由于活塞侧面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输出的阻尼力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导磁外环8为导磁内环2和磁流变液间隙4之间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磁偶结构、多组励磁线圈、导磁内环、导磁外环、活塞杆和导磁缸筒;/n多个所述磁偶结构通过所述导磁内环周向排布于所述导磁缸筒的中空区域内,所述导磁内环设于多个所述磁偶结构排布的周向以内,所述导磁内环与所述导磁缸筒之间周向设有导磁外环和磁流变液间隙,所述导磁外环设于所述导磁内环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之间且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接触;所述磁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导磁内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接触;/n所述导磁外环上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阻磁间隙,所述阻磁间隙设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磁偶结构之间;所述磁偶结构和所述阻磁间隙的个数均为偶数;/n所述活塞杆垂直穿过所述导磁内环的中孔并与所述导磁缸筒轴向平行,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磁内环过渡配合;/n每组所述励磁线圈轴向缠绕于对应的每个所述磁偶结构上,相邻所述磁偶结构上的所述励磁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磁偶结构、多组励磁线圈、导磁内环、导磁外环、活塞杆和导磁缸筒;
多个所述磁偶结构通过所述导磁内环周向排布于所述导磁缸筒的中空区域内,所述导磁内环设于多个所述磁偶结构排布的周向以内,所述导磁内环与所述导磁缸筒之间周向设有导磁外环和磁流变液间隙,所述导磁外环设于所述导磁内环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之间且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接触;所述磁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导磁内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磁流变液间隙接触;
所述导磁外环上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阻磁间隙,所述阻磁间隙设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磁偶结构之间;所述磁偶结构和所述阻磁间隙的个数均为偶数;
所述活塞杆垂直穿过所述导磁内环的中孔并与所述导磁缸筒轴向平行,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磁内环过渡配合;
每组所述励磁线圈轴向缠绕于对应的每个所述磁偶结构上,相邻所述磁偶结构上的所述励磁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磁偶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磁间隙在所述导磁外环上的弧长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磁偶结构在所述导磁外环上的周向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磁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霞丁叁叁凌佳俊王群唐章宏李永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