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19055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形成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粘结剂包括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聚合物包括a链段、b链段和c链段。该正极片不仅制备成本低,还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反应,减少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金属的溶出量,减缓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发生,从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仅通过更换粘结剂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极金属溶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低钴或无钴的正极活性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如LiCoO2、LiNi1-x-yCoxMnyO2(三元材料)和其它低钴或无钴材料中,含有过渡金属,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容易从正极溶出,通过电解液迁移并沉积到负极,进而引起锂电池性能的衰减。锂电池的正极片通常包括正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和集流体,而目前抑制正极金属溶出的常用措施是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一类方法是表面包覆,但电解液对表面包覆层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会导致包覆层失效;另一类方法是材料梯度设计,但是工艺过程复杂且成本高。因此,改善高温环境下正极金属溶出的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减缓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和高温循环性能。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正极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括a链段、b链段和c链段,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15~50wt%。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25~40wt%。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30~35wt%。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由丙烯腈、1,3-丁二烯和含有1-丁烯链段的烷烃共聚得到。进一步地,用于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浆料中,所述聚合物的添加量为1~2wt%。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浆料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所述粘结剂、所述导电剂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0~80):(1~2):(1~2):(20~30),所述粘结剂为所述聚合物。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选自LiCoO2、LiNi1-α-βCoαMnβO2、LiMn2O4、LiMnO2、Li2MnO4、Li2Mn1-αO4、LiCo1-αMαO2和LiMn2-βMβO4中的至少一种,其中,M为选自Ni、Co、Mn、Al、Cr、Mg、Zr、Mo、V、Ti、B、F和Y中的至少一种,α的取值范围为0~1,β的取值范围为0~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中钴含量为0~20wt%。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剂为选自石墨、石墨烯、导电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和/或N,N-二甲基甲酰胺。进一步地,所述集流体为铝箔,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10~13μ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极片至少具有以下优势:将含有氰基-CN的聚合物作为粘结剂应用到正极片中,一方面可以使含有氰基-CN的聚合物包覆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进而减小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中过渡金属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显著降低电解液中过渡金属的溶出量;另一方面,聚合物中的氰基-CN可以络合已经溶入电解液的过渡金属离子并将其固定下来,避免其在负极析出以及连带产生的阻抗增加等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正极片不仅制备成本低,还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反应,减少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金属的溶出量,减缓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发生,从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仅通过更换粘结剂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极金属溶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低钴或无钴的正极活性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正极片的方法,以降低改善电池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的操作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上述正极片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所述聚合物、所述导电剂和溶剂混合,以便得到正极浆料;将所述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以便得到所述正极片。现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正极片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势:工艺简单,成本低,仅通过更换粘结剂即可有效抑制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反应,减少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金属的溶出量,减缓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发生,从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电池,以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锂电池具有上述正极片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正极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锂电池至少具有以下优势:在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金属的溶出量低,高温存储及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少、容量保持率高,具有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设备,以提高储能设备的高温存储及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储能设备包括上述锂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设备在高温下性能稳定、安全性高且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正极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形成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粘结剂包括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聚合物包括a链段、b链段和c链段,其中,x、y、z的取值由该聚合物的聚合度决定。该正极片不仅制备成本低,还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反应,减少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金属的溶出量,减缓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过程中正极界面副反应发生,从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储存及高温循环性能,仅通过更换粘结剂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极金属溶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低钴或无钴的正极活性材料,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正极片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专利技术人发现,将含有氰基-CN的聚合物作为粘结剂应用到正极片中时,一方面可以使含有氰基-CN的聚合物包覆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进而减小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中过渡金属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显著降低电解液中过渡金属的溶出量;另一方面,聚合物中的氰基-CN可以络合已经溶入电解液的过渡金属离子并将其固定下来,避免其在负极析出以及连带产生的阻抗增加等问题,由此可以有效解决正极金属溶出的问题。优选地,可以将正极片的粘结剂完全替换为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括a链段、b链段和c链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如式I所示结构式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括a链段、b链段和c链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15~50wt%,
任选地,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25~40wt%,
任选地,所述聚合物中a链段的含量为30~3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
任选地,所述聚合物由丙烯腈、1,3-丁二烯和含有1-丁烯链段的烷烃共聚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浆料中,所述聚合物的添加量为1~2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所述粘结剂、所述导电剂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0~80):(1~2):(1~2):(20~30),所述粘结剂为所述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星张冰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