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64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包括堵钉和尾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便于携带,在模板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起到封堵作用;不再需要更换模板,且可重复使用;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模板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或生产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建筑模板孔位打错,或者孔位误开(即在不需要开孔的地方打孔)的情况。如在施工现场发生此类情况,势必会给模板施工带来一定影响,降低施工效率。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更换模板或利用现场工具简单封堵以防止浇筑时混凝土通过孔位外流等方法来解决该问题。但这些方法存在下述问题:1)更换模板耗费型材且浪费时间;2)现场工具寻找不便,浪费时间,3)现场工具的形状和大小等很难与模板上的孔契合,封堵不完全且不美观。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便于携带,在模板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起到封堵作用;不再需要更换模板,且可重复使用;美观。解决方案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包括:堵钉,所述堵钉包括:钉帽,和,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固定连接于钉帽上表面,所述封堵部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和尾堵,所述尾堵包括:底片,所述底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封堵部的直径,第一簧片,所述第一簧片通过其左端的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簧片的右端的第一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一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二簧片的左端的第二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二簧片通过其右端的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相互配合包绕成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位于通孔上方,所述孔状结构中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用于卡住可以从通孔穿过的所述封堵部上的凹槽。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有多条。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钉帽和所述封堵部之间还设置有堵钉凸台。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堵钉凸台为圆柱形。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钉帽为圆形。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钉帽直径大于堵钉凸台直径。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片下表面上设置有尾堵凸台。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堵凸台为圆柱形。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片为圆形。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片的直径大于尾堵凸台的直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和,模板,所述模板上开设有模板孔,模板孔直径大于等于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中封堵部直径,所述封堵部穿过模板孔和通孔,所述孔状结构中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卡在凹槽上。其中,所述“大于等于”指模板孔直径略大于封堵部以能让封堵部自由穿过即可,所述“略大于”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15%以内,如大于1%,3%,5%或10%等。上述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堵钉凸台的直径大于等于模板孔直径,所述尾堵凸台的直径大于等于模板孔直径。本技术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使用时,将封堵部穿过模板孔和通孔,利用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形成的孔状结构中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卡在凹槽上,将堵钉固定在模板上。使用完后,向下按压第一簧片的第一按压部和第二簧片的第二按压部,在该力作用下,使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相对位置外移,二者脱离凹槽,此时可将堵钉从尾堵中拔出,使堵钉和尾堵脱离模板。有益效果(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便于携带,在模板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起到封堵作用;不再需要更换模板,且可重复使用;美观。(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封堵部上可设置多个凹槽,不同凹槽距离钉帽的距离不同,可以根据模板厚度,调节孔状结构所卡住的凹槽,使尾堵紧实压在模板上。如模板较厚时,可使孔状结构卡在距离钉帽较远的凹槽上。(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通过设置堵钉凸台和尾堵凸台,可使得堵钉和尾堵与模板贴合紧密;且因凸台将钉帽和模板、底片和模板间隔出了一定的间隙,拆卸堵钉和尾堵时更加方便。(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浇筑完混凝土后,圆形钉帽易于从混凝土中拔出。(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通过按压两个簧片的按压部即可将堵钉和尾堵分离,拆卸方便。(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堵钉凸台和尾堵凸台的直径大于等于模板孔直径,可将模板孔完全封堵。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尾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钉帽,12-封堵部,13-凹槽,14-堵钉凸台,21-底片,22-通孔,23-第一簧片,231-第一固定部,232-第一按压部,233-第一弧形缺口,234-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24-第二簧片,241-第二按压部,242-第二固定部,243-第二弧形缺口,244-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25-孔状结构,26-尾堵凸台,3-模板,31-模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堵钉,所述堵钉包括/n钉帽,/n和,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固定连接于钉帽上表面,所述封堵部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n和尾堵,所述尾堵包括:/n底片,所述底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封堵部的直径,第一簧片,所述第一簧片通过其左端的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簧片的右端的第一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一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n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二簧片的左端的第二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二簧片通过其右端的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相互配合包绕成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位于通孔上方,所述孔状结构中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用于卡住可以从通孔穿过的所述封堵部上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堵钉,所述堵钉包括
钉帽,
和,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固定连接于钉帽上表面,所述封堵部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
和尾堵,所述尾堵包括:
底片,所述底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封堵部的直径,第一簧片,所述第一簧片通过其左端的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簧片的右端的第一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一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
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二簧片的左端的第二按压部向远离底片上表面的方向翘起,所述第二簧片通过其右端的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底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簧片上围绕通孔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相互配合包绕成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位于通孔上方,所述孔状结构中第一弧形缺口未被第二簧片遮盖的部分和第二弧形缺口未被第一簧片遮盖的部分用于卡住可以从通孔穿过的所述封堵部上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有多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孔按压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帅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