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22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包括通气主导管、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套囊充气支管和主导管套囊,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上端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所述通气主导管上设置有主导管套囊,所述的主导管套囊位于通气主导管的下半段,且所述主导管套囊的半径大于通气主管体内径,所述通气主导管下端口为斜口状设置。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辅助口鼻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能够实现对不同支管同时进行操作且互不干涉,并能够及时转换机械压力通气模式和喷射通气导管,以供不同通气方式及时转换,为气道异物取出提供有利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辅助
,具体地说,是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
技术介绍
气道异物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包括上气道异物及下气道异物。患者会出现咳嗽、窘迫窒息等症状,在5岁以下儿童患者中常见。经硬质支气管镜侧孔高频喷射通气是气道异物取出术最常用的通气方法,主要用于主气管异物取出术,可降低气管插管时因异物移位而造成患儿窒息的风险。但此通气方法应用在支气管异物取出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气道异物取出术主要问题是外科操作占住大部分气道,而小儿气道又狭小,给通气增加困难,术中低氧发生率高。取出长时间留存的气道异物时,若通气不佳,术中低氧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会增加。因此,术中选择合适的通气管道极为重要,目前用于喷射通气的导管常采用吸痰管或较细型号的普通气管导管。中国专利申请:CN201996947U公开了一种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另一端为咽端,咽端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导气管上均布有多个侧孔(最佳为6~8个)。中国专利申请:CN202590097U公开了一种引导型鼻咽通气道,它包括引导管、鼻咽通气导管与引导丝,所述引导管为近似圆锥形的柔性管体,鼻咽通气导管为圆柱状的管体,在引导管的小头端固定有所述的引导丝,所述鼻咽通气导管的头端插入引导管的管孔内,在鼻咽通气导管的壁体内具有沿着鼻咽通气导管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引导丝穿过孔,所述引导丝的前端部穿过引导管的管孔后位于引导管的大头端外部,且引导丝的中段从引导丝穿过孔内穿过。上述的两件装置中其所述的监视导管与吸氧管和吸痰管共用同一腔道,无法同时进行操作,而且也缺少供医护人员参照的标识和刻度,无法判断插入的通气导管深度,因此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能够辅助口鼻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能够实现对不同支管同时进行操作且互不干涉,且适合气道异物患儿喷射通气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而关于这种新型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包括通气主导管、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套囊充气支管和主导管套囊,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上端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且所述开口的大小与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的管口大小相吻合,所述通气主导管上设置有主导管套囊,所述的主导管套囊位于通气主导管的下半段,且所述主导管套囊的半径大于通气主管体内径,所述通气主导管下端口为斜口状设置。在上述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所述套囊充气支管在通气主导管壁内与套囊并行,且与所述通气主导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上述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在主导管套囊的上方设置有可以判断伸入长短的的刻度线,在主导管管套囊的下方设置有多条标识线,且所述的刻度线和标示线都位于通气主导管上。在上述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底端的位置还设置有侧孔,且所述的侧孔位于套囊下方的标识线之间。在上述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在上端口的一侧还设置有喷射通气接头和呼吸机通气接头,且所述的喷射通气接头和呼吸机通气接头通过连接带固定在通气主导管上。在上述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通气主导管其材质为医用硅橡胶、PVC或PU制成。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辅助口鼻通气,而且能够及时转换机械压力通气模式和喷射通气导管,为气道异物取出提供有利的条件。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通气主导管上刻度和表示线的设置能够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来使用,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观察,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在插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孔的设置能够有效实现通气功能,减少传统鼻咽通气道前端斜开口贴在粘膜上无法正常通气的弊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一)。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内部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通气主导管2.二氧化碳检测支管3.套囊充气支管4.主导管套囊5.开口6.刻度线7.标识线8.侧孔9.喷射通气接头10.呼吸机通气接头11.连接带实施例1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请参见附图1-3所示,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一)。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内部的部分剖视图。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包括通气主导管1、二氧化碳检测支管2、套囊充气支管3和主导管套囊4,所述的通气主导管1可采用具有具有柔软性以及韧性的医用材料,可随意改变其弧度,方便插入,并进少插入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必要伤害,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1上端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5,所述的开口5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支管2和套囊充气支管3,且所述开口5的大小与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的管口大小相吻合,所述设置的二氧化碳监检测支管2,可实时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O2浓度及CO2浓度等各项数据;通过监测这些数据,可以辅助监测呼出气体中的CO2分压,判断鼻咽通气导管是否插入到气管中,为实施其他操作创造条件,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实时监测病人的呼吸状态可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作出相应的操作,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准确性。所述通气主导管1上设置有主导管套囊4,所述的主导管套囊4可以为普通的低容量高压力套囊,也可以是高容低压套囊。所述的主导管套囊位于通气主导管的下半段,且所述主导管套囊的半径大于通气主管体内径,所述的套囊充气支管从通气主导管侧壁的开口处伸入到主导管套囊,主导管套囊经套囊充气支管充气后,可均衡的封闭患者的气管与通气主导管侧壁间的腔隙,防止患者肺内气体外逸,并能封锁从口咽部来的异物,防止形成倒吸。所述通气主导管下端口为斜口状设置,该斜口状的设置便于通气主导管的插入推进,方便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支管2和所述套囊充气支管3在通气主导管1壁内与主导管套囊4并行,且与所述通气主导管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支管2和所述套囊充气支管3相互错开,方便分开对两个支管进行操作,避免两者操作时形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在主导管套囊4的上方设置有可以判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主导管、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套囊充气支管和主导管套囊,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上端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且所述开口的大小与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的管口大小相吻合,所述通气主导管上设置有主导管套囊,所述的主导管套囊位于通气主导管的下半段,且所述主导管套囊的半径大于通气主管体内径,所述通气主导管下端口为斜口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主导管、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套囊充气支管和主导管套囊,所述靠近通气主导管上端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且所述开口的大小与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套囊充气支管的管口大小相吻合,所述通气主导管上设置有主导管套囊,所述的主导管套囊位于通气主导管的下半段,且所述主导管套囊的半径大于通气主管体内径,所述通气主导管下端口为斜口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式喷射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支管和所述套囊充气支管在通气主导管壁内与套囊并行,且与所述通气主导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式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睿李文献陆艺贾继娥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