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00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属于综合管廊施工领域。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之间经连接仓相连,所述连接仓为矩形截面,由管片一、管片二、矩形连接梁组合连接而成,其内壁一周制有两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宽度与矩形连接梁宽度一致,所述矩形连接梁为矩形框架结构,置于连接仓内的凹槽中,与连接仓经螺栓相连,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与连接仓上的矩形连接梁经螺栓连接。该管廊通过在预连接的管廊之间设置连接仓,连接仓内设置矩形连接架,管廊与矩形连接架经螺栓连接,实现管廊之间的可延伸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
本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管廊建设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国内的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一般仅在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或大型工业企业内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管线走廊,或者仅仅是单纯放置弱电为主的综合缆线沟。国内第一条市政综合管廊出现在1994年,根据高水平开发建设浦东新区的规划要求,经过前期必要的技术资料收集和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后,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约11km,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之下。综合管廊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矩形,由燃气室(单独为一室,内敷设燃气管道)和综合室(内敷设各类通信、电力和上水管)两部分组成。根据综合管廊运行管理的需要,张杨路综合管廊的附属设施系统包括综合管廊内的消防、通风、排水、供电照明、监控管理和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等。为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使城市地下的空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各个种类的市政管网设施将逐渐转变为集中化、统一化的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称综合管廊,即在城市道路、厂区等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市政公用管线铺设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同时设置专门的投料口、通风口、检修口和检测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目前,装配式综合管廊我国开始兴起,但是现有装配式综合管廊大多存在受力问题,构造连接困难问题,以及造价较高的问题,并且构建的生产,运输和施工都存在困难,而且随着综合管廊的快速应用,现有的综合管廊可能在未来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综合管廊的覆盖范围满足不了城市的扩张,重新规划综合管廊线路必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开发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该管廊通过在预连接的管廊之间设置连接仓,连接仓内设置矩形连接架,管廊与矩形连接架经螺栓连接,实现管廊之间的可延伸的连接。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相互连接的管廊、延伸管廊,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为矩形管廊,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之间经连接仓相连,所述连接仓为矩形截面,由管片一、管片二、矩形连接梁-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管片一为顶板和底板,管片二为两侧的侧壁,管片一与管片二组装成矩形框,其内壁一周制有两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平行于组装后矩形框的横边,所述凹槽宽度与矩形连接梁-宽度一致,所述矩形连接梁为矩形框架结构,置于连接仓内的凹槽中,与连接仓经螺栓相连,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与连接仓上的矩形连接梁-经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廊、延伸管廊上与连接仓连接处开设有施工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仓另一侧通过螺栓和封堵板相连,所述封堵板顶部制有施工槽,其内设有吊装环。进一步地,所述管片一、管片二安装完成后,侧壁内侧设置预应力筋加固。进一步地,所述管片一、管片二的厚度等于管廊的壁厚,管片一、管片二上凹槽的深度为30-50mm,凹槽沿纵向对称布置,预埋螺母的上顶面与凹槽在同一水平高度,预留孔沿竖直方向贯通管片二。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连接梁嵌入管片一、管片二的高度为30-50mm,矩形连接梁的外伸高度等于管廊的壁厚,矩形连接梁通过将螺栓拧入预埋螺母和管片一、管片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封堵板的厚度等于管廊的壁厚,封堵板的截面尺寸与连接仓的横截面尺寸相匹配,吊装环处的施工槽完成吊装后用防水材料修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施工方便,构造简单,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好,施工速度快,效率高,运输方便,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装配化程度高,实用性好,适用范围广,经济效果好,而且避免现场浇筑混凝土,减少污染,降低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管廊与连接仓、封堵板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管廊与连接仓和延伸管廊连接剖面示意图;图4为连接仓示意图;图5为连接仓纵向剖面示意图;图6为连接仓主视示意图;图7为管片一示意图;图8为管片二示意图;图9为矩形连接梁示意图;图10为封堵板主视示意图;图11为封堵板侧视示意图。图中部件:1为管廊、2为延伸管廊、3为连接仓、3-1为管片一、3-2为矩形连接梁、3-3为管片二、4为施工槽、5为预留孔、6为螺栓、7为预留螺母、8为预应力筋、9为封堵板、10为吊装环、11为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包括相互连接的管廊,延伸管廊,连接仓,封堵板,所述管廊为常用管廊,管廊内壁设置有施工槽,所述连接仓为矩形截面,由管片一、管片二、矩形连接梁组合连接而成,管片一分别为顶板和底板,管片一上预留有凹槽,且凹槽沿横截面方向布置到管片一横截面方向边缘的距离小于管片二或管廊的厚度,凹槽到管片一纵向边缘的距离等于管片二的厚度,凹槽的宽度等于矩形连接梁的宽度,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预埋螺母,管片二为连接仓两侧的侧壁,凹槽在竖直方向贯穿管片二,纵向与管片一上的布置方式相同,矩形连接梁上设置预留孔通过螺栓将矩形连接梁和管片一、管片二连接在一起,管片一、管片二安装完成后还通过预应力筋加固,所述连接仓上的矩形连接梁通过螺栓和管廊连接,另一侧通过螺栓和封堵板上的预埋螺母连接,形成既有可延伸综合管廊体系,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吊装环,所述既有可延伸综合管廊体系需要延伸施工时将连接仓和封堵板的连接拆除,然后将延伸管廊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仓上封堵板的连接位置。所述管片一、管片二的厚度等于管廊的壁厚,管片一、管片二上凹槽的深度约为30-50mm,凹槽沿纵向对称布置,预埋螺母的上顶面与凹槽在同一水平高度,预留孔沿竖直方向贯通管片二。所述矩形连接梁嵌入管片一、管片二的高度约等于30-50mm,矩形连接梁的外伸高度等于管廊的壁厚,矩形连接梁通过将螺栓拧入预埋螺母和管片一、管片二连接。所述封堵板的厚度等于管廊的壁厚,封堵板的截面尺寸略微小于连接仓的横截面尺寸,吊装环旁边的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相互连接的管廊(1)、延伸管廊(2),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为矩形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之间经连接仓(3)相连,所述连接仓(3)为矩形截面,由管片一(3-1)、管片二(3-3)、矩形连接梁(3-2)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管片一(3-1)为顶板和底板,管片二(3-3)为两侧的侧壁,管片一(3-1)与管片二(3-3)组装成矩形框,其内壁一周制有两相互平行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平行于组装后矩形框的横边,所述凹槽(11)宽度与矩形连接梁(3-2)宽度一致,所述矩形连接梁(3-2)为矩形框架结构,置于连接仓(3)内的凹槽(11)中,与连接仓(3)经螺栓(6)相连,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与连接仓(3)上的矩形连接梁(3-2)经螺栓(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相互连接的管廊(1)、延伸管廊(2),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为矩形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之间经连接仓(3)相连,所述连接仓(3)为矩形截面,由管片一(3-1)、管片二(3-3)、矩形连接梁(3-2)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管片一(3-1)为顶板和底板,管片二(3-3)为两侧的侧壁,管片一(3-1)与管片二(3-3)组装成矩形框,其内壁一周制有两相互平行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平行于组装后矩形框的横边,所述凹槽(11)宽度与矩形连接梁(3-2)宽度一致,所述矩形连接梁(3-2)为矩形框架结构,置于连接仓(3)内的凹槽(11)中,与连接仓(3)经螺栓(6)相连,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与连接仓(3)上的矩形连接梁(3-2)经螺栓(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1)、延伸管廊(2)上与连接仓(3)连接处开设有施工槽(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延伸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仓(3)另一侧通过螺栓(6)和封堵板(9)相连,所述封堵板(9)顶部制有施工槽(4),其内设有吊装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孙亚东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