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流量液压系统和挖掘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56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和挖掘机。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阀、负反馈阀和卸荷阀,控制阀与执行元件对应设置且连接液压泵与执行元件,负反馈阀与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卸荷阀具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卸荷阀的进油口与控制阀连接,卸荷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卸荷阀的第二出油口与负反馈阀连接,卸荷阀的进油口可选择地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连通。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处于怠机状态时,控制阀处于中位,此时卸荷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连通以将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进而降低系统压力,实现怠机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流量液压系统和挖掘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和挖掘机。
技术介绍
由于液压系统一般都包括用于执行多个动作的多个液压执行元件,为了保证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一般需要在各个控制阀之间加装节流阀来实现各个控制阀之间的流量的合理分配。由于节流阀一般为定值节流阀,当发动机转速不同时,定值节流孔不能根据液压系统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各个控制阀之间流量的可调节分配导致挖掘机协调性出现问题。而且节流孔会使得液压系统发热量大,能量损失大而导致挖掘机油耗高。而且液压系统的主阀控制阀位移的控制方式为液压控制,且主阀控制阀的位移与操纵手柄的位移相关。当主阀控制阀需要移动到一个特定的位置时,很难通过控制操纵手柄的位移实现控制阀固定位置的精确控制。另外,液压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高压柱塞泵和一个低压先导泵,其中,两个高压柱塞泵的调节器共用一个电比例减压阀来实现对双泵功率的同步控制。而且负流量液压系统的负反馈压力作用在高压柱塞泵的调节器上,实现对双泵输出流量的控制,这样会使得液压系统怠机压力高(约4MPa左右),造成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和挖掘机,以节能。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阀,与执行元件对应设置且连接液压泵与执行元件;负反馈阀,与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和卸荷阀,卸荷阀具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卸荷阀的进油口与控制阀连接,卸荷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卸荷阀的第二出油口与负反馈阀连接,卸荷阀的进油口可选择地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先导泵、先导手柄、电比例减压阀和梭阀,先导手柄的进油口和电比例减压阀的进油口均与先导泵的出油口连接,且电比例减压阀的控制电流根据先导手柄的出油口的油压大小变化,梭阀的第一进油口与电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梭阀的第二进油口与负反馈阀连接,梭阀的出油口与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组还包括设置于液压泵与控制阀之间的节流阀,节流阀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执行元件的工作油口与油箱之间的回油控制阀,回油控制阀控制执行元件的工作油口与油箱之间的通断。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泵包括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执行元件为液压缸,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液压泵与液压缸之间且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液压泵与液压缸之间以合流控制液压缸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与第一控制阀对应设置的第一负反馈阀以及与第二控制阀对应设置的第二负反馈阀,第一负反馈阀通过梭阀与第二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第二负反馈阀通过梭阀与第一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先导泵、先导手柄和电比例减压阀组,先导手柄的进油口和电比例减压阀组的进油口均与先导泵的出油口连接,电比例减压阀组控制第一控制阀动作且电比例减压阀组的控制电流根据先导手柄的出油口的油压大小变化,先导手柄控制第二控制阀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梭阀包括两个第一进油口和两个第二进油口,梭阀的一个第一进油口与另一个第一进油口连通并与电比例减压阀组的一个出油口连接,梭阀的一个第二进油口与第一负反馈阀连接,梭阀的另一个第二进油口和第二负反馈阀连接,梭阀的一个出油口与第二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梭阀的另一个出油口与第一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梭阀的另一个第一进油口与卸荷阀的控制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液压泵对应设置的第一功率控制阀以及与第二液压泵对应设置的第二功率控制阀,先导泵通过第一减压阀与第一功率控制阀连接且通过第二减压阀与第二功率控制阀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多个执行元件以及与多个执行元件对应设置的多个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阀、负反馈阀和卸荷阀,控制阀与执行元件对应设置且连接液压泵与执行元件,负反馈阀与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卸荷阀具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卸荷阀的进油口与控制阀连接,卸荷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卸荷阀的第二出油口与负反馈阀连接,卸荷阀的进油口可选择地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连通。当本专利技术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阀处于工作位,此时卸荷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连通以将液压泵的油压传递至负反馈阀;当本专利技术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处于怠机状态时,控制阀处于中位,此时卸荷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连通以将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进而降低系统压力,实现怠机节能的目的。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流量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第一液压泵;2、第二液压泵;3、先导泵;4、第一功率控制阀;5、第一流量控制阀6、第二功率控制阀;7、第二流量控制阀;8、第一减压阀;9、第二减压阀;10、第一溢流阀;11、第二溢流阀;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直线行走控制阀;15、左行走控制阀;16、第一动臂控制阀;17、铲斗控制阀;18、右行走控制阀;19、回转控制阀;20、第二动臂控制阀;21、节流阀;22、回油控制阀;23、第一斗杆控制阀;24、第二斗杆控制阀;25、第三单向阀;26、第四单向阀;27、卸荷阀;28、第一负反馈阀;29、第二负反馈阀;30、斗杆油缸;31、先导手柄;32、电比例减压阀组;321、第一电比例减压阀;322、第二电比例减压阀;323、第三电比例减压阀;324、第四电比例减压阀;325、第五电比例减压阀;37、梭阀;39、第一传感器;40、第二传感器;41、第三传感器;42、第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压泵;/n执行元件;/n控制阀,与所述执行元件对应设置且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执行元件;/n负反馈阀,与所述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和/n卸荷阀(27),所述卸荷阀(27)具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卸荷阀(27)的进油口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卸荷阀(27)的第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卸荷阀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负反馈阀连接,所述卸荷阀的进油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泵;
执行元件;
控制阀,与所述执行元件对应设置且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执行元件;
负反馈阀,与所述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和
卸荷阀(27),所述卸荷阀(27)具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卸荷阀(27)的进油口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卸荷阀(27)的第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卸荷阀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负反馈阀连接,所述卸荷阀的进油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先导泵(3)、先导手柄(31)、电比例减压阀和梭阀(37),所述先导手柄(31)的进油口(C)和所述电比例减压阀的进油口均与所述先导泵(3)的出油口连接,且所述电比例减压阀的控制电流根据所述先导手柄(31)的出油口的油压大小变化,所述梭阀(37)的第一进油口(K)与所述电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梭阀(37)的第二进油口(P)与所述负反馈阀连接,所述梭阀(37)的出油口(M)与所述液压泵的流量控制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控制阀之间的节流阀(21),所述节流阀(21)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液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执行元件的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回油控制阀(22),所述回油控制阀(22)控制所述执行元件的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包括第一液压泵(1)和第二液压泵(2),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执行元件为液压缸,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泵(1)与所述液压缸之间且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液压泵(2)与所述液压缸之间以合流控制所述液压缸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流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液压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对应设置的第一负反馈阀(28)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对应设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超宋之克崔广伟孙忠永董步军张媛媛吴香君汤中连张升霞孙本强刘贺曾川黄喆屠华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