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4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机壳、送风组件、换热器和导风组件。机壳开设有换热进风口、环境进风口和与环境进风口连通的混合出风口。送风组件促使空气由换热进风口流向混合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换热进风口与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导风组件形成有连接环境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的引风风道、以及沿引风风道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与送风组件连通的换热出风口,换热出风口配置为向混合出风口吹送气流。导风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辅助出风口位于换热出风口的前侧并与送风组件连通,且每个辅助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在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至少一个导风板,以调整部分换热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而增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具有前后贯穿机身的引风风道的空调器,一般无法调节引风风道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导致送风方式单一,出风口相对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温度存在偏差,使房间内的温度不均匀。并且,由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存在向该出风口相对的区域聚集的趋势,当用户处在该相对区域时,会因被气流直吹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引风风道并可在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调节气流方向的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引风风道并可在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调节气流方向的空调器。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形成舒适风。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开设有换热进风口、环境进风口和与所述环境进风口连通的混合出风口;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促使空气由所述换热进风口流向所述混合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及导风组件,形成有连接所述环境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的引风风道、以及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的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配置为向所述混合出风口吹送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前侧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且每个所述辅助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在所述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至少一个导风板。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风圈,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风圈的内侧周缘夹置形成所述换热出风口;和导流圈,包括自位于最前侧的风圈的内侧周缘向前延伸的导流部。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导流部。可选地,所述导流圈还包括:安装部,设置为自所述导流部的前侧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安装部。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上部;且所述辅助出风口的数量为一个,并设置于所述引风风道的下侧。可选地,所述风圈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可选地,所述辅助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引风风道的横向两侧。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设置为关于所述引风风道的竖直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另一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机壳的下部还开设有下部出风口,所述另一送风组件设置为促使空气由所述换热进风口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在换热出风口的前侧开设与送风组件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并在辅助出风口处设置可在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导风板,可调整部分换热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而在整体上调节导风组件的送风方向,增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制冷制热体验。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导流圈的导流部开设横向辅助出风口、导流圈的安装部开设下侧辅助出风口,可对导风组件的正对区域吹送充分混合的舒适风,对导风组件的下方区域快速制冷制热,在竖直方向上使环境空气的温度快速均匀,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轴测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4是图2中导风组件的示意性轴测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图5中区域B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示意性轴测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空调器100可包括机壳110、送风组件120、换热器140以及导风组件150。机壳110可开设有换热进风口111、环境进风口112和与环境进风口112连通的混合出风口113。其中,换热进风口111和环境进风口112可开设于机壳110的后壁。混合出风口113可与环境进风口112对应地开设于机壳110的前壁。送风组件120可设置于机壳110内,并促使空气由换热进风口111流向混合出风口113。送风组件120可为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离心叶轮。换热器140可设置于换热进风口111与送风组件120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流经其的空气的温度,使其变为换热空气。导风组件150可形成有连接环境进风口112和混合出风口113的引风风道151、以及沿引风风道151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与送风组件120的蜗壳连通的换热出风口1521。其中,换热出风口1521可配置为向混合出风口113吹送气流,以促使环境进风口112周围的环境空气向前流动与换热出风口1521吹出的换热空气混合,形成热而不燥、凉而不冷的舒适风,并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150可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风圈152和设置于多个风圈152前侧的导流圈153。其中,多个风圈152的内侧周缘可夹置形成换热出风口1521。导流圈153也可与位于最前侧的风圈152一体成型。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图4是图2中导风组件150的示意性轴测图。参见图3和图4,导流圈153可包括自位于最前侧的风圈152的内侧周缘向前延伸的导流部1531和自导流部1531的前侧端缘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部1532,以便于导风组件150的安装定位。导流部1531可设置为自后向前渐扩延伸,以减小风阻,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并扩大送风范围。风圈152的数量可大于等于三个,以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多个换热出风口1521,使前侧换热出风口1521吹出的气流引导促进后侧换热出风口1521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进而增加送风距离并进一步增大送风量。特别地,导流圈153可开设有与送风组件120连通的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1533,每个辅助出风口1533处可设置有可在引风风道151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至少一个导风板154,以调整部分换热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而在整体上调节导风组件150的送风方向,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制冷制热体验。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1533可设置为关于引风风道151的竖直中央平面镜像对称,以在横向方向上使导风组件150的送风量及温度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包括:/n机壳,开设有换热进风口、环境进风口和与所述环境进风口连通的混合出风口;/n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促使空气由所述换热进风口流向所述混合出风口;/n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及/n导风组件,形成有连接所述环境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的引风风道、以及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的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配置为向所述混合出风口吹送气流;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风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前侧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且/n每个所述辅助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在所述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至少一个导风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
机壳,开设有换热进风口、环境进风口和与所述环境进风口连通的混合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促使空气由所述换热进风口流向所述混合出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及
导风组件,形成有连接所述环境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的引风风道、以及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的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配置为向所述混合出风口吹送气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前侧并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且
每个所述辅助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在所述引风风道的径向方向上摆动的至少一个导风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多个风圈,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风圈的内侧周缘夹置形成所述换热出风口;和
导流圈,包括自位于最前侧的风圈的内侧周缘向前延伸的导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导流部。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宝邱洪刚徐晓玉张一郑恩森徐照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