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61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建筑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其包括:隔离构造墙体;除湿层,所述除湿层固定在所述隔离构造墙体的左侧壁;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安装在所述除湿层的左侧壁;底托,两个所述底托安装在所述除湿层和所述隔离板的底部,分别用于固定所述除湿层和所述隔离板;直角架,所述直角架固定在两个所述底托的底部;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固定在所述直角架和所述隔离板的左侧壁,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吸音的效果,及时的将结露排出,同时具有较高的美观性的综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学
,具体为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冬季房顶结露现象在北方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一些纺织厂内,由于需要保持车间一定的湿度,使得温暖潮湿的空气向上运动,而房顶因为温度较低,上升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房顶上或其附近内墙面,形成结露。在北方严寒冬季,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外墙的内表面就产生结露引发内墙面长霉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人们舒适和健康,同时也造成室内用具及房屋结构损坏。现有技术当中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虽然具有一定的吸音和除湿的作用,但是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不能及时的将结露有效的排出,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使得构造的美观性较差,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能够提高吸音的效果,及时的将结露排出,同时具有较高的美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其包括:隔离构造墙体;除湿层,所述除湿层固定在所述隔离构造墙体的左侧壁;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安装在所述除湿层的左侧壁;底托,两个所述底托安装在所述除湿层和所述隔离板的底部,分别用于固定所述除湿层和所述隔离板;直角架,所述直角架固定在两个所述底托的底部;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固定在所述直角架和所述隔离板的左侧壁。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离构造墙体包括:基层墙面;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所述基层墙面的左侧壁;第一硅藻土层,所述第一硅藻土层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左侧壁;无纺布隔离层,所述无纺布隔离层固定在所述第一硅藻土层的左侧壁;玻璃丝绵层,所述玻璃丝绵层固定安装在所述无纺布隔离层的左侧壁;透声无纺布层,所述透声无纺布层固定在所述玻璃丝绵层的左侧壁;穿孔饰面板,所述穿孔饰面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透声无纺布层的左侧壁。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除湿层包括:第二硅藻土层;细沙层,所述细沙层安装在所述第二硅藻土层的底部;粗砂层,所述粗砂层安装在所述粗砂层的底部;渗排管,所述渗排管插接在所述粗砂层内壁底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装饰板包括:上装饰板,所述上装饰板与所述隔离板相贴合连接;下装饰板,所述下装饰板安装在所述上装饰板的底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直角架通过螺栓与所述隔离构造墙体相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渗排管向排水点一侧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隔离构造墙体由七层设计,具有较高的吸音的效果,利用除湿层吸附结露,同时利用除湿层上的渗排管向排水点一侧倾斜,将结露及时排出,将直角架通过螺栓固定在隔离构造墙体上,然后将除湿层和隔离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上底托,将底托置于所述直角架的顶部表面,同时利用下装饰板将直角架与地面的相卡接,利用上装饰板与所述直角架和所述隔离板的的左侧壁相卡接,实现装饰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美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离构造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隔离构造墙体、110基层墙面、120防水透气膜、130第一硅藻土层、140无纺布隔离层、150玻璃丝绵层、160透声无纺布层、170穿孔饰面板、200除湿层、210第二硅藻土层、220细沙层、230粗砂层、240渗排管、300隔离板、400底托、500直角架、600装饰板、610上装饰板、620下装饰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用于提高吸音的效果,及时的将结露排出,同时具有较高的美观性,请参阅图1,包括隔离构造墙体100、除湿层200、隔离板300、底托400、直角架500和装饰板600;请参阅图1和图2,隔离构造墙体100具有基层墙面110、防水透气膜120、第一硅藻土层130、无纺布隔离层140、玻璃丝绵层150、透声无纺布层160和穿孔饰面板170,具体的,防水透气膜120贴合连接在基层墙面110的左侧壁,第一硅藻土层130贴合连接在防水透气膜120的左侧壁,无纺布隔离层140贴合连接在第一硅藻土层130的左侧壁,玻璃丝绵层150贴合连接在无纺布隔离层140的左侧壁,透声无纺布层160贴合连接在玻璃丝绵层150的左侧壁,穿孔饰面板170贴合连接在透声无纺布层160的左侧壁,隔离构造墙体100用于固定安装直角架500;请再次参阅图1,除湿层200具有第二硅藻土层210、细沙层220、粗砂层230和渗排管240,除湿层200固定在隔离构造墙体100的左侧壁,具体的,细沙层220安装在第二硅藻土层210的底部,粗砂层230安装在粗砂层230的底部,渗排管240插接在粗砂层230内壁底部,渗排管240向排水点一侧倾斜,除湿层200用于固定连接底托40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离构造墙体(100);/n除湿层(200),所述除湿层(200)固定在所述隔离构造墙体(100)的左侧壁;/n隔离板(300),所述隔离板(300)安装在所述除湿层(200)的左侧壁;/n底托(400),两个所述底托(400)安装在所述除湿层(200)和所述隔离板(300)的底部,分别用于固定所述除湿层(200)和所述隔离板(300);/n直角架(500),所述直角架(500)固定在两个所述底托(400)的底部;/n装饰板(600),所述装饰板(600)固定在所述直角架(500)和所述隔离板(300)的左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构造墙体(100);
除湿层(200),所述除湿层(200)固定在所述隔离构造墙体(100)的左侧壁;
隔离板(300),所述隔离板(300)安装在所述除湿层(200)的左侧壁;
底托(400),两个所述底托(400)安装在所述除湿层(200)和所述隔离板(300)的底部,分别用于固定所述除湿层(200)和所述隔离板(300);
直角架(500),所述直角架(500)固定在两个所述底托(400)的底部;
装饰板(600),所述装饰板(600)固定在所述直角架(500)和所述隔离板(300)的左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音除湿建筑装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构造墙体(100)包括:
基层墙面(110);
防水透气膜(120),所述防水透气膜(120)固定在所述基层墙面(110)的左侧壁;
第一硅藻土层(130),所述第一硅藻土层(130)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透气膜(120)的左侧壁;
无纺布隔离层(140),所述无纺布隔离层(140)固定在所述第一硅藻土层(130)的左侧壁;
玻璃丝绵层(150),所述玻璃丝绵层(150)固定安装在所述无纺布隔离层(140)的左侧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聿春王冰葛少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