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40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包括与传感器外套管配合的导向支撑套筒,传感器外套管与位移传感器配合,导向支撑套筒的外周与缸筒内壁抵接,在导向支撑套筒一侧固接钢球定位套,在钢球定位套的外圈沿周向开设多个钢球定位孔,在各钢球定位孔内安装钢球;滑套配合在所述钢球定位套的外圈,在滑套的一端和钢球定位套之间还设置弹簧;还包括端盖,在端盖的内圈开设第一钢球定位槽及过渡孔,端盖的一端配合在钢球定位套的外圈,端盖的另一端伸入活塞杆的内圈槽并与传感器磁环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向支撑套筒可以实现对位移传感器的支撑,防止活塞杆移动时位移传感器过长而受重心影响下坠,从而保证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缸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长行程油缸内部均要设置长行程位移传感器,但是当长行程油缸的活塞杆在作位移运动伸出时,由于长行程传感器的长度较长使得其会受重心影响下坠,从而影响检测精度。而而当活塞杆复位时,长行程传感器器极易被挤压变形,严重影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其能随活塞杆位移对长行程位移传感器作支撑,防止传感器受重心影响下坠,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同时还避免了传感器被挤压变形,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包括与传感器外套管的导向支撑套筒,传感器外套管与位移传感器配合,所述导向支撑套筒的外周与缸筒内壁抵接,在所述导向支撑套筒靠近活塞杆的一侧固接钢球定位套,在所述钢球定位套的外圈沿周向开设多个钢球定位孔,在各钢球定位孔内安装钢球;滑套配合在所述钢球定位套的外圈,在滑套的一端和钢球定位套之间还设置弹簧;还包括端盖,在所述端盖的内圈开设第一钢球定位槽及过渡孔,所述端盖的一端配合在钢球定位套的外圈,所述端盖的另一端伸入活塞杆的内圈槽并与传感器磁环抵接,在所述端盖上还沿径向形成外凸圆端,所述外凸圆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塞杆固接;在所述传感器外套管的外圈还开设第二钢球定位槽。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钢球定位套与导向支撑套筒固接的一端、沿所述钢球定位套的内圈槽还安装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中心配合传感器外套管;在所述滑套的孔口处还开设过渡斜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导向支撑套筒可以实现对位移传感器的支撑,防止活塞杆移动时位移传感器过长而受重心影响下坠,从而保证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同时钢球定位套、滑套、端盖及传感器外套管的设置能实现活塞杆伸出或回缩时对钢球的压紧定位,从而保证对导向支撑套筒的固定或脱离,有效保证导向支撑套筒在中间位移时脱离活塞杆并对传感器外套管作有效支撑,使位移传感器不被挤压变形,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油缸的常规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油缸中活塞杆伸出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油缸中活塞杆和导向支撑套筒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活塞杆;2、导向支撑套筒;3、传感器磁环;4、端盖;401、第一钢球定位槽;402、过渡孔;5、钢球;6、滑套;601、过渡斜口;7、弹簧;8、钢球定位套;801、钢球定位孔;9、支撑套;10、传感器外套管;1001、第二钢球定位槽11、位移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包括与传感器外套管10配合的导向支撑套筒2,传感器外套管10与位移传感器11配合,导向支撑套筒2的外周与缸筒内壁抵接,在导向支撑套筒2靠近活塞杆1的一侧固接钢球定位套8,在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沿周向开设多个钢球定位孔801,在各钢球定位孔801内安装钢球5,每个钢球定位孔801内对应安装一个钢球5。滑套6配合在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在滑套6的一端和钢球定位套8之间还设置弹簧7;还包括端盖4,在端盖4的内圈开设第一钢球定位槽401及过渡孔402,端盖4的一端配合在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端盖4的另一端伸入活塞杆1的内圈槽并与传感器磁环3抵接,在端盖4上还沿径向形成外凸圆端,外凸圆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塞杆1固接;在传感器外套管10的外圈还开设第二钢球定位槽1001。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图2所示,在正常状态下,活塞杆1在缸体内的一端与导向支撑套筒2抵接,如图2所示,端盖4的端面与滑套6抵接,此时弹簧7由端盖4、滑套6施压并处于压缩状态,在该状态时,通过端盖4的第一钢球定位槽401和钢球定位套8的钢球定位孔801始终将各钢球5定位,实现导向支撑套筒2跟随活塞杆1随动。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当活塞杆1伸出时,由于端盖4与活塞杆1固接,因此端盖4随活塞杆1向左移动,在活塞杆1移动过程中端盖4的第一钢球定位401和过渡孔402逐渐经过钢球5,弹簧7不再受压复位,在弹簧7形变复位的过程中驱动滑套6沿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向左滑移,如图6所示,在滑套6的滑动过程中通过过渡斜口601接触钢球5并将钢球5继续卡在钢球定位套8的钢球定位孔801中,同时由于传感器外套管10及位移传感器11随动使得第二钢球定位槽1001也移动至与钢球定位孔801对应,各钢球5下陷并接触到第二钢球定位槽1001的槽底。如6所示,钢球定位套8通过紧固件始终固定在导向支撑套筒2上,如图5、图6所示,通过导向支撑套筒2始终将位移传感器11支撑,防止其受重心影响秒下坠。当活塞杆1缩回时,弹簧7被压缩继续回到如图所示正常状态。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导向支撑套筒可以实现对位移传感器的支撑,防止活塞杆移动时位移传感器过长而受重心影响下坠,从而保证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同时钢球定位套、滑套、端盖及传感器外套管的设置能实现活塞杆伸出或回缩时对钢球的压紧定位,从而保证端盖与滑套在活塞杆回退时的止退,有效保证了位移传感器不被挤压变形,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传感器外套管(10)配合的导向支撑套筒(2),传感器外套管(10)与位移传感器(11)配合,所述导向支撑套筒(2)的外周与缸筒内壁抵接,在所述导向支撑套筒(2)靠近活塞杆(1)的一侧固接钢球定位套(8),在所述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沿周向开设多个钢球定位孔(801),在各钢球定位孔(801)内安装钢球(5);滑套(6)配合在所述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在滑套(6)的一端和钢球定位套(8)之间还设置弹簧(7);还包括端盖(4),在所述端盖(4)的内圈开设第一钢球定位槽(401)及过渡孔(402),所述端盖(4)的一端配合在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所述端盖(4)的另一端伸入活塞杆(1)的内圈槽并与传感器磁环(3)抵接,在所述端盖(4)上还沿径向形成外凸圆端,所述外凸圆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塞杆(1)固接;在所述传感器外套管(10)的外圈还开设第二钢球定位槽(1001)。/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长行程位移传感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传感器外套管(10)配合的导向支撑套筒(2),传感器外套管(10)与位移传感器(11)配合,所述导向支撑套筒(2)的外周与缸筒内壁抵接,在所述导向支撑套筒(2)靠近活塞杆(1)的一侧固接钢球定位套(8),在所述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沿周向开设多个钢球定位孔(801),在各钢球定位孔(801)内安装钢球(5);滑套(6)配合在所述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在滑套(6)的一端和钢球定位套(8)之间还设置弹簧(7);还包括端盖(4),在所述端盖(4)的内圈开设第一钢球定位槽(401)及过渡孔(402),所述端盖(4)的一端配合在钢球定位套(8)的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宇杰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益得孚液压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