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32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该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切面处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相背一侧设置有进气轮和涡轮,且所述进气轮和涡轮的相背一侧分别与转轴之间套接有紧固螺母。该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通过设置弧形部、凹槽、润滑海绵、支撑环和支撑弹簧,在转轴进转动过程中,支撑弹簧的弹力挤压支撑环,从而对润滑海绵进行加压,使得润滑油液沿着凹槽进行滑动,从而对进气轮与涡轮进行润滑,减少转动过程中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具体为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6267961U公开的涡轮增压器主轴轴承润滑装置,油泵通过回油管将增压器壳体内的润滑油抽取并输送至换热器中的螺旋管中,经发动机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换热器内的空腔Ⅰ中与螺旋管中的润滑油进行换热,将螺旋管中的润滑油进行降温,防止润滑油在高温下变质的情况发生。换热后的升温的冷却液再次经回液管流回换热器中实现循环。换热后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送入喷头处,喷头将润滑油主动喷射到轴承上,强制轴承进行润滑,防止轴承在高速运转中润滑不到位导致的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目前,由于涡轮快速转动,转轴表面需要进行润滑来解决内部的磨损,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喷头将润滑油主动喷射到轴承上,其结构过于复杂,无法有效的解决润滑的效果,对油液的浪费较大,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切面处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相背一侧设置有进气轮和涡轮,且所述进气轮和涡轮的相背一侧分别与转轴之间套接有紧固螺母。<br>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靠近进气轮和涡轮之间分别固定套接有套筒,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圈槽,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圈槽与套筒之间开设有第二圈槽,所述第二圈槽与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部。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的内腔开设有凹槽,所述套筒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润滑海绵,所述套筒的开口处内壁环形开设有第三圈槽,所述套筒的内腔且位于润滑海绵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内圈与转轴活动套接,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套筒的内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支撑环与润滑海绵相抵。优选的,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关于转轴的竖向中轴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润滑海绵呈环状设置,且所述润滑海绵的外圈与套筒的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属于压缩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二圈槽的槽宽与第三圈槽的槽宽相同。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呈环形设置,且所述凹槽沿着转轴的轴向分布。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开设有与紧固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本技术公开了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通过设置弧形部、凹槽、润滑海绵、支撑环和支撑弹簧,在转轴进转动过程中,支撑弹簧的弹力挤压支撑环,从而对润滑海绵进行加压,使得润滑油液沿着凹槽进行滑动,从而对进气轮与涡轮进行润滑,减少转动过程中的磨损。2、该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通过设置第三圈槽,在转轴进行转动时,油液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使得部分油液聚集在第三圈槽的内部,有效的防止油液飞溅造成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套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转轴、5限位环、6转筒、7进气轮、8涡轮、9紧固螺母、10套筒、11第一圈槽、12第二圈槽、13弧形部、14凹槽、15润滑海绵、16第三圈槽、17支撑环、18支撑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壳体1、进气口2和出气口3,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进气口2,壳体1的切面处设置有出气口3。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外表面开设有与紧固螺母9相适配的外螺纹,转轴4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环5,限位环5的相背一侧设置有进气轮7和涡轮8,且进气轮7和涡轮8的相背一侧分别与转轴4之间套接有紧固螺母9。转轴4的外表面且靠近进气轮7和涡轮8之间分别固定套接有套筒10,套筒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10关于转轴4的竖向中轴线对称分布,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圈槽11,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圈槽11与套筒10之间开设有第二圈槽12,第二圈槽12的槽宽与第三圈槽16的槽宽相同,第二圈槽12与套筒10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部13。在转轴4进转动过程中,支撑弹簧18的弹力挤压支撑环,从而对润滑海绵15进行加压,使得润滑油液沿着凹槽14进行滑动,从而对进气轮7与涡轮8进行润滑,减少转动过程中的磨损。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内腔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槽14呈环形设置,且凹槽14沿着转轴4的轴向分布,套筒10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润滑海绵15,润滑海绵15呈环状设置,且润滑海绵15的外圈与套筒10的内壁相接触,套筒10的开口处内壁环形开设有第三圈槽16,在转轴4进行转动时,油液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使得部分油液聚集在第三圈槽16的内部,有效的防止油液飞溅造成损失,套筒10的内腔且位于润滑海绵1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弹簧18,支撑弹簧18的内圈与转轴4活动套接,支撑弹簧18的一端与套筒10的内底部焊接固定,支撑弹簧18的另一端通过支撑环17与润滑海绵15相抵,支撑弹簧18在自然状态下属于压缩状态。工作原理:该装置在运转时,涡轮8借助于排气管的压力进行快速旋转,从而实现进气轮7与涡轮8同轴转动,在转轴4进转动过程中,支撑弹簧18的弹力挤压支撑环17,从而对润滑海绵15进行加压,使得润滑油液沿着凹槽14进行滑动,润滑油液及时的对转轴4的转动部分进行补给,从而对进气轮7与涡轮8进行润滑,减少转轴4在转动过程中的磨损。通过设置第三圈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口(2)和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壳体(1)的切面处设置有出气口(3);/n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的相背一侧设置有进气轮(7)和涡轮(8),且所述进气轮(7)和涡轮(8)的相背一侧分别与转轴(4)之间套接有紧固螺母(9);/n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靠近进气轮(7)和涡轮(8)之间分别固定套接有套筒(10),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圈槽(11),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圈槽(11)与套筒(10)之间开设有第二圈槽(12),所述第二圈槽(12)与套筒(10)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部(13);/n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内腔开设有凹槽(14),所述套筒(10)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润滑海绵(15),所述套筒(10)的开口处内壁环形开设有第三圈槽(16),所述套筒(10)的内腔且位于润滑海绵(1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弹簧(18),所述支撑弹簧(18)的内圈与转轴(4)活动套接,所述支撑弹簧(18)的一端与套筒(10)的内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弹簧(18)的另一端通过支撑环(17)与润滑海绵(15)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涡轮增压器油液再循环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口(2)和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壳体(1)的切面处设置有出气口(3);
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的相背一侧设置有进气轮(7)和涡轮(8),且所述进气轮(7)和涡轮(8)的相背一侧分别与转轴(4)之间套接有紧固螺母(9);
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靠近进气轮(7)和涡轮(8)之间分别固定套接有套筒(10),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圈槽(11),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圈槽(11)与套筒(10)之间开设有第二圈槽(12),所述第二圈槽(12)与套筒(10)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部(13);
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10)的内腔开设有凹槽(14),所述套筒(10)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润滑海绵(15),所述套筒(10)的开口处内壁环形开设有第三圈槽(16),所述套筒(10)的内腔且位于润滑海绵(1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弹簧(18),所述支撑弹簧(18)的内圈与转轴(4)活动套接,所述支撑弹簧(18)的一端与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臻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