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斌专利>正文

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611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包括一外壳体,内部分为容纳机械部件的空间一和容纳电控部件的空间二;所述机械部件至少包括:配置于空间一内侧壁上的一组弹簧,在所述一组弹簧中间卡接有永磁铁;在所述永磁铁两侧,还对称配置有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上的线圈;在所述永磁铁的底部可拆卸的配置有电针;所述电控部件至少包括: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用于识别音乐源的频率,发出频率信号;驱动模块,基于所述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的频率信号驱动所述线圈,以产生交变磁场。根据音乐源的频率生成交变磁场,驱动永磁铁上下运动,并带动与其连接的弹簧产生振动。振动和电针相结合,两种疗法于一身,增加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理疗装置
,特别是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的不断加剧,使人们的心理负荷和身体负担不断加重,大众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上抑郁症,失眠症等疾病,严重者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现有的理疗装置大都功能单一,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0639001.5的技术专利,仅可以实现音乐电针功能,申请号为CN201710870096.0的专利技术专利则仅可以实现针灸理疗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根据音乐源的频率生成交变磁场,以驱动永磁铁上下运动,该上下运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弹簧产生振动。基于此,本装置将振动和电针相结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电针只是通过电针刺激进行理疗,极大的改善治疗的感受,增加治疗的效果。所述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为容纳机械部件的空间一和容纳电控部件的空间二;所述机械部件至少包括:配置于空间一内侧壁上的一组弹簧,在所述一组弹簧中间卡接有永磁铁;在所述永磁铁凸台外侧,还配置有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上的线圈;在所述永磁铁的底部可拆卸的配置有电针;所述电控部件至少包括: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用于识别音乐源的频率,发出频率为15Hz~200Hz的频率信号;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线圈和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电连接,基于所述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的频率信号驱动所述线圈,以产生交变磁场。由上,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其中,在所述空间一中,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顶部,向下延伸的隔板;所述弹簧和线圈配置于所述隔板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由上,隔板将空间一划分为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小空间容纳弹簧和线圈,大空间容纳永磁铁,从而完成整体布局。其中,所述电控部件还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蓝牙模块。由上,可以通过蓝牙模块实现与外部智能设备的通信。其中,所述电控部件的封装构造填充所述空间二,在所述电控部件的封装构造底部配置有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另外,所述电控部件还包括生理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连接。另外,还包括与所述装置外壳体匹配的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吸盘、腕带和表链。附图说明图1为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2(A)~图2(D)分别为电针的四种实施例;图3为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4(A)~图4(B)分别为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见图1~图4对本技术所述的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将振动和电针信号相结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电针只是通过电针刺激进行理疗,本装置使用振动进行理疗的同时还通过电针刺激人体,极大的改善治疗的效果。如图1所示为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包括一外壳体101,该外壳体101的内部分为两个空间,空间一容纳机械部件,空间二容纳电控部件。在所述空间一中,还包括圆形的隔板1011,所述隔板1011配置于所述外壳体101内顶部,向下延伸。其高度短于外壳体101的高度。圆形隔板1011将空间一划分为一大、一小两个空间。结合图1所示,永磁铁104整体为“土”字型结构,其上部较窄的凸台部分对应永磁铁104的主体,置于前述大空间中。其下部较宽部分的两侧分别与弹簧102相接触以实现固定,其结构在后文进行详述。在所述永磁铁104的底部嵌套或卡接有电针108,在电针108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以进行理疗。所述电针108采用导电硅胶材质,图2(A)~图2(D)所示分别为电针108的四种不同实施例,四种不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针的形状。所述永磁铁104与外壳体101内顶部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为永磁铁104的上下位移提供空间。所述永磁铁104的上下位移原理后文详述。两个小空间的结构相同,空间内部可以容纳彼此接触的圆形的弹簧102和圆形的线圈103。其中,所述弹簧102安装于外壳体101内侧壁上,线圈103安装在隔板1011朝向所述弹簧102的侧壁上。具体安装方式包括粘贴安装,内嵌安装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隔板1011、弹簧102和线圈103均为圆形构造,实际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采用其他环形结构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在所述空间二中容纳的电控部件106主要用于电力供给和信号控制,结合图3所示,电控部件106包括但不限于一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该主控模块连接的蓝牙模块、生理信号处理模块、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以及为所有电气模块供电的电池模块。另外,还包括连接在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和前述线圈103之间的驱动模块。上述所有电气单元可以封装在一电路板中,或者封装在一密封模块中等等,总之,被封装后的电气单元填充满所述空间二。在所述电控部件106的封装构造底部安装有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105,用于检测人体的经络、血压、血氧、心率等生理信号。所述蓝牙模块用于与外部通信,包括与手机或者PAD等常规智能设备的通信,从而获取音乐源或者控制指令。所述音乐源或者控制指令经过主控模块识别后,将音乐源发送至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从而进行频率识别,发出频率为15Hz-200Hz的频率信号,以用于特定频率的治疗需求。上述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专利中均已经公开。所述控制指令被所述主控模块识别后,转发至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105以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来的信号反馈给生理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调制后发给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将其传输给蓝牙模块,最终反馈给手机或者PAD等智能设备。所述驱动模块连接于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与线圈103之间,基于所述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的频率信号驱动线圈103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产生磁力,从而作用于永磁铁104进行上下运动。永磁铁104的运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弹簧102,弹簧102对永磁铁104的上下运动产生阻尼,同时弹簧102受永磁铁104上下运动的影响产生振动。另外,还包括一固定装置107,该固定装置107用于将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固定于需要进行理疗的承载装置上。例如图4(A)或图4(B)所示,例如承载装置可以是吸盘或者表链,与吸盘相结合覆盖于人体的穴位处,或与表链或者腕带结合,佩戴于腕部或者臂膀处等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例如,对于音乐源的获取可以采用一存储有不同音乐的存储器实现,该存储器可以与外部进行交互从而对音乐进行更新。对应的,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还与该存储器连接,从而进行频率识别。总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101),所述外壳体(101)的内部分为容纳机械部件的空间一和容纳电控部件的空间二;/n所述机械部件至少包括:配置于空间一内侧壁上的一组弹簧(102),在所述一组弹簧(102)中间卡接有永磁铁(104);/n在所述永磁铁(104)凸台外侧,还配置有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01)内壁上的线圈(103);/n在所述永磁铁(104)的底部可拆卸的配置有电针(108);/n所述电控部件至少包括: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用于识别音乐源的频率,发出频率为15Hz~200Hz的频率信号;/n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线圈(103)和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电连接,基于所述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的单一频率信号驱动所述线圈(103),以产生交变磁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音乐振动电流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101),所述外壳体(101)的内部分为容纳机械部件的空间一和容纳电控部件的空间二;
所述机械部件至少包括:配置于空间一内侧壁上的一组弹簧(102),在所述一组弹簧(102)中间卡接有永磁铁(104);
在所述永磁铁(104)凸台外侧,还配置有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01)内壁上的线圈(103);
在所述永磁铁(104)的底部可拆卸的配置有电针(108);
所述电控部件至少包括: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用于识别音乐源的频率,发出频率为15Hz~200Hz的频率信号;
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线圈(103)和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电连接,基于所述音乐源频率生成模块的单一频率信号驱动所述线圈(103),以产生交变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一中,还包括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