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71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涉及隧道门禁技术领域,可以包括门排和门框,所述门排包括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所述第二门排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排和第三门排之间;所述门框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安装于电动门尾端,所述第二门框安装于电动门首端;所述第一门排与所述第一门框连接,所述第三门排朝向所述第二门框设置;所述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隧道无门禁或者门禁开合不方便、容易损坏、不适应高铁隧道施工等问题,还解决了隧道人员进洞登记智能化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
本技术涉及隧道门禁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隧道建设规模庞大。隧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安全生产事故也较多。为适应当前中国铁路建设标准化新理念,贯彻落实隧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新要求,建设平安工地,做好隧道作业人员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而隧道进出洞登记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⑴传统的隧道进洞管理是设置一个简易门闸(空降门或空降杆)或伸缩门,由值班人员人工或者遥控开关。⑵人员或车辆进洞时,首先需要进行人工登记,然后在隧道口树立的“进洞作业人员公示栏”上翻牌管理(进洞时,将悬挂的贴有个人照片和姓名的塑料牌反过来,出洞后,再翻回正面),进行人工管理。现有的隧道进出洞登记管理存在以下缺点:⑴现有的门禁如空降杆、空间门等存在封闭性不好、易折断、长度不足导致大型机械设备进出不方便等问题;如伸缩门等存在拼装工艺繁杂、装配误差大、易变形损坏,耐久性和可靠性不足等问题;并且人工管理比较繁琐,经常不能及时开关,影响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⑵进洞管理实行人工登记,比较复杂、耗时长,容易发生漏登记、代登记、误翻牌、错翻牌且查询统计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以解决隧道无门禁或者门禁开合不方便、容易损坏、不适应高铁隧道施工等问题,还解决了隧道人员进洞登记智能化管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包括门排和门框,所述门排包括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所述第二门排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排和第三门排之间;所述门框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安装于电动门尾端,所述第二门框安装于电动门首端;所述第一门排与所述第一门框连接,所述第三门排朝向所述第二门框设置;所述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门排包括外框架和门栅,所述外框架为矩形框架,包括上水平杆、下水平杆和两个立杆,所述门栅安装于所述外框架内。优选的,所述门排的下水平杆前端上安装有侧向承重杆,所述下水平杆的后端还设置有与上一所述门排的侧向承重杆想配合的滑槽,相邻的所述门排之间通过所述侧向承重杆和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后侧的所述立杆的上部安装一个上限位器,下部安装一个门排底盘,所述门排底盘上安装一个轮对。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器采用铝合金材质,前端向下安装一个圆筒状胶质滚轮。优选的,所述门框包括外框架和门栅,所述第一门排后侧的所述立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门框的中间立柱上。优选的,所述第三门排前侧的立柱底部安装有机头底盘,所述机头底盘上设置有电气及信息系统集成箱。优选的,所述电气及信息系统集成箱内设置有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和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器,所述第三门排前侧的立柱的内外两侧均装有高清红外摄像头,所述高清红外摄像头与所述信息收集器连接,所述信息收集器与计算机连接,所述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器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连接,用于带动门排运动。优选的,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与其连接的蓄电池。优选的,还包括人员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所述人员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及接收器和监控计算机,所述信号发射及接收器与所述信息收集器和监控计算机连接;所述监控计算机还连接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安装于所述所述第三门排前侧的立柱的顶端。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⑴本技术组装误差小,安装、维修更新和拆卸方便。⑵采用框架,结构牢固,门体门排底盘宽,稳定性好。⑶比较适用于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环境,耐久性好。⑷门体开启净空大,关门到位折叠缩位小,利用率高。⑸人员和车辆进出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效。⑹通过电动门智能识别系统实行人员信息智能管理,能够实现人员进出洞时间登记。⑺通过电动门智能识别系统实行人员信息智能管理,能够实现人员进洞超时报警。⑻通过电动门智能识别系统实行人员信息智能管理,能够实现陌生人靠近自动报警。⑼通过电动门智能识别系统实行人员信息智能管理,能够实现施工工序耗时统计。⑽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使用本技术作为门禁系统,符合隧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新要求,为建设平安工地起到更好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图5为图1的C-C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门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门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门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上限为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门排;2-第二门排;3-第三门排;4-门排支座;4-1-上限位器;4-2-立杆;4-3-侧向承重杆;4-4-滑槽;4-5-门排底盘;5-机头支座;5-1-高清红外摄像头;5-2-电气及信息系统集成箱;5-3-机头底盘;6-1-第一门框;6-2-第二门框;7-外框架;7-1-上水平杆;7-2-下水平杆;8-门栅;9-轮子;10-中间立柱;11-警报器;12-电动门尾端;13-电动门首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以解决隧道无门禁或者门禁开合不方便、容易损坏、不适应高铁隧道施工等问题,还解决了隧道人员进洞登记智能化管理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包括门排和门框。如图1、2、3所示,门排由外框架7和门栅8组成。门排分为第一门排1、第二门排2和第三门排3等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排和门框,所述门排包括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所述第二门排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排和第三门排之间;所述门框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安装于电动门尾端,所述第二门框安装于电动门首端;所述第一门排与所述第一门框连接,所述第三门排朝向所述第二门框设置;所述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排和门框,所述门排包括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所述第二门排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排和第三门排之间;所述门框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安装于电动门尾端,所述第二门框安装于电动门首端;所述第一门排与所述第一门框连接,所述第三门排朝向所述第二门框设置;所述第一门排、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排包括外框架和门栅,所述外框架为矩形框架,包括上水平杆、下水平杆和两个立杆,所述门栅安装于所述外框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排的下水平杆前端上安装有侧向承重杆,所述下水平杆的后端还设置有与上一所述门排的侧向承重杆想配合的滑槽,相邻的所述门排之间通过所述侧向承重杆和滑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排和第三门排后侧的所述立杆的上部安装一个上限位器,下部安装一个门排底盘,所述门排底盘上安装一个轮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人车进洞自动登记考勤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器采用铝合金材质,前端向下安装一个圆筒状胶质滚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馨王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