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378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底壳,该底壳由翻边围成一个收纳空间,该底壳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在收纳空间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在所述导管板的一侧具有光源;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处具有第一遮光层,该第一遮光层在显示模组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本技术通过遮第一遮光层形成圆形透光区域,满足了需要采用圆形显示的场合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一般都包括显示模块和背光源,背光源发出的光点亮所述显示模块以实现显示。现下较为主流的背光源模组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其先是将发光元件设置于背光源框架的侧壁的内侧上;然后利用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导光板将光传导至显示区范围。其中侧入式背光源通常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端的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上端(出光面)的光学膜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入光面)的灯条。现有的显示模组,多为方形结构,在一些需要进行圆形显示的场合无法使用。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目的在于提供满足圆形区域显示的显示模组。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底壳,该底壳由翻边围成一个收纳空间,该底壳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在收纳空间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在所述导管板的一侧具有光源;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底面处具有第一遮光层,该第一遮光层在显示模组底面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所述显示模组内具有第二遮光层,该第二遮光层在显示模组处形成圆形显示区域,该圆形透光区域与圆形显示区域在轴向方向正对;所述光源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路板具有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上集成所述光源且延伸至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输出部与所述模组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具有沿径向延伸至外侧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输出部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输出部粘接。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空间的周侧具有白色遮光层。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包括圆心角为270°的弓形部和梯形部,所述梯形部的两侧边与弓形部的弓形弧相切;所述显示模组的形状与该底壳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输入部的一侧设置强化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底壳,该底壳由翻边围成一个收纳空间,该底壳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在收纳空间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在所述导管板的一侧具有光源;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处具有第一遮光层,该第一遮光层在显示模组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本技术通过遮第一遮光层形成圆形透光区域,满足了需要采用圆形显示的场合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圆形LCM显示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模块和第一遮光层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圆形透光区域和圆形显示区域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10、背光源20以及柔性线路板30,柔性线路板30用于向显示模组10和背光源20提供电力和控制信号,背光源20用于提供灯光,显示模组10用于显示画面。装配时,该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方便安装在不同的产品中。其中,所述背光源20具有底壳201,该底壳201由翻边2011围成一个收纳空间2012,该底壳201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2013,在收纳空间2012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下增光片204和上增光片205,在所述导管板202的一侧具有光源206。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01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得,例如是铝合金或不锈钢,该底壳201的内底面被打磨抛光形成所述反射面204。即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添加单独的反射板,这样能够降低厚度,实现薄化。同时,采用金属材料制得还能够提高背光源10的抗压能力。底壳201和翻边2011为一体结构,采用一体成型。为了能够防止底壳201的周侧处发生光线外露且方便背光源装配时的各个层结构的定位,在所述收纳空间2012的周侧具有白色遮光层50。该白色遮光层50沿着收纳空间2012的周侧形成封闭结构,形成用于装配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下增光片204和上增光片205的空间。且该白色遮光层50在周向能够阻挡光线向外照射,提高了背光源10的品质。参见图4,本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10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2012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10底面处具有第一遮光层40,该第一遮光层40在显示模组10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101。其中,显示模组10与收纳空间2012的形状匹配能够方便装配。其中,第一遮光层40采用黑色遮光胶实现。该第一遮光层40沿着显示模组10的底面周侧设置。该第一遮光层40的外形与所述显示模组10的外形相匹配,即为相同的形状,其中,第一遮光层40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圆孔,在第一遮光层40与显示模组10的底面粘贴时,第一遮光层40能够将显示模组10周侧的部分遮蔽使得被背光源10的光线只能由第一遮光层40的底部向上照射至显示模组10的内部。通过本技术能够保证背光源射入的光线为圆形区域。同理应当理解,参见图5,所述显示模组10内具有第二遮光层102,该第二遮光层102在显示模组10处形成圆形显示区域103;该圆形显示区域103与圆形透光区域101在轴向方向正对,如图6所示。即由背光源10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通过圆形透光区域101后投射到圆形显示区域103,该第一圆形透光区域101和圆形显示区域103实现了显示模块10的圆形显示,满足了采用圆形显示的产品的使用需求。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6与所述显示模组10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30。即所述柔性线路板30具有第一输出部301和第二输出部302,所述第一输出部301上集成所述光源206且延伸至所述收纳空间2012内,所述第二输出部302与所述显示模块10电连接。其中,应当理解,柔性线路板30的具体电路根据不同的显示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电路,具体可以采用公知的线路设计。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30上具有输入部303,该输入部303为一LCM公座连接器,例如是AXE620124型。另外,为了方便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10)和背光源(20),其特征在于:/n所述背光源(20)具有底壳(201),该底壳(201)由翻边(2011)围成一个收纳空间(2012),该底壳(201)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2013),在收纳空间(2012)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下增光片(204)和上增光片(205),在所述导光板(202)的一侧具有光源(206);/n所述显示模组(10)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2012)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10)底面处具有第一遮光层(40),该第一遮光层(40)在显示模组(10)的底面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101);/n所述显示模组(10)内具有第二遮光层(102),该第二遮光层(102)在显示模组(10)处形成圆形显示区域(103),该圆形显示区域(103)与圆形透光区域(101)在轴向方向正对;/n所述光源(206)与所述显示模组(10)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10)和背光源(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20)具有底壳(201),该底壳(201)由翻边(2011)围成一个收纳空间(2012),该底壳(201)的内底面形成反射面(2013),在收纳空间(2012)内由下至上分别具有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下增光片(204)和上增光片(205),在所述导光板(202)的一侧具有光源(206);
所述显示模组(10)的外形与所述收纳空间(2012)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显示模组(10)底面处具有第一遮光层(40),该第一遮光层(40)在显示模组(10)的底面处形成圆形透光区域(101);
所述显示模组(10)内具有第二遮光层(102),该第二遮光层(102)在显示模组(10)处形成圆形显示区域(103),该圆形显示区域(103)与圆形透光区域(101)在轴向方向正对;
所述光源(206)与所述显示模组(10)电连接至柔性线路板(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LCM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线路板(30)具有第一输出部(301)和第二输出部(3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俊萧伟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昊弘飞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