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40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整体呈矩形体结构的阀板,阀板一端面上设有盲孔结构的阀杆安装孔;阀杆安装孔内设有阀杆,阀板一表面上对应阀杆一侧前端位置和另一侧位置各自设有压力孔和溢流孔,压力孔和溢流孔各自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与阀杆安装孔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溢流孔和压力孔能够各自与阀杆安装孔呈连通设置;压力孔贯穿阀板设置;阀板一端外侧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具有正对阀杆设置的工作轴;在工作轴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两端各自抵接在工作轴和阀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更低,调节精度更高,更加方便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压力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恒压,另一种是根据压力曲线实时调整压力。第一种方式比较简单,一次调整就可以了;而传统的实时调整压力系统只能调整高压的情况,对于低压力的调节则无法实现,况且价格很高,单套系统达到10万元左右。中国专利(CN201461578U)公开了一种数字式纯水溢流阀;中国专利(CN202031902U)公开了一种数字式纯水液压溢流阀;中国专利(CN102588372B)公开了一种电液比例溢流阀;中国专利申请(CN110017392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注塑机的溢流阀。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复杂,致使加工成本高,价格昂贵;2不方便对压力的调节,且压力调节精度低。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成本更低,调节精度更高,更加方便使用的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成本更低,调节精度更高,更加方便使用的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整体呈矩形体结构的阀板,阀板一端面上设有盲孔结构的阀杆安装孔;阀杆安装孔内设有阀杆,阀板一表面上对应阀杆一侧前端位置和另一侧位置各自设有压力孔和溢流孔,压力孔和溢流孔各自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与阀杆安装孔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溢流孔和压力孔能够各自与阀杆安装孔呈连通设置;压力孔贯穿阀板设置;阀板一端外侧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具有正对阀杆设置的工作轴;在工作轴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两端各自抵接在工作轴和阀杆上,且工作轴朝向阀杆移动后,能够抵接在弹簧机构上以调整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这样,上述的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在使用时,压力孔的两端为连接端并连接在管路上;液体或者气体经过连接在管路上的压力孔时,液体或者气体能够推动阀杆轴向向外运动,阀杆向外运动后,使得压力孔与溢流孔之间通过阀杆安装孔内端连通,从而将部分压力通过溢流孔进行泄压,达到调整压力的作用。需要调整控制得到不同压力时,通过控制直线电机工作轴沿阀杆安装孔轴向伸出的长度,使得其推动弹簧机构,在通过弹簧机构推动阀杆,弹簧机构被压缩后,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得以改变,此时相同的气压或者液压推动阀杆向外的距离变小,使得压力孔和溢流孔之间泄压效果减弱,从而达到调压的作用。上述采用直线电机,能够更加方便精确的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直线电机的运行距离来达到实时自动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更好地对高压或低压进行调整,调整时,只需改变阀芯直径或更换弹簧(改变K值)即可。上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更低,调节精度更高,更加方便使用的优点。作为优化,所述压力孔和溢流孔在阀杆轴向方向上呈间隔设置;且溢流孔到阀杆安装孔外端的距离小于压力孔到阀杆安装孔外端的距离。这样,通过将压力孔和溢流孔在阀杆轴向方向上呈间隔设置,在使用时,使得阀杆沿阀杆安装孔轴向向外运动后,并使得阀杆安装孔顺次的与压力孔和溢流孔连通后才实现压力调整,设计更加的合理,使得精度更高。作为优化,溢流孔呈贯穿阀板设置。这样,将溢流孔呈贯穿阀板设置,使得溢流孔通过阀杆安装孔与压力孔连通后,溢流孔的两端均可以进行泄压,具有设计更加合理的优点。作为优化,所述阀杆安装孔为外端直径大内端直径小的阶梯孔结构,阀杆外端间隔阀杆安装孔大端和小端形成的台阶面设置有定位轴肩。这样,定位轴肩能够与台阶面相贴进行限位以限制阀杆轴向向内的移动,结构更加简单,设计更加合理。作为优化,所述弹簧机构包括套接在阀杆外端的螺旋弹簧,且使得螺旋弹簧的内端抵接支撑在所述定位轴肩上,螺旋弹簧的外端抵接在所述工作轴外端。这样,弹簧机构采用螺旋弹簧,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作为优化,在所述工作轴外端连接有整体呈圆柱形的移动头,移动头的轴向中部位置形成限位轴肩;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移动头上并抵接支撑在所述限位轴肩上。这样,通过设置移动头,移动头朝向阀杆移动,阀杆上定位轴肩能够与台阶面相贴进行限位以限制阀杆轴向向内的移动后,移动头压缩螺旋弹簧后,使得移动头前端抵接在阀杆外端时,此时为螺旋弹簧受到的最大压缩量,也是调整压力的极限值。这样设计更加合理。作为优化,在阀板一端外侧连接固定有连接座,所述直线电机安装固定在连接座外端,连接座上正对所述工作轴设有导向孔,在所述导向孔内可滑动的配合设置有所述移动头。这样,连接座上的导向孔对移动头具有导向作用,使得移动头能够更好地沿阀杆轴向移动,提高控制精度。作为优化,所述阀杆的前端具有部分为锥形段,且阀杆安装孔内端为与所述锥形段相配合的锥形孔。这样,增加阀杆内端与阀杆安装孔内端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提高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转动一角度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加图1至图6所示: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整体呈矩形体结构的阀板1,阀板1一端面上设有盲孔结构的阀杆安装孔2;阀杆安装孔内设有阀杆3,阀板1一表面上对应阀杆一侧前端位置和另一侧位置各自设有压力孔4和溢流孔5,压力孔和溢流孔各自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与阀杆安装孔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溢流孔5和压力孔4能够各自与阀杆安装孔2呈连通设置;压力孔贯穿阀板设置,以使得压力孔两端各自形成连接端;其特征在于,阀板1一端外侧设置有直线电机6,直线电机具有正对阀杆设置的工作轴7;在工作轴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两端各自抵接在工作轴和阀杆上,且工作轴朝向阀杆移动后,能够抵接在弹簧机构上以调整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这样,上述的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在使用时,压力孔的两端为连接端并连接在管路上;液体或者气体经过连接在管路上的压力孔时,液体或者气体能够推动阀杆轴向向外运动,阀杆向外运动后,使得压力孔与溢流孔之间通过阀杆安装孔内端连通,从而将部分压力通过溢流孔进行泄压,达到调整压力的作用。需要调整控制得到不同压力时,通过控制直线电机工作轴沿阀杆安装孔轴向伸出的长度,使得其推动弹簧机构,在通过弹簧机构推动阀杆,弹簧机构被压缩后,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得以改变,此时相同的气压或者液压推动阀杆向外的距离变小,使得压力孔和溢流孔之间泄压效果减弱,从而达到调压的作用。上述采用直线电机,能够更加方便精确的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直线电机的运行距离来达到实时自动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更好地对高压或低压进行调整,调整时,只需改变阀芯直径或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整体呈矩形体结构的阀板(1),阀板(1)一端面上设有盲孔结构的阀杆安装孔(2);阀杆安装孔内设有阀杆(3),阀板(1)一表面上对应阀杆一侧前端位置和另一侧位置各自设有压力孔(4)和溢流孔(5),压力孔和溢流孔各自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与阀杆安装孔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溢流孔(5)和压力孔(4)能够各自与阀杆安装孔(2)呈连通设置;且压力孔贯穿阀板设置,其特征在于,阀板(1)一端外侧设置有直线电机(6),直线电机具有正对阀杆设置的工作轴(7);在工作轴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两端各自抵接在工作轴和阀杆上,且工作轴朝向阀杆移动后,能够抵接在弹簧机构上以调整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整体呈矩形体结构的阀板(1),阀板(1)一端面上设有盲孔结构的阀杆安装孔(2);阀杆安装孔内设有阀杆(3),阀板(1)一表面上对应阀杆一侧前端位置和另一侧位置各自设有压力孔(4)和溢流孔(5),压力孔和溢流孔各自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与阀杆安装孔在阀板表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溢流孔(5)和压力孔(4)能够各自与阀杆安装孔(2)呈连通设置;且压力孔贯穿阀板设置,其特征在于,阀板(1)一端外侧设置有直线电机(6),直线电机具有正对阀杆设置的工作轴(7);在工作轴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两端各自抵接在工作轴和阀杆上,且工作轴朝向阀杆移动后,能够抵接在弹簧机构上以调整弹簧机构施加到阀杆的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孔(4)和溢流孔(5)在阀杆轴向方向上呈间隔设置;且溢流孔到阀杆安装孔外端的距离小于压力孔到阀杆安装孔外端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流孔(5)呈贯穿阀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华黄鉴彰陈生兵唐瑞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柯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