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弧齿厚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把一可自如转动“V”结构的测头(6)安装在夹套(2)中,用螺钉(4)将压簧(5)固定在夹套(2)的一侧,使压簧(5)顶住测头(6),在夹套(2)的中部开有一个槽口(7),再通过夹套(2)的另一侧的锁紧部位开有槽口(8),用螺钉(1)将夹套(2)锁紧在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的端头上,并使其端头的端面与测头(6)的端面贴紧。(*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弧齿厚测量装置。通常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弧齿厚的直接测量较难实现。在现有的测量方法中,一般都是以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公法线长度以及园棒测量来替代分度圆弧齿厚的测量。由于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测量需以齿顶圆定位,会带来定位误差;公法线长度测量实际上是跨了n个齿的法向测量,其中会带入周节累积误差的影响,不能精确测量,且受螺旋角、齿宽的限制;圆棒测量精度较高,但由于换算公式复杂,每一种模数,甚至不同的变位系数都需要相应直径的圆棒,故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方法简单,测量精度高,通用性好,便于操作及推广应用的分度圆弧齿厚测量装置。本技术是把一个可自如转动的测头6(“V”结构)安装在夹套2中,用螺钉4将压簧5固定在夹套2的一侧,使压簧5产生一轴向力顶住测头6,同时起挡块作用,使测头6不能从夹套2中脱出。再通过夹套2的另一侧的锁紧部位开有槽口8,用螺钉1将夹套2锁紧在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的端头上,并使其测杆端头的端面与测头6的端面贴紧。上述槽口8是用来增加螺钉1的锁紧余量的。本技术还在夹套2的中部,垂直于套孔轴线方向稍倾斜轴线垂面一个角度开一个槽口7,使夹套2只锁紧在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上,而不锁紧测头6,从而使测头6得以自如转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用新型具有槽形测头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沿I-I线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槽形测头的测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块形测头的测量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的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如光面秆分尺或测长仪等具有两个平行测量面且同轴的测杆,只需要把装有压簧5和槽形测头6的夹套2,通过螺钉1锁紧在上述测杆3的端头上,使其测杆端面贴紧测头6的端面,就构成本技术。现根据图3,简要说明本技术的测量原理。为分析方便,可把槽形测头6与被测齿轮9接触时的状态看成是齿轮与齿条槽啮合时的情况。由齿轮与齿条啮合特点知“无论齿条相对于齿轮的径向移动是多少,啮合角永远等于分度圆压力角”,也就是无论齿轮是否变位,齿轮左、右两啮合线的交点一定在齿轮分度圆上,啮合角等于压力角,等于齿条牙形半角。另外,由于一对紧密啮合的齿轮,两轮齿节距一定相等,故一个齿轮的节圆齿厚必等于另一齿轮节圆槽齿宽,而齿轮与齿条啮合时,齿轮的节圆就是分度圆。所以在图3中,节点处齿条槽宽ab等于齿轮分度圆弧齿厚cd。由图1中三角形aeo可得ae=oetgα,而2ae=ab=cd=s,所以齿轮分度圆弧齿厚S=2oetgα。(A)测量时,是在被测齿轮9的对径方向配置一对测头装置,即两个“V”形槽形测头6,所以两槽形测头端面之间的测量值M=df+2oe+Lc1+Lc2,2oe+M-df-Lc1-Lc2代入(A)S=(M-df-Lc1-Lc2)tgα。 (B)上式(B)即为本技术槽——槽结构测测量偶数齿时,分度圆弧齿厚S的测量公式。式中M-测量值,两“V”形测头6端面之间的距离;df-被测齿轮7分度圆直径;α-分度圆压力角,“V”形测头牙形半角;Lc1、Lc2-槽形测头6“V”形面交点到端面的距离。若测量奇数齿时,把上述两槽形测头6其中的一个,换成一个块形测头10。在图4中,同理可得出槽—块结构测头测量奇数齿时,分度圆弧齿厚的测量公式Sa=(M-df-Lc-Lk)tgα+πm/2 (C)式中M、df、α、Lc与(B)相同;Sk-块形测头10“V”形面交点到端面的距离;m-被测齿轮11的模数。同理,还可将本技术的测头换成块—块结构,其分度圆弧齿厚的测量公式Sb=(M-df-Lk1-Lk2)tgα+πm (D)式中符号同前。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一般重合系数≥1,故在不考虑齿形误差的情况下,上述任一对测头结构既能测偶数齿,也能测奇数齿,且公式不变。在测量过程中,为使测头与被测齿轮的接触更理想,也可把“V”结构块形测头做成圆锥形,亦可构成本技术。本技术还可以齿轮轴线为基准,以单测头(槽形或块形)装在单轴移动的测量器具测杆上,如装在齿轮加工机床、齿轮检测仪器上,即构成齿厚检测装置。采用本技术测量时,只需要读出M值,便可根据上述计算公式(A)、(B)、(C)、(D)算出相应分度圆弧齿厚的数值。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计算公式简单,且与变位系数无关,只要测出M值,便可算出与标准相一致的实际分度圆弧齿厚。2.通用性好。公式用于直齿与斜齿,在不考虑齿形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双测头结构同规格的任意两测头既测奇数齿,也测偶数齿,公式不变。同时,一种规格的测头,还能测多种模数、多种变位系数的齿轮。3.本技术装夹方便,无需单独校对,测头拆下后,亦不影响原测量器具性能。4.测头配置在齿轮加工机床上能实现加工的自动测量,其测量状态与加工状态一致,能直观地指导加工进刀,且测量不受齿宽、螺旋角的限制。5.测量精度高,不需以齿顶圆定位,无定位误差。又由于以径向测量替代切向齿厚测量,其分度圆弧齿厚偏差值小于切向齿厚偏差值。还有无公法线长度测量所带来的周节累积误差等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弧齿厚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把一可自如转动“V”结构的测头(6)安装在夹套(2)中,用螺钉(4)将压簧(5)固定在夹套(2)的一侧,使压簧(5)顶住测头(6),在夹套(2)的中部开有一个槽口(7),再通过夹套(2)的另一侧的锁紧部位开有槽口(8),用螺钉(1)将夹套(2)锁紧在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的端头上,并使其端头的端面与测头(6)的端面贴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头(6)可做成槽形、块形或圆锥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弧齿厚测量装置,是把一可自如转动的测头(6)安装在夹套(2)中,用螺钉(4)将压簧(5)顶住测头(6),在夹套(2)的中部开有一个槽口(7),再通过夹套(2)的另一侧开有槽口(8),用螺钉(1)将夹套(2)锁紧在所选测量器具测杆(3)的端头上,并使其端头的端面与测头(6)的端面贴紧。该装置可装在有两平行测量面且同轴的测量器具测杆上,亦可装在单轴移动的测量器具测杆上,还可装在齿轮加工机床上,实现加工的自动测量。文档编号G01B5/06GK2224396SQ9423808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曙军 申请人:刘曙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曙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曙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