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包括固定架、上连杆、下连杆、竖向连杆和限位装置,所述上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上端侧壁铰接,下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下端侧壁铰接,竖向连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限位装置能够限制上连杆或下连杆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下连杆能够形成载货框的底面,上连杆、竖向连杆和固定架能够形成载货框的一周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四连杆结构实现载货框的折叠,将载货框折叠后其尺寸大大减小,其宽度与车架宽度相当,大大节省了载货自行车的存放空间,便于载货自行车的存放和运输,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结构简单,便于折叠和打开,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
本技术涉一种载货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
技术介绍
载货自行车在前轮和车把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大体积的载货框,用于装载货物,实现货物的运输,由于载货框体积大,宽度远远大于车架本身的宽度,在运输结束后对载货自行车进行存放时,其需要占用较宽的位置存放,因此,其存放空间占用大,不利于存放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该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能够折叠缩小体积,使得载货自行车存放占用空间小。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包括固定架、上连杆、下连杆、竖向连杆和限位装置,所述上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上端侧壁铰接,下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下端侧壁铰接,竖向连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限位装置能够限制上连杆或下连杆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下连杆能够形成载货框的底面,上连杆、竖向连杆和固定架能够形成载货框的一周侧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为U形结构,上连杆、下连杆和竖向连杆分别为两组,两组上连杆和两组下连杆分别与固定架两相对侧铰接,两组竖向连杆分别对应的与两组上连杆和两组下连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能够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固定片、底部车架管和前管,所述底部车架管一端与前管固定连接,底部车架管另一端与固定片固定连接,前管上固定安装有供前叉安装的立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架还包括第一下横杆、第二下横杆、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分别与固定片和前管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两端分别伸出固定片和前管沿载货框折叠方向两侧设定距离,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分别与固定片和前管上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两端分别伸出固定片和前管沿载货框折叠方向两侧设定距离,所述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两端分别与下连杆铰接,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两端分别与上连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连杆包括活动杆和固定杆,两个活动杆平行间隔设置,固定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活动杆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竖向连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杆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壁端部分别与固定架上端沿车体前后方向两侧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装置为固定设于固定架上的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所述上止挡部能够止挡下连杆沿折叠方向一侧壁,下遮挡件能够止挡于下连杆沿折叠方向的另一侧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下端侧壁上设有U形插片,下连杆一端插设于U形插片两侧壁之间,且下连杆与U形插片两侧壁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四连杆结构实现载货框的折叠,将载货框折叠后其尺寸大大减小,其宽度与车架宽度相当,大大节省了载货自行车的存放空间,便于载货自行车的存放和运输,且本技术折叠结构简单,便于折叠和打开,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打开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处于打开状态的车架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打开状态的车架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的车架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的车架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包括固定架、上连杆8、下连杆、竖向连杆9和限位装置,所述上连杆8一端与固定架上端侧壁铰接,下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下端侧壁铰接,竖向连杆9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连杆8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限位装置能够限制上连杆8或下连杆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下连杆能够形成载货框的底面,上连杆8、竖向连杆9和固定架能够形成载货框的一周侧壁。固定架、上连杆8、竖向连杆9和下连杆顺序铰接形成了四连杆结构,该结构打开时,下连杆形成载货框底面,竖向连杆9和上连杆8以及固定架形成载货框四周侧壁,在该载货框内可以放置货物,卸载货物后,只需提拉上连杆8,使四连杆结构变形,即可使下连杆和竖向连杆9跟随上连杆8一起向上转动与固定架折叠在一起,减小了载货框的宽度,便于自行车的存放)所述固定架为U形结构,上连杆8、下连杆和竖向连杆9分别为两组,两组上连杆8和两组下连杆分别与固定架两相对侧铰接,两组竖向连杆9分别对应的与两组上连杆8和两组下连杆铰接。该结构使得载货框折叠时,两侧向中间折叠,使载货框在车架中间位置形成窄条结构,使其整体与车架正对,最大程度的节省自行车存放空间。所述固定架包括能够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固定片1、底部车架管2和前管3,所述底部车架管2一端与前管3固定连接,底部车架管2另一端与固定片1固定连接,前管3上固定安装有供前叉安装的立管12。与车架组装时,将固定片1与车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即可,底部车架管2可以为与车架一体结构的管件,前管3用于安装自行车的前叉,该结构牢固、稳定,便于与车架组装。固定架还包括第一下横杆4、第二下横杆5、第一上横杆6和第二上横杆7,所述第一下横杆4和第二下横杆5分别与固定片1和前管3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下横杆4和第二下横杆5两端分别伸出固定片1和前管3沿载货框折叠方向两侧设定距离,所述第一上横杆6和第二上横杆7分别与固定片1和前管3上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上横杆6和第二上横杆7两端分别伸出固定片1和前管3沿载货框折叠方向两侧设定距离,所述第一下横杆4和第二下横杆5两端分别与下连杆铰接,第一上横杆6和第二上横杆7两端分别与上连杆8铰接。该结构,载货框折叠后,固定架、上连杆8、下连杆不会直接触,避免发生碰撞造成噪音,以及碰撞损坏各杆件表面油漆,保持载货框美观性。所述下连杆包括活动杆10和固定杆11,两个活动杆10平行间隔设置,固定杆11两端分别与两个活动杆10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杆1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竖向连杆9铰接。下连杆可以通过各种杆件制作而成也可以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连杆8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壁端部分别与固定架上端沿车体前后方向两侧铰接。所述限位装置为固定设于固定架上的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所述上止挡部能够止挡下连杆沿折叠方向一侧壁,下遮挡件能够止挡于下连杆沿折叠方向的另一侧壁。通过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对下连杆侧壁的阻挡,实现下连杆上下转动角度的限位,进而使得其折叠后不会出现交叉碰撞的情况,打开后可以保持水平状态,对货物进行支撑,该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除了该种限位结构为,还可以为锁和插销,通过打开或折叠到指定角度后,通插销将下连杆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固定架下端侧壁上设有U形插片,下连杆一端插设于U形插片两侧壁之间,且下连杆与U形插片两侧壁铰接。U形插片底面两侧即形成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通过调节U性插片底面两侧高度即可限制下连杆上下转动角度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上连杆(8)、下连杆、竖向连杆(9)和限位装置,所述上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上端侧壁铰接,下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下端侧壁铰接,竖向连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限位装置能够限制上连杆或下连杆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下连杆能够形成载货框的底面,上连杆、竖向连杆和固定架能够形成载货框的一周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上连杆(8)、下连杆、竖向连杆(9)和限位装置,所述上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上端侧壁铰接,下连杆一端与固定架下端侧壁铰接,竖向连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限位装置能够限制上连杆或下连杆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下连杆能够形成载货框的底面,上连杆、竖向连杆和固定架能够形成载货框的一周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U形结构,上连杆、下连杆和竖向连杆分别为两组,两组上连杆和两组下连杆分别与固定架两相对侧铰接,两组竖向连杆分别对应的与两组上连杆和两组下连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能够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固定片(1)、底部车架管(2)和前管(3),所述底部车架管一端与前管固定连接,底部车架管另一端与固定片固定连接,前管上固定安装有供前叉安装的立管(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载货车的载货框,其特征在于:固定架还包括第一下横杆(4)、第二下横杆(5)、第一上横杆(6)和第二上横杆(7),所述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分别与固定片和前管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下横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典,
申请(专利权)人: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