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56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包括防护组件、碳精棒和金属外皮,所述金属外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所述电解液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沥青,所述金属外皮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金属外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所述金属外皮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涂碳铝箔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从而降低内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为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它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内阻和浓差极化内阻。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6379413U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电池包括正极与负极,正极包括正极板以及突出于正极板上的正极帽,还包括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现有的电池结构存在的缺陷是:1、现有的电池内阻大,放电时间短,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2、不方便使用者进行电池进行保护,影响电池的归类存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包括防护组件、碳精棒和金属外皮,所述金属外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所述电解液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沥青,所述金属外皮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金属外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所述金属外皮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金属外皮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金属外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胶圈。优选的,所述碳精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正极片,且正极片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极点。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电解液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去极化剂,且去极化剂的两端皆活动设置有隔膜。优选的,所述金属外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涂碳铝箔,且涂碳铝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绝缘纸筒。优选的,所述负极片的底部活动设置有防尘罩,且防尘罩采用塑料材质。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圈与底胶圈均采用全氟醚橡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金属外皮,涂碳铝箔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从而降低内阻。2、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外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隔膜具备耐电解液腐蚀,有足够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保证低的电阻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3、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外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能够利用防尘罩防止灰尘吸入,保证负极片的正常使用,便于使用者进行收纳。4、本技术通过在电解液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能够利用极点增加与电器的接触面,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5、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外皮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能够利用防滑纹来增加本装置与人手的摩擦力,防止出现手滑的现象,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归类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解液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外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盖;2、沥青;3、防护组件;301、橡胶套;302、防滑纹;4、碳精棒;401、正极片;402、极点;5、电解液;501、去极化剂;502、隔膜;6、金属外皮;601、涂碳铝箔;602、绝缘纸筒;7、负极片;701、防尘罩;8、密封胶圈;9、底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包括防护组件3、碳精棒4和金属外皮6,金属外皮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5,电解液5内部的隔膜502具备耐电解液5腐蚀,有足够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保证低的电阻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金属外皮6内部的涂碳铝箔601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从而降低内阻,电解液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4,碳精棒4能够利用极点402增加与电器的接触面,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电解液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沥青2,金属外皮6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盖1,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7,负极片7能够利用防尘罩701防止灰尘吸入,保证负极片7的正常使用,便于使用者进行收纳,金属外皮6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3,防护组件3能够利用防滑纹302来增加本装置与人手的摩擦力,防止出现手滑的现象,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归类工作,金属外皮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8,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胶圈9。进一步,碳精棒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正极片401,且正极片40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极点402,当本装置进行工作时,能够利用极点402增加与电器的接触面,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进一步,防护组件3包括橡胶套301,且橡胶套30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滑纹302,当本装置进行工作时,能够利用防滑纹302来增加本装置与人手的摩擦力,防止出现手滑的现象,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归类工作。进一步,电解液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去极化剂501,且去极化剂501的两端皆活动设置有隔膜502,隔膜502具备耐电解液5腐蚀,有足够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保证低的电阻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进一步,金属外皮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涂碳铝箔601,且涂碳铝箔60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绝缘纸筒602,涂碳铝箔6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包括防护组件(3)、碳精棒(4)和金属外皮(6),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皮(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5),所述电解液(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4),所述电解液(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沥青(2),所述金属外皮(6)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盖(1),所述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7),所述金属外皮(6)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3),所述金属外皮(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8),所述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胶圈(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包括防护组件(3)、碳精棒(4)和金属外皮(6),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皮(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解液(5),所述电解液(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碳精棒(4),所述电解液(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沥青(2),所述金属外皮(6)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盖(1),所述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负极片(7),所述金属外皮(6)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防护组件(3),所述金属外皮(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8),所述金属外皮(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胶圈(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精棒(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正极片(401),且正极片(40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极点(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内阻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希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