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60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设置了一个筒状的测量环,环壁上离端部1/3高及2/3高处,沿圆环周长相隔120°开有三个孔槽,上下两层共开有6个孔槽,孔槽内插入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头接触在被测玻锥管颈的外面,由于管颈外部空间大,避免了在测量中横向和竖向的位移转化,提高了测量精度,使测量环的结构大为简化,维修方便造价低廉,而且降低了故障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本设计属于显像管玻壳生产线领域,特别涉及到对显像管玻锥管颈检测用的测量环。在彩电生产中,对其核心部件——彩色显像管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而玻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显像管质量性能的优劣,因而对玻壳的几何参量检测,尤其对直接影响电子枪对中性能的玻锥管颈倾斜、偏心的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管颈参数测量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快捷,因为生产线上数量巨大,每日要检测上万只玻壳,以往测量管颈倾斜、偏心的设备,是采用特殊设计的专用测头,从管颈的内部测量6个点,由于管颈的内颈只有φ17.9mm或φ24.2mm,空间小,专用测头靠机械导杆经过两次传递,将横向位移变化量转化为垂直方向位移变化量再传递到管颈外部的传感器上,这种专用测头结构复杂,检测故障率高,现场难以维修,而且造价高,维修费用也高,这种传统方式的检测示意图列在图1,为了适应大生产的需要,就希望设计出经济价廉的既快捷又准确的测量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往在测量管颈倾斜、偏心时所用的内径测量方法带来的不便、不准和测量设备造价昂贵等缺陷,重新设计一种使用方便、测量准确的测量环装置,使测量结果同样准确,但装置造价降低,维修方便。本技术是依靠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包括测量架固定装置和测量用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筒状的测量环,环壁上离端部1/3高及2/3高处,沿圆环周长相隔120°开有三个孔槽,上下两层共开有6个孔槽,孔槽内插入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头接触在被测玻锥管颈的外面,传感器由馈线引致测量环以外的读取数据装置。本测量环的主要优点是,由于从管颈外部测量管颈的倾斜和偏心度,操作方便、简单,而管颈的内径和外径二者间的同心度偏差极小,经过实际调查证明,内外径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偏差在公差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管颈外部空间大,避免了在测量中横向和竖向的位移转化,使测量环的结构大为简化,因而不仅测量环造价低廉,而且降低了故障率。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方式的玻锥管颈测量头示意图结构-->图2为玻锥管颈测量环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测量架固定装置1,它可使测量传感器2借助测量架移动而得以移动,测量环7中的传感器,直接由馈线引出测量环外,传统结构中靠导杆3,拉杆4及连接在一起的测爪5等在一系列复杂操作中,才得以进行管颈内的移动与测量,6为被测的玻锥管颈。测量环的材料可以用金属制成,也可以用有机材料制成。这种测量环除可以使用在各种显像管玻锥的测量外,还可以用于各类示波管、雷达显示管等玻锥管颈的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

【技术保护点】
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包括测量架固定装置和测量用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筒状的测量环,环壁上离端部1/3高及2/3高处,沿圆环周长相隔120°开有三个孔槽,上下两层共开有6个孔槽,孔槽内插入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头接触在被测玻锥管颈的外面,传感器由馈线引致测量环以外的读取数据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显像管玻锥管颈测量环,包括测量架固定装置和测量用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筒状的测量环,环壁上离端部1/3高及2/3高处,沿圆环周长相隔120°开有三个孔槽,上下两层共开有6个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正张希亮李忠宝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