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077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滤板和收集腔,所述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滤板,且滤板底端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延伸至装置主体外部的一端皆连接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后侧对称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部皆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皆套接在转轴上,且转轴两端皆套设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减少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解决现有的二次回水供热装置的集热管的外表面灰尘清理过程较长的问题,使得集热管表面能够得到较好的清理,从而保证集热管始终能够高效率的吸收太阳能供热,解决了现有的供热装置的海绵更换清洗较为不便的问题,使得清洗结构的使用寿命增长,且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热装置
,具体为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大背景下,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方法对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可以不受水量影响,可以将采集太阳能全部利用,其二次回水供热装置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对二次回水进行供热,现有的供热装置的集热管长期使用后其表面会积满灰尘,对于太阳能的接受能力就降低,需要定期进行清理,而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一般未设置清洁结构,在擦拭时一般都是人工逐个擦拭,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当对集热管的多次擦拭后,其清洁海绵的表面会沾满灰尘,导致其清洁能力降低,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部分集热管的清洁海绵是直接固定套接在集热管上,而当对其进行更换时,需要拧动螺钉将连接管取下,使得更换操作较为繁琐,因此亟需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太阳能供热装置的集热管清洁较为不便和清洁海绵更换时较为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集热管,所述装置主体上均等设置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前侧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后侧皆固定有与集热管配合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部皆胶粘有海绵,中间所述固定杆底端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底端皆通过连接块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底端皆固定有把手,所述连接块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配合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两侧皆开设有移动槽,且移动槽内部皆内嵌有移动块,所述第二连接杆两侧皆开设有与移动块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移动块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齿轮,且齿轮的连接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移动槽侧壁上,所述齿轮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皆内嵌在限位槽内部,且限位槽皆开设在连接块上,所述推杆与限位槽侧壁之间皆固定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到集热管之间的厚度小于海绵的厚度,所述固定杆底端皆开设有开槽。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侧壁上皆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推杆的顶端侧壁皆固定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固定块。优选的,所述把手设置为与手部配合的弧形,所述把手底端胶粘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和移动槽上的齿片的长度皆大于移动块位于固定槽内部的长度,所述移动块的长度皆大于移动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推杆内端到限位槽侧壁之间的长度大于固定槽的长度,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固定块到推杆外端之间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设置有连接板、固定杆、海绵、把手和橡胶垫,当需要对集热管外表面进行清洁时,通过把手拉动中间位置处的固定杆,使得中间位置处的固定杆通过连接板带动其他固定杆一起后移,从而使得海绵挤压集热管外表面,对其进行擦拭,在清洁时只有通过把手拉动连接板在集热管上移动即可对全部集热管进行擦拭,大大减少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解决现有的二次回水供热装置的集热管的外表面灰尘清理过程较长的问题,使得集热管表面能够得到较好的清理,从而保证集热管始终能够高效率的吸收太阳能供热。2、该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杆、连接块、第二连接杆、放置腔、移动块、齿轮和推杆,当需要对海绵进行更换时,首先将按动两侧的推杆,使得推杆通过齿轮带动移动块向两侧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移出固定槽内部,使得第一连接杆与连接块之间的固定解除,从而使得把手与固定杆之间的固定解除,由于固定杆自身具有一定能弹性,只需通过连接板向上拉动,即可将集热管与固定杆的固定解除,解决了现有的供热装置的海绵更换清洗较为不便的问题,使得清洗结构的使用寿命增长,且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块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集热管;3、连接板;4、固定杆;5、海绵;6、第一连接杆;7、连接块;8、第二连接杆;9、把手;10、橡胶垫;11、放置腔;12、移动块;13、固定槽;14、齿轮;15、移动槽;16、推杆;17、限位槽;18、弹簧;19、限位块;2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集热管2,装置主体1上均等设置有集热管2,集热管2前侧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后侧皆固定有与集热管2配合的固定杆4,固定杆4到集热管2之间的厚度小于海绵5的厚度,固定杆4底端皆开设有开槽,其作用为保证海绵5能较为紧密的贴合在集热管2外表面,从而保证拉动固定杆4时,海绵5可以对集热管2外表面进行擦拭,且固定杆4的材料为具有移动弹性的塑料,与其底端的开槽配合,使得固定杆4可以从集热管2上拉分,从而方便海绵5的拆分,固定杆4内部皆胶粘有海绵5,中间固定杆4底端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底端皆通过连接块7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8底端皆固定有把手9,把手9设置为与手部配合的弧形,把手9底端胶粘有橡胶垫10,其作用为方便清洁人员手部握持,且通过橡胶垫10使得把手9握持更加舒适,避免手部握持把手9时用力时磨手,大大减少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解决现有的二次回水供热装置的集热管2的外表面灰尘清理过程较长的问题,使得集热管2表面能够得到较好的清理,从而保证集热管2始终能够高效率的吸收太阳能供热。连接块7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8配合的放置腔11,放置腔11两侧皆开设有移动槽15,且移动槽15内部皆内嵌有移动块12,第二连接杆8两侧皆开设有与移动块12配合的固定槽13,移动块12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齿轮14,且齿轮14的连接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移动槽15侧壁上,齿轮14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推杆16,移动块12和移动槽15上的齿片的长度皆大于移动块12位于固定槽13内部的长度,移动块12的长度皆大于移动槽15的长度,其作用为保证齿轮14通过齿片带动移动块12移动时,可以使得移动块12完全移出固定槽13内部,从而使得移动块12与第二连接杆8之间的固定解除,其保证移动块12在推杆16的带动下,始终能够在移动槽15内部移动,连接块7侧壁上皆固定有限位块19,推杆16的顶端侧壁皆固定有与限位块19配合的固定块20,其作用为通过限位块19对固定块20进行限位,达到对推杆16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推杆16受到的挤压力解除后,弹簧18的反作用力使得推杆16移出限位槽17内部,从而保证推杆16可以再次通过齿轮14带动移动块12内移固定,推杆16皆内嵌在限位槽17内部,且限位槽17皆开设在连接块7上,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集热管(2),所述装置主体(1)上均等设置有集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2)前侧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后侧皆固定有与集热管(2)配合的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内部皆胶粘有海绵(5),中间所述固定杆(4)底端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底端皆通过连接块(7)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底端皆固定有把手(9),所述连接块(7)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8)配合的放置腔(11),所述放置腔(11)两侧皆开设有移动槽(15),且移动槽(15)内部皆内嵌有移动块(12),所述第二连接杆(8)两侧皆开设有与移动块(12)配合的固定槽(13),所述移动块(12)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齿轮(14),且齿轮(14)的连接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移动槽(15)侧壁上,所述齿轮(14)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推杆(16),所述推杆(16)皆内嵌在限位槽(17)内部,且限位槽(17)皆开设在连接块(7)上,所述推杆(16)与限位槽(17)侧壁之间皆固定有弹簧(18)。/n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供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集热管(2),所述装置主体(1)上均等设置有集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2)前侧设置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后侧皆固定有与集热管(2)配合的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内部皆胶粘有海绵(5),中间所述固定杆(4)底端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底端皆通过连接块(7)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底端皆固定有把手(9),所述连接块(7)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8)配合的放置腔(11),所述放置腔(11)两侧皆开设有移动槽(15),且移动槽(15)内部皆内嵌有移动块(12),所述第二连接杆(8)两侧皆开设有与移动块(12)配合的固定槽(13),所述移动块(12)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齿轮(14),且齿轮(14)的连接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移动槽(15)侧壁上,所述齿轮(14)顶端皆通过齿片连接有推杆(16),所述推杆(16)皆内嵌在限位槽(17)内部,且限位槽(17)皆开设在连接块(7)上,所述推杆(16)与限位槽(17)侧壁之间皆固定有弹簧(18)。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家丽杨怀滨张德胜贾鹏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