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30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电梯井,电梯井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门洞,门洞的下端开口处放置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另一端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转轴,可将第一支撑柱通过圆环绕转轴转动,使第一支撑柱收纳到收纳槽内部,通过设置的螺纹筒,可以转动第二支撑柱,将第二支撑柱与下支撑板拆解,方便搬运,通过设置的上支撑板与门洞上端的开口处紧密接触,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共同对施工平台进行支撑,进而防止施工平台掉落,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平台,特别涉及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属于电梯井施工

技术介绍
在电梯安装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狭窄的电梯井内进行施工,由于电梯井内部为竖直的井状结构,不具备有效的落脚点,且由于施工的高度较高,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因此就需要在电梯井内部安装施工平台,通过施工品台为施工人员提供方便安全的施工环境。现有的电梯井施工平台结构较为复杂,大多的施工平台都是一体式设计体型较大,但是由于电梯井需要逐层进行建设,电梯井施工平台就需要在对应的施工楼层进行临时搭建,体形较大的电梯井施工平台不方便进行移动,且安装时较为麻烦,由于电梯井施工平台较重,安装时可能会导致电梯井施工平台掉落,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梯井施工平台结构较为复杂,大多的施工平台都是一体式设计体型较大,但是由于电梯井需要逐层进行建设,电梯井施工平台就需要在对应的施工楼层进行临时搭建,体形较大的电梯井施工平台不方便进行移动,且安装时较为麻烦,由于电梯井施工平台较重,安装时可能会导致电梯井施工平台掉落,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门洞,所述门洞的下端开口处放置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另一端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与门洞的上端开口处紧密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开设在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收纳槽位于电梯井内部一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的表面上均活动套接有圆环,像个所述圆环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插筒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插筒均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远离门洞的一端下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固定连接在收纳槽的中心处,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插接在第二插筒内部,所述第二插筒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靠近门洞的一端下表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柱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和转杆,所述螺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与螺纹槽的内部插设有多个支撑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块和下支撑板与门洞的下端开口处卡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板远离门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远离上支撑板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电梯井的侧壁紧密接触。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转轴,可将第一支撑柱通过圆环绕转轴转动,使第一支撑柱收纳到收纳槽内部,通过设置的螺纹筒,可以转动第二支撑柱,将第二支撑柱与下支撑板拆解,转动第三支撑柱可以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解除第二支撑柱与第三支撑柱的连接,进而将施工平台拆解,方便搬运;2、通过设置的螺纹槽和螺纹杆,利用转杆带动第三支撑柱转动,进而调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支撑柱推动上支撑板上升,使上支撑板与门洞上端的开口处紧密接触,通过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共同对施工平台进行支撑,进而防止施工平台掉落,防止造成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B部分放大图。图中:1、电梯井;2、门洞;3、下支撑板;4、固定卡块;5、第一支撑机构;51、收纳槽;52、转轴;53、圆环;54、第一支撑柱;55、第一插筒;6、第二支撑机构;61、螺纹筒;62、第二支撑柱;63、螺纹槽;64、螺纹杆;65、第三支撑柱;66、第二插筒;67、转杆;68、插口;69、支撑块;7、上支撑板;8、推板;9、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电梯井1,电梯井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门洞2,门洞2的下端开口处放置有下支撑板3,下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4,固定卡块4和下支撑板3与门洞2的下端开口处卡接,防止下支撑板3移动,下支撑板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5和第二支撑机构6,第一支撑机构5包括收纳槽51,收纳槽51开设在下支撑板3的上表面中心处,收纳槽51位于电梯井1内部一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轴52,转轴52两端的表面上均活动套接有圆环53,像个圆环53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54,两个第一支撑柱54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插筒55内部,两个第一插筒55均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7远离门洞2的一端下表面上,转动转环53绕转轴52转动,可以将第一支撑柱54放入收纳槽51内部,进而减小施工平台的体积,第二支撑机构6包括螺纹筒61,螺纹筒61固定连接在收纳槽51的中心处,螺纹筒6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柱62,第二支撑柱62的上端开设有螺纹槽63,螺纹槽6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4,螺纹杆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65,第三支撑柱65插接在第二插筒66内部,第二插筒66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7靠近门洞2的一端下表面上,第三支撑柱65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和转杆67,螺纹槽63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口68,插口68与螺纹槽63的内部插设有多个支撑块69,通过转动转杆67可以带动了第三支撑柱65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64转动,然后通过螺纹槽63带动螺纹杆34上升,进而使第三支撑柱65插入第二插筒66内部,然后推动上支撑板7与门洞2的上端开口紧密接触,使上支撑板7远离门洞的一端与电梯井1的侧壁紧密接触,进而防止施工平台掉落,上支撑板7远离门洞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8,推板8远离上支撑板7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9,防滑垫9与电梯井1的侧壁紧密接触,增加上支撑板7远离门洞2的一端与电梯井1的侧壁的摩擦力,进而防止上支撑板7在安装时在电梯井1的侧壁上滑动,方便安装施工平台,上支撑板7的上表面与门洞2的上端开口处紧密接触。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首先转动圆环53使第一支撑柱54绕转轴52转动,将第一支撑柱54转出收纳槽51,然后将固定卡块4和下支撑板3与门洞2的下端开口处卡接,使下支撑板3固定,然后将上支撑板7通过门洞2插入电梯井1内部,使第一支撑柱54插入第一插筒55内部,对上支撑板7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电梯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门洞(2),所述门洞(2)的下端开口处放置有下支撑板(3),所述下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4),所述下支撑板(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5)和第二支撑机构(6),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和第二支撑机构(6)的另一端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7),所述上支撑板(7)的上表面与门洞(2)的上端开口处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电梯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门洞(2),所述门洞(2)的下端开口处放置有下支撑板(3),所述下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4),所述下支撑板(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5)和第二支撑机构(6),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和第二支撑机构(6)的另一端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7),所述上支撑板(7)的上表面与门洞(2)的上端开口处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包括收纳槽(51),所述收纳槽(51)开设在下支撑板(3)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收纳槽(51)位于电梯井(1)内部一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轴(52),所述转轴(52)两端的表面上均活动套接有圆环(53),像个所述圆环(53)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5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54)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插筒(55)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插筒(55)均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7)远离门洞(2)的一端下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智锐刘汉景刘超李镇麟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