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6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公交站台;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包括多个站台通行主体,站台通行主体的外侧布置有上车口和下车口,站台通行主体的内侧布置有进站口和出站口,上车口与进站口通过S型候车通道连通,S型候车通道内布置有多个自动回弹折叠座椅,进站口处设有十字转闸,进站口的右侧布置有自动售票装置,十字转闸与自动售票装置之间通过控制器相连,下车口的左侧设有红外感应装置,在进站口处设置售票装置,将售票环节和乘车环节分离,缩短了乘客的上车时间,同时,通过红外感应装置可以提前统计公交站台候车人数,做到及时调整车辆发车数和发车时间,从而提高客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
本技术属于智能公共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公交站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出行时为了节约时间,会提前规划路线以及了解该路线的载客工具,而公交作为城市的主要载客工具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因此,公交站台的智能化逐渐成为公交领域发展的主流,但现在的智能公交站台功能单一、服务范围局限,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公开号为CN10511815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乘车预付费系统,其技术要点是:进入门禁模块、排队栅栏框体、单向门栏和付费模块;还包括进入门禁模块中的单人电动门以及与之连接的控制器;虽然该系统改变了原有的购票模式,缩短乘客的上车时间,提高了公交运行效率,但是该专利只是限于一种系统,并没有相应的公交站台实体布设,这就会造成该系统在使用时会出现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智能公交站台,实时统计公交站台候车人数,并实时显示公交车辆的运行信息,控制中心及时调整车辆的发车量和发车时间,大大提高了公交客运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包括站台主体,站台主体由多个站台通行主体组成,多个站台通行主体对乘客进行分流,多个站台通行主体可满足多线路公交车的停站需求。站台通行主体的外侧布置有上车口和下车口,上车口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的一端,下车口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的另一端;站台通行主体的内侧布置有进站口和出站口,进站口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的一端,出站口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的另一端。上车口与进站口通过S型候车通道连通,S型候车通道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乘客候车。进站口处设有十字转闸,进站口的右侧布置有自动售票装置,十字转闸与自动售票装置之间通过控制器相连,乘客通过自动售票装置购票成功,购票闸门指示灯亮起,十字转闸打开,乘客即可通过,单次十字转闸的开启时间设置为10秒。S型候车通道内布置有多个自动回弹折叠座椅,自动回弹折叠座椅的宽度为0.3m-0.4m,长度为0.5m,两座椅的间隔为0.5m。自动回弹折叠座椅可供候车乘客休息,乘客未乘坐时会自动回弹,不会占据候车区的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自动售票装置包括售票主体,售票主体的上部设有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智能公交电子站牌能够实时显示车辆路线。售票主体的中部设有电子支付区,电子支付区内布置有银行卡支付感应区、IC卡支付感应区和手机支付感应区,电子支付区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方便乘客购票。售票主体的中部还设有信息显示区,信息显示区内布置有信息显示屏和车辆运行状态模块,实时显示车辆信息和运行状态。售票主体的下部设有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在站台内安装WIFI设备,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更新公交信息,信号传输稳定畅通,可实时更新公交信息。另外,远程数据传输也可采用最新的5G信号进行信号传输,采用5G传输,可实现多站台间的信息共享,更利于总台调控。由于乘客下车后需迅速离开站台,下车口与出站口通过直线型通道连通,直线型通道能够满足乘客快速离开站台的需求,及时分散客流。下车口的左侧设有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采集人流量的信息,记录下车乘客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站台主体的上方布置有顶棚,顶棚通过多根站台支柱支撑,顶棚能为乘客遮光挡雨,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红外感应装置包括感应主体,感应主体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两个人体红外信息捕捉器,人体红外信息捕捉器能够实时捕捉下客量信息。感应主体内还布置有前端采集模块,前端采集模块上装有非接触式计数器,非接触式计数器对下客量实时计数。感应主体内还布置有数据处理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传输模块上装有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下客量信息进行处理,数据传输模块将处理后的信息实时发出。数据传输模块可采用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和5G信号传输等。站台支柱的中上部装有多个环形灯带,多个环形灯带等距间隔布置,多个环形灯带为站台主体提供照明。另外,环形灯带外形美观大方,提高了站台主体整体的美观度,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美观大方的结构能够带给乘客更好的候车体验,实现现代化公共交通的发展需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一、在进站口处设置售票装置,将售票环节和乘车环节分离,缩短了乘客的上车时间,同时,可以提前统计公交站台候车人数,做到及时调整车辆发车数和发车时间,从而提高客运效率。二、S型候车通道可以减缓乘车拥挤,提高乘车安全性。并且在通道栅栏上设置自动回弹折叠座椅,可以供候车乘客休息,在没有乘客使用时自动回弹,不会占据候车区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三、下车口的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准确的记录下车人数,并及时对公交车内乘客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实时更新公交运载数据,进而可以做到实时的调控车辆,提高运行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站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简图一。图3为站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简图二。图4为图1中自动售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站台主体,2为站台通行主体,3为上车口,4为下车口,5为进站口,6为出站口,7为S型候车通道,8为十字转闸,9为自动售票装置,90为售票主体,91为智能公交电子站牌,92为电子支付区,93为信息显示区,94为远程数据传输模块,95为银行卡支付感应区,96为IC卡支付感应区,97为手机支付感应区,98为信息显示屏,99为车辆运行状态模块,10为自动回弹折叠座椅,11为直线型通道,12为红外感应装置,121为人体红外信息捕捉器,122为前端采集模块,123为非接触式计数器,124为数据处理传输模块,125为数据处理模块,126为数据传输模块,127为感应主体,13为顶棚,14为站台支柱,15为环形灯带,16为隔离绿化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包括站台主体1,站台主体1由多个站台通行主体2组成,多个站台通行主体2对乘客进行分流,多个站台通行主体2可满足多线路公交车的停站需求。站台通行主体2的外侧布置有上车口3和下车口4,上车口3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2的一端,下车口4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2的另一端;站台通行主体2的内侧布置有进站口5和出站口6,进站口5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2的一端,出站口6设置在站台通行主体2的另一端。上车口3与进站口5通过S型候车通道7连通,S型候车通道7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乘客候车。如图2所示,S型候车通道7可采用纵向式通道,纵向式通道主要用于客流量需求较大的区域,且设有隔离绿化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主体(1),所述站台主体(1)由多个站台通行主体(2)组成,所述站台通行主体(2)的外侧布置有上车口(3)和下车口(4),上车口(3)和下车口(4)分置站台通行主体(2)的两端,所述站台通行主体(2)的内侧布置有进站口(5)和出站口(6),进站口(5)和出站口(6)分置站台通行主体(2)的两端;/n所述上车口(3)与进站口(5)通过S型候车通道(7)连通,所述进站口(5)处设有十字转闸(8),所述进站口(5)的右侧布置有自动售票装置(9),所述十字转闸(8)与自动售票装置(9)之间通过控制器相连,所述S型候车通道(7)内布置有多个自动回弹折叠座椅(10);/n所述自动售票装置(9)包括售票主体(90),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上部设有智能公交电子站牌(91),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中部设有电子支付区(92)和信息显示区(93),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下部设有远程数据传输模块(94),所述电子支付区(92)内布置有银行卡支付感应区(95)、IC卡支付感应区(96)和手机支付感应区(97),所述信息显示区(93)内布置有信息显示屏(98)和车辆运行状态模块(99);/n所述下车口(4)与出站口(6)通过直线型通道(11)连通,所述下车口(4)的左侧设有红外感应装置(12);/n所述站台主体(1)的上方布置有顶棚(13),顶棚(13)通过多根站台支柱(14)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主体(1),所述站台主体(1)由多个站台通行主体(2)组成,所述站台通行主体(2)的外侧布置有上车口(3)和下车口(4),上车口(3)和下车口(4)分置站台通行主体(2)的两端,所述站台通行主体(2)的内侧布置有进站口(5)和出站口(6),进站口(5)和出站口(6)分置站台通行主体(2)的两端;
所述上车口(3)与进站口(5)通过S型候车通道(7)连通,所述进站口(5)处设有十字转闸(8),所述进站口(5)的右侧布置有自动售票装置(9),所述十字转闸(8)与自动售票装置(9)之间通过控制器相连,所述S型候车通道(7)内布置有多个自动回弹折叠座椅(10);
所述自动售票装置(9)包括售票主体(90),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上部设有智能公交电子站牌(91),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中部设有电子支付区(92)和信息显示区(93),所述售票主体(90)的下部设有远程数据传输模块(94),所述电子支付区(92)内布置有银行卡支付感应区(95)、IC卡支付感应区(96)和手机支付感应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忠刘小军刘丽张科刘生江石佳楠郭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