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99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碗本体,所述碗本体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转动槽,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在插接部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插接部和支撑臂的支撑架,简化了底座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泡茶沏茶过程,是首先在泡茶碗内冲泡茶叶,之后手拿起整个泡茶碗并且按压碗盖,倾斜整个泡茶碗,将泡茶碗内茶水倒于茶海内,最后将茶海内茶水倒于各茶杯内供人食用。针对传统泡茶方式中泡茶效果不好、操作不方便的缺点,市面上已出现具有碗本体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泡茶装置。但是,由于底座采用瓷质材质,底座体积重量较大,不便于携带。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具有减少底座重量和简化底座结构的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中,包括支撑架和碗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在插接部上的支撑臂,所述碗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进一步,所述碗本体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转动槽,所述支撑臂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轴。进一步,所述支撑臂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杆状结构。进一步,所述插接部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金属杆。进一步,所述支撑臂焊接连接在插接部上端。进一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插接部位于同一平面。进一步,转动槽具有供转动轴卡入转动槽的槽口。进一步,所述碗本体内转动连接有过滤碗,所述碗本体的内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枢接部,所述过滤碗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第一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二枢接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代替现有的瓷质底座,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方便携带和使用。二、所述支撑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制造简单方便,所述插接部能够插接在桌面或者茶台上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插接部和支撑臂的支撑架,简化了底座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碗本体倒出茶汤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支撑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茶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过滤碗1;第二枢接部11;杯盖12;茶台2;插接孔21;茶杯22;碗本体3;第一枢接部31;转动槽32;出液嘴33;支撑架4;插接部41;支撑臂42;转动轴43;茶海本体5;抵顶部51;过液通道52;把手53;出液口5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包括支撑架4和碗本体3,所述支撑架4包括插接部41和连接在插接部41上的支撑臂42,所述碗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优选地所述碗本体3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转动槽32,所述支撑臂42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转动槽32转动连接的转动轴43。这样,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4代替现有的瓷质底座,大大降低整体的重量,方便携带和使用。所述支撑架4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制造简单方便,所述插接部41能够插接在桌面或者茶台2上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支撑臂42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杆状结构。转动轴43形成在支撑臂42上的两端,以供碗本体3架设在支撑臂42上。优选地,所述插接部41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金属杆。这样金属杆能够更稳定的插接在茶台2或者桌面上。优选地,所述支撑臂42焊接连接在插接部41上端。优选地,所述支撑臂42与所述插接部41位于同一平面。方便支撑架4进行收纳。优选地,转动槽32具有供转动轴43卡入转动槽32的槽口。优选地,所述出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插接部41下方的茶台2,所述茶台2上设置有供插接部41插入的插接孔21。优选地,所述碗本体3内转动连接有过滤碗1,所述碗本体3的内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枢接部31,所述过滤碗1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第一枢接部31转动连接的第二枢接部11。茶叶放置在过滤碗1内,过滤碗1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开口朝上的状态,茶汤透过过滤碗1底部的滤孔进入至碗本体3中。优选地,所述碗本体3设置有出液嘴33,出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承接所述出液嘴33流出的液体的茶海。如图3和图6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茶海包括茶海本体5和形成在所述茶海本体5内腔侧壁上的抵顶部51,所述抵顶部51与所述茶海本体5上沿之间形成有供茶汤进出的过液通道52,所述过液通道52与所述茶海本体5内腔连通;所述茶海本体5上的抵顶部51能够自上而下抵顶在所述出液嘴33上以将所述碗本体3转动切换至出液位置。通过在茶海上能够自上而下抵顶所述出液嘴33的抵顶部51,方便了从碗本体3内倒出液体至茶海中。优选地,所述抵顶部51为形成在所述茶海本体5上沿的抵顶条,所述抵顶条的两端与所述茶海本体5连接。所述抵顶条中部抵顶在碗本体3的出液嘴33上,使得碗本体3能够向下转动出液。优选地,所述抵顶部51上端高于所述茶海本体5上沿。进一步提高了抵顶部51对出液嘴33的抵顶效果。优选地,所述茶海本体5侧部形成有把手53。优选地,所述茶海本体5的上沿设置有与所述过液通道52连通的出液口54。优选地,所述茶海本体5和所述抵顶部51采用瓷质材质一体成型而成,方便生产制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插接部41和支撑臂42的支撑架4,简化了底座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优选地,所述过滤碗1上盖设杯盖12,所述杯盖12与所述过滤碗1内侧壁的接触线不高于所述过滤碗1转动轴线所在的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杯盖12与所述过滤碗1内侧壁的接触线不高于所述过滤碗1转动轴线所在的水平面。通过将所述杯盖12边缘与所述过滤碗1的接触线设置在所述过滤碗1转动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齐平位置或者下方,降低了所述过滤碗1和杯盖12的组合体的重心,使得过滤碗1绕着转动轴线的摆动更加平稳,提高了过滤碗1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得驱动碗本体3的动作更加简单方便,简化了碗本体3的结构,降低了制造难度。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碗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在插接部上的支撑臂,所述碗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碗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在插接部上的支撑臂,所述碗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碗本体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转动槽,所述支撑臂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杆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金属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焊接连接在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县家福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