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及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52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包括刀柄主轴、壳体、夹持头和外冲液管。其中,刀柄主轴具有第一内冲液流道;壳体内具有进液腔,进液腔与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夹持头设置于刀柄主轴的下端,用以供工具电极安装,工具电极内具有用以与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内冲液流道;外冲液管设于壳体的下端或夹持头的下端,外冲液管与液腔连通,外冲液管用以朝向所述工具电极的侧面喷射外冲液,外冲液管用以调节外冲液的喷射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加工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同时保证工具电极的底面和侧面冲液效果,以使电弧放电微爆加工装置同时兼具平面铣削和侧铣能力,从而拓展电弧放电微爆加工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及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弧放电微爆加工领域,放电区域需要通以高速高压的冲液流体以实现断弧控制、快速冷却和融化金属的及时冲刷去除。另外,现有的电弧放电微爆加工一般采用内冲液的冷却方案,高速高压冲液经过内冲液刀柄内部,从工具电极的下端流出,通向放电区域。该方案能保证工具电极下端面与工件之间产生的放电电弧的有效切断,实现连续的微爆加工效果,提高电弧放电微爆加工平面铣削的效率水平。但是,当电弧放电微爆加工用于侧铣、切槽等利用工具电极侧面与工件之间放电加工的场合时,由于工具电极侧面没有足够的冲液流体,使得放电电弧的断弧能力差,熔化金属的冷却不足,难以实现高效的电弧放电微爆加工效果。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发现,目前用于数控机床,尤其是电弧放电微爆加工的内冲液方案不能同时保证工具电极的底面和侧面冲液效果,使得电弧放电微爆加工的有效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加工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保证工具电极的底面和侧面冲液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所述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包括:刀柄主轴,所述刀柄主轴具有第一内冲液流道;壳体,套设于所述刀柄主轴的外周,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夹持头,设置于所述刀柄主轴的下端,所述夹持头用以供工具电极安装,所述工具电极内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内冲液流道;以及,外冲液管,所述外冲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或所述夹持头的下端,所述外冲液管与所述液腔连通,所述外冲液管用以朝向所述工具电极的侧面喷射外冲液,且所述外冲液管用以调节外冲液的喷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所述外冲液管,多个所述外冲液管环绕所述刀柄主轴的周向排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个第一外冲液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外冲液流道环绕所述刀柄主轴的周向排布,所述液腔、所述第一外冲液流道和所述外冲液管依次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头安装有所述工具电极,所述夹持头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所述外冲液管,多个所述外冲液管环绕所述工具电极的周向排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主轴内设有多个第二外冲液流道,所述夹持头内设有多个第三外冲液流道,所述液腔、所述第二外冲液流道、所述第三外冲液流道和所述外冲液管依次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头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所述工具电极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周侧壁开设有多个侧槽,每个所述侧槽的槽壁与所述工具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外冲液流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主轴设有开口朝下的锥孔,所述夹持头包括上锥部和下锥部,所述上锥部安装于所述锥孔内;所述刀柄主轴的下端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以锁紧所述夹持头;所述夹持头的下端设有垫片座,所述外冲液管安装于所述垫片座的下端,且所述垫片座的上端夹设于所述下锥部与所述螺母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冲液管为球头管,所述球头管包括球头座、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有球头部,所述球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球头座内,所述球头部开有进液孔,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管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的延长线与所述工具电极的作业末端相交。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包括:机床;动力主轴,所述动力主轴安装于所述机床;以及,前述的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所述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动力主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通过在电弧放电刀柄装置中设置内冲液流道和外冲液管,其中内冲液可沿内冲液流道到达工具电极的下端面与工件之间,而外冲液则通过外冲液管喷射到工具电极的侧面与工件之间,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同时保证工具电极的底面和侧面的冲液效果,以使电弧放电微爆加工装置同时兼具平面铣削和侧铣能力,从而拓展电弧放电微爆加工装置的使用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外冲液管的倾斜方向来调节外冲液的喷射方向,即使随着工具电极不断地被消耗,也能保证外冲液能够到达工具电极末端的侧面,从而提升工具电极侧面的冲液效果和断弧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所示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的爆炸图;图8为图4所示夹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所示外冲液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外冲液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刀柄主轴110拉钉120第一内冲液流道130冲液孔140第二外冲液流道200壳体210液腔220第一外冲液流道300冲液接管400夹持头410上锥部420下锥部430容置腔440侧槽450第三外冲液流道500工具电极510第二内冲液流道600外冲液管610球头座620进液管630出液管631球头部700螺母800垫片座910上轴承920下轴承930上油封940下油封950上端盖960下端盖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刀柄主轴,所述刀柄主轴具有第一内冲液流道;/n壳体,套设于所述刀柄主轴的外周,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n夹持头,设置于所述刀柄主轴的下端,所述夹持头用以供工具电极安装,所述工具电极内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内冲液流道;以及,/n外冲液管,所述外冲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或所述夹持头的下端,所述外冲液管与所述液腔连通,所述外冲液管用以朝向所述工具电极的侧面喷射外冲液,且所述外冲液管用以调节外冲液的喷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主轴,所述刀柄主轴具有第一内冲液流道;
壳体,套设于所述刀柄主轴的外周,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
夹持头,设置于所述刀柄主轴的下端,所述夹持头用以供工具电极安装,所述工具电极内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内冲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内冲液流道;以及,
外冲液管,所述外冲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或所述夹持头的下端,所述外冲液管与所述液腔连通,所述外冲液管用以朝向所述工具电极的侧面喷射外冲液,且所述外冲液管用以调节外冲液的喷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所述外冲液管,多个所述外冲液管环绕所述刀柄主轴的周向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个第一外冲液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外冲液流道环绕所述刀柄主轴的周向排布,所述液腔、所述第一外冲液流道和所述外冲液管依次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安装有所述工具电极,所述夹持头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所述外冲液管,多个所述外冲液管环绕所述工具电极的周向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弧放电内外冲液刀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主轴内设有多个第二外冲液流道,所述夹持头内设有多个第三外冲液流道,所述液腔、所述第二外冲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源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