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机械编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68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误机械编码锁,包括锁梁,所述锁梁的下端安装在锁体中,所述锁梁的左端与所述锁体的相交处通过定位铜套a安装有防雨帽,所述锁舌的右端安装有密封铝片,所述锁舌的右端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槽对应的位置竖向安插有开锁旋转机构,所述开锁旋转机构通过定位销定位在所述锁体中,所述开锁旋转机构安装在锁扭安装孔中,所述锁扭安装孔的左侧通过螺丝安装有锁紧片a和锁紧片b,所述锁紧片a和锁紧片b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和信息纽扣。采码准确,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全球唯一的64位标示码,编码数量较多,不能人工模仿码值,安全性较高,只能由电脑钥匙探头读取,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误机械编码锁
本技术涉及微机防误闭锁领域,具体涉及防误机械编码锁。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微机防误闭锁领域,防误闭锁装置所用的机械编码锁对现场设备的采码主要采用机械触点或光电开关等编码方式,这种结构由于其固有的机械结构特性,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存在接触不良、卡死等现象,使采码不准确,并且容易损坏。另外,对粉尘、潮湿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其次,机械编码锁码片锁码容易人为模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编码锁的编码,非常容易地按下电脑钥匙上的探头,达到开锁的目的,使整个五防装置存在重大安全漏洞;最后,编码数量有限。随着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微机五防集控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设备编码的数量随之也越来越大,以上编码方式难以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防误机械编码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防误机械编码锁,包括锁梁,所述锁梁的下端安装在锁体中,所述锁梁的左端与所述锁体的相交处通过定位铜套a安装有防雨帽,所述锁梁的左下端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锁梁上设有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对应的位置横向安插有锁舌,所述锁舌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通过定位铜套b固定,所述锁舌的右端安装有密封铝片,所述锁舌的右端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槽对应的位置竖向安插有开锁旋转机构,所述开锁旋转机构通过定位销定位在所述锁体中,所述开锁旋转机构安装在锁扭安装孔中,所述锁扭安装孔的左侧通过螺丝安装有锁紧片a和锁紧片b,所述锁紧片a和锁紧片b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和信息纽扣。本技术中,所述锁梁的左端通过所述定位销定位在所述锁体中。本技术中,所述锁舌呈阶梯状,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锁舌的右部。本技术中,所述信息纽扣安装在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本技术中,所述螺丝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锁紧片a和锁紧片b的两端。本技术中,所述信息纽扣呈钮扣状,所述信息纽扣的外部封装有不锈钢外壳。本技术中,所述信息纽扣为计算机芯片。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采码准确,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全球唯一的64位标示码,编码数量较多,不能人工模仿码值,安全性较高,只能由电脑钥匙探头读取,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中标号:锁梁-1;锁体-2;防雨帽-3;定位铜套a-4;定位铜套b-5;锁舌-6;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8;密封铝片-9;定位销-10;锁紧片a-11;第三弹簧-12;信息纽扣-13;锁紧片b-14;螺丝-15;开锁旋转机构-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防误机械编码锁,包括锁梁1,所述锁梁1的下端安装在锁体2中,所述锁梁1的左端与所述锁体2的相交处通过定位铜套a4安装有防雨帽3,所述锁梁1的左下端安装有第一弹簧8,所述锁梁1上设有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对应的位置横向安插有锁舌6,所述锁舌6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7,所述第二弹簧7通过定位铜套b5固定,所述锁舌6的右端安装有密封铝片9,所述锁舌6的右端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槽对应的位置竖向安插有开锁旋转机构16,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通过定位销10定位在所述锁体2中,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安装在锁扭安装孔中,所述锁扭安装孔的左侧通过螺丝15安装有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所述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12和信息纽扣13。所述锁梁1的左端通过所述定位销10定位在所述锁体2中。所述锁舌6呈阶梯状,所述第二弹簧7套在所述锁舌6的右部。所述信息纽扣13安装在所述第三弹簧12的下端。所述螺丝15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的两端。所述信息纽扣13呈钮扣状,所述信息纽扣13的外部封装有不锈钢外壳。所述信息纽扣13为微型计算机芯片。实施例,使用时,当电脑钥匙插入锁舌安装孔的同时,电脑钥匙的读码模块会对挂锁的ID码信息纽扣13进行读取,如果信息匹配,则可执行开锁,否则不能开锁。开锁时,按动电脑钥匙的开锁按键,使开锁旋转机构16旋转90度,此时开锁旋转机构16驱动锁舌6克服第二弹簧7的作用力,向后缩回,锁舌6配合锁扣槽分离,锁梁1就会在第一弹簧8的反作用下向上弹出,挂锁打开;然后把电脑钥匙手轮推回原位,使锁舌16复位,带动锁舌16复位。至此,开锁过程结束,操作人员即可操作相应闭锁的设备。如果电脑钥匙读码与ID码块信念不匹配,则电脑钥匙会自动报错,并且开锁按键无法运动,则开锁动作无法实现。闭锁时,只需把锁舌6旋转回到原来位置,再向下轻压,使的锁舌6进入锁扣槽,即完成闭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锁具编码是采用美国达拉斯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信息钮扣(iButton)。iButton是采用钮扣状不锈钢外壳封装的微型计算机芯片,每个iButton都具有全球唯一的64位标示码。iButton不能人工模仿码值。本技术iButton都具有全球唯一的64位标示码,此码值能由电脑钥匙探头读取,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误机械编码锁,包括锁梁(1),其特征是:所述锁梁(1)的下端安装在锁体(2)中,所述锁梁(1)的左端与所述锁体(2)的相交处通过定位铜套a(4)安装有防雨帽(3),所述锁梁(1)的左下端安装有第一弹簧(8),所述锁梁(1)上设有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对应的位置横向安插有锁舌(6),所述锁舌(6)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7),所述第二弹簧(7)通过定位铜套b(5)固定,所述锁舌(6)的右端安装有密封铝片(9),所述锁舌(6)的右端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槽对应的位置竖向安插有开锁旋转机构(16),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通过定位销(10)定位在所述锁体(2)中,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安装在锁扭安装孔中,所述锁扭安装孔的左侧通过螺丝(15)安装有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所述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12)和信息纽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误机械编码锁,包括锁梁(1),其特征是:所述锁梁(1)的下端安装在锁体(2)中,所述锁梁(1)的左端与所述锁体(2)的相交处通过定位铜套a(4)安装有防雨帽(3),所述锁梁(1)的左下端安装有第一弹簧(8),所述锁梁(1)上设有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对应的位置横向安插有锁舌(6),所述锁舌(6)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7),所述第二弹簧(7)通过定位铜套b(5)固定,所述锁舌(6)的右端安装有密封铝片(9),所述锁舌(6)的右端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槽对应的位置竖向安插有开锁旋转机构(16),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通过定位销(10)定位在所述锁体(2)中,所述开锁旋转机构(16)安装在锁扭安装孔中,所述锁扭安装孔的左侧通过螺丝(15)安装有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所述锁紧片a(11)和锁紧片b(14)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12)和信息纽扣(1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用泽何彦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天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