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6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百叶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百叶组件包括:叶片和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叶片上设置机翼板,气流沿着机翼板的前缘流向机翼板的后缘时,在机翼板后缘形成涡旋,形成的涡旋在后续运行过程中,涡旋半径逐渐扩大,涡旋速度逐渐降低,从而可以实现迅速传热,将气流轻柔化,实现无风感或者微风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叶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百叶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中,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板主要是采用与送风流呈一定角度的导风板,通过阻碍和引导控制送风方向。然而这种导风板送风时,气流流速较快,容易导致冷风直吹,从而引起用户不适甚至感冒。当前无风感空调主要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通过对气流进行降压增速,使多股气流从微孔喷出,在出风口区域形成多处高速扰动源,达到出风口气流与环境气流的快速掺混,达到降低空调出风距离,同时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由于现有微孔导风板的风阻较大,在风量较大时,受到导风板自身的限制,气流难以迅速从导风板流出,造成风力浪费,也难以快速达到无风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微孔导风板风阻偏大,无风感效果尚且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性提供一种百叶组件,包括:叶片;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为H1,所述腹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或者直线长度为H2,H1大于H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缘与所述叶片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叶片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表面的迎角不小于15°,且不大于7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迎角不小于25°,且不大于5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翼板的弦长为C,所述机翼板的翼展为L,C/L的值大于1。在一实施例中,C/L的值不小于1.5,且不大于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为柔性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所述表面上均安装有所述机翼板。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导风组件,包括连杆和还包括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包括叶片和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百叶具有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一连接脚连接所述连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脚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具有送风风道,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连杆和还包括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包括叶片和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百叶具有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一连接脚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百叶还具有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连接所述风道的侧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脚与所述风道侧壁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叶片上设置机翼板,气流沿着机翼板的前缘流向机翼板的后缘时,在机翼板后缘形成涡旋,形成的涡旋在后续运行过程中,涡旋半径逐渐扩大,涡旋速度逐渐降低,从而可以实现迅速传热,将气流轻柔化,实现无风感或者微风感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导风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风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导风组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后视图;图5为图1中机翼板的立体图;图6为图5机翼板的背面弧长和腹面弧长对比图;图7为图5中机翼板的前缘和后缘到机翼板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对比图;图8为气流由机翼板前缘流向后缘的流场示意图;图9a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15°;图9b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25°;图9c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35°;图9d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45°;图9e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55°;图9f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60°;图9g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α=65°;图9h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70°;图10a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15°;图10b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25°;图10c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35°;图10d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45°;图10e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55°;图10f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60°;图10g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65°;图10h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涡量等值面分布图;其中α=70°;图11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2;图12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5;图13为气流由机翼板的前缘向后流动的气流流场示意图;其中C/L=10;图14为气流在机翼板后缘的流动示意图;其中C/L=3、2、1.5;图15为气流流过现有技术中普通导风板时的气流流场图;图16为气流流过本申请中多个机翼板时的气流流场图;图17为气流流过本申请中多个机翼板时的流动示意图;其中因D/L值偏小,相邻的两机翼板产生的涡旋向交汇了;图18为气流流过本申请中多个机翼板时的流动示意图;其中D/L值合适,相邻的两机翼板产生的涡旋没有交汇。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叶片组件11叶片12机翼板13连接件11a表面121前缘122后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叶片;/n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片;
机翼板,所述机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机翼板具有前缘、后缘、腹面和背面,所述腹面和所述背面均连接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腹面朝向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所述腹面与所述叶片的表面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为H1,所述腹面对应所述机翼板的翼剖面的弧长或者直线长度为H2,H1大于H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机翼板的最大厚度处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与所述叶片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叶片的表面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表面的迎角不小于15°,且不大于7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百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板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迎角不小于25°,且不大于5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