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18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对培养中的红细胞的分化进行监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1)具有:光源(19),其向被收纳于培养容器(11)的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W)照射单色光;第1光检测器(21),其对透过培养液(W)后的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7),其根据由光检测器(21)检测出的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对培养液(W)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细胞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确立有从iPS细胞(人工多能干细胞)和ES细胞(胚性干细胞)等万能细胞分化出红细胞的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而且,确立的该技术展现出将来有助于使红细胞的输血系统稳定化的可能性。非专利文献1:“StemCellReports”December17,2013Vol.1499-508ImmortalizationofErythroblastsbyc-MYCandBCL-XLEnablesLarge-ScaleErythrocyteProductionfromHumanPluripotentStemCells但是,虽然期望在培养中监视红细胞的分化是否正常进行着,但存在对培养中的红细胞的分化进行监视的方法未被确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培养中的红细胞的分化进行监视的红细胞监测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具有:光源,其向被收纳于培养容器的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照射单色光;第1光检测器,其对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所述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根据本方式,从光源向在培养容器中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照射单色光,利用第1光检测器检测透过培养液后的单色光的光强度。在该情况下,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的结构物质,因此如果红细胞在培养液中增殖,则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也增加。随着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的增加,透过培养液的单色光的量、即由第1光检测器检测的单色光的光强度降低。因此,控制部根据由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透过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后的单色光的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对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容易地判断培养液中的红细胞的分化是否正常进行着。由此,能够简单地对培养中的红细胞的分化进行监视。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光强度的变化收敛的时机,对所述血红蛋白的生成程度进行评价。在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生成结束时,由第1光检测器检测的单色光的光强度的降低收敛。因此,控制部根据单色光的光强度的变化收敛的时机对血红蛋白的生成程度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容易地掌握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生成已结束的情况。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控制部根据开始所述红细胞的培养之前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与正在培养所述红细胞时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之比例,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单色光的透射率或吸光度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培养液中的单色光的透射率和吸光度根据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而变化,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对红细胞的分化进行状况进行判断。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该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还具有第2光检测器,该第2光检测器对透过所述培养液之前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2光检测器检测出的透过所述培养液之前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与由所述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之比例,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单色光的透射率或吸光度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判断红细胞的分化的进行状况。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从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强度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对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因此,能够正确地对红细胞的分化的进行状况进行判断。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光源向所述培养液照射水的吸收波段与所述培养液的吸收波段之间的近红外波段的所述单色光。采用避开水的吸收波段和培养液的吸收波段的波段的单色光,从而能够减小水和培养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的影响。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近红外波段为700nm~900nm。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较大且血红蛋白的密度较高时,第1光检测器的单色光的检测光量减小,SN比变小。700nm~900nm的波段的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较小,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精度地对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近红外波段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与脱氧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大致相等的范围。吸光光谱根据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而差异较大。因此,氧浓度使单色光的光强度的测量不稳定,有时不能正确地对透过培养液的单色光的量饱和的时机进行判断。通过使向培养液照射的近红外波段为氧合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与脱氧血红蛋白的吸光系数大致相等的范围,使透过光量不会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而变化,因此能够正确地对透过培养液的单色光的量饱和的时机进行判断。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光源在细胞增殖工序和血红蛋白增加工序中,切换用于测量所述光强度的所述单色光的波长,在所述细胞增殖工序中,使作为所述红细胞的基础的细胞增殖,在所述血红蛋白增加工序中,使在该细胞增殖工序中增殖的所述细胞变化为所述血红蛋白。关于透过培养液的单色光的光强度的变化,在细胞增殖工序中,细胞对单色光的散射占支配地位,在血红蛋白增加工序中,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占支配地位。因此,通过在细胞增殖工序和血红蛋白增加工序中切换单色光的波长,能够按照每个工序高精度地掌握培养的进行状况。例如,在细胞增殖工序中,通过使用容易散射的波长的单色光,能够高精度地对培养液中的细胞的增殖程度进行检测。在血红蛋白增加工序中,通过使用血红蛋白的透射率较高的波长的单色光,能够确保透过培养液后的单色光的光强度的测量的SN。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光源和所述第1光检测器配置于所述培养容器的外部,所述光源从所述培养容器的外侧朝向所述培养容器的内侧照射所述单色光,所述第1光检测器对在透过所述培养液之后向所述培养容器的外侧射出的所述单色光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培养容器内的结构简单。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该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具有:复归反射部件,其对向所述培养容器的外侧射出的所述单色光进行反射,使所述单色光经由与该单色光入射进来的光路相同的光路朝向所述培养容器返回;以及光路分支部件,其使被该复归反射部件反射后再次透过所述培养容器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路分支,将分支后的所述单色光向所述第1光检测器引导。根据该结构,利用复归反射部件和光路分支部件,能够使透过培养液后的单色光向第1光检测器入射,而与培养容器的表面形状、大小以及配置无关。因此,即使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容器,也能够高精度地对透过培养液后的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测量。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光源和所述第1光检测器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所述光源和所述第1光检测器中的另一方配置在所述培养容器的外部,由配置在所述培养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具有:/n光源,其向被收纳于培养容器的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照射单色光;/n第1光检测器,其对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n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所述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0 JP 2019-0137881.一种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具有:
光源,其向被收纳于培养容器的正在培养红细胞的培养液照射单色光;
第1光检测器,其对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所述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光强度的变化收敛的时机,对所述血红蛋白的生成程度进行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开始所述红细胞的培养之前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与正在培养所述红细胞时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之比例,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单色光的透射率或吸光度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中,
该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还具有第2光检测器,该第2光检测器对透过所述培养液之前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2光检测器检测出的透过所述培养液之前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与由所述第1光检测器检测出的透过所述培养液后的所述单色光的光强度之比例,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单色光的透射率或吸光度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的经时变化,对所述培养液中的所述血红蛋白的量进行评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向所述培养液照射水的吸收波段与所述培养液的吸收波段之间的近红外波段的所述单色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细胞培养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近红外波段为700nm~9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浩南达哉松本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